导学单 撬动学的支点

2016-04-16 02:55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学单导学课文

周 璐

导学单作为课堂的一种教学媒介,学生可以凭借它展开基于某项任务的多种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它对学习进行具体、深入的指导,以一个小活动、小建议,让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导学单时,要从一般练习中突围,关注教与学两大视角的转换。

文本视角:指向不同文体的核心价值

从教的层面解读,导学单的设计要遵从文本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比如:记叙文重在感知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散文重在品味语言,感受主观的抒情创造的意境;诗歌重在诗意与诗境的融合;童话重在作品形象的塑造对刻画主题的作用;说明文重在抓住说明要点,感知说明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小小说重在情节的塑造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神话重在神奇的想象与语言并能复述故事;寓言重在寓意的理解与清晰的表达;文言文重在疏通词句,感受阅读快乐。这里例举几种文体的导学单设计:

一、童话导学,抓情节变化塑造形象。

童话,最诱人的地方在于将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内心愿望或幻想逻辑,用散文的笔调写成故事,十分吸引学生。童话教学,重在追寻情节发展、感悟诗意言语、感怀温暖基调。因此导学单的设计重点放在归纳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思维,在情节变化中体验角色,激活形象。

案例:《风娃娃》导学单

任务一: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我们一起读课文,把它做的事填到卡片上,想想怎样写最简练。

【学生运用导学单整理归纳文章情节。】

任务二: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很伤心,如果你是风妈妈,你来告诉风娃娃人们为什么要责怪它?

【学生运用导学单转换人称,以我观物,物我一体,设身处地走进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共情心理,故事结尾的补充正是文本蕴含的主旨思想。】

任务三:风娃娃听了风妈妈的话后又会怎么做呢?在卡片上填上事情,继续编一编故事。

【学生再次运用情节图驰骋想象,转换情节,续编故事,赋予风娃娃完整美好的形象。】

童话是典型的叙事文体,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童话的核心价值。儿童记忆是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基础,因此提供复现记忆的情节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快速回忆起故事内容,并紧紧围绕着情节的铺展,细致地刻画出作品人物的形象,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始终让思维置放于开放的情境中。

二、寓言导学,抓关键问题展开思辨。

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应该是学习寓言的重点,因此导学单的设计重在能抓住提纲挈领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辨领悟寓意。

案例:《扁鹊治病》导学单

任务一:仔细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照课文在练习纸上把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图表略)

【学生通过导学单还原故事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任务二: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蔡桓公,你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周围的人,你会怎么说呢?对照导学单练说。

【学生借用导学单,以蔡桓公视角复述故事内容,缩短故事与现实的距离。】

任务三:假如有人说扁鹊的出逃未尽到医生的职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如果请你上法庭为扁鹊辩护,你会选择怎样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借助充满思维含量的发散性问题进入故事情境展开积极思辨,并联系生活实际、阅读材料理解道理,阐发文本寓意】

寓言故事的教学重点在充分感知生动形象的故事内容基础上,直奔人物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揭露反差,揭示寓意。关键问题的设计可依托人物心理,勾连现实生活,围绕短小精炼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内容给学生留出大板块的时间练习复述,还原本质,阐述观点,析象悟道。

三、散文导学,抓语言形式迁移表达。

散文教学最大的价值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品味、材料的组合、主题的提升,越是意象丰赡的抒情散文,越要瞄准语言的内核,立足言语形式的表征探究意象的契合。因此导学单的设计可从言语内容跨越到言语形式,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最后再回归整体,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

案例:《维也纳圆舞曲》导学单

任务一:小组交流课前预习内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我和音乐的关系,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提炼。

任务二:重点品悟描写音乐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哪些是我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我的联想?(图表略)

【学生自主阅读、独立填写、相互交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推敲词句,想象意境,朗读涵咏,营造文本特殊的意境,铺展画面的谐美。】

任务三:自学课文5~8自然段,并参考1~4自然段描写音乐的写法,展开想象,把联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学生借用导学单,将新知“现象+联想”的语言表现形式迁移运用,并借助文本提示完成了从欣赏言语到应用言语的转化过程。】

学情视角:指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单的设计,除了关注文体的核心价值,精选学习内容外,更要遵照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站在学生的角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一下《识字4》的导学单:

任务一:自学生字

①一圈生字 ②二认生字③三想方法④互帮互学⑤交流方法

任务二:理解成语

①抽取锦囊里的一个故事,认真阅读,想想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②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说这些成语故事使你想到了什么?

③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成语呢?我们来看句子,选一选。(教师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选择运用成语)

再看四下《普罗米修斯》的导学单:

任务一:借助思维导图,回忆故事内容

任务二:填入关键词,复述一个片段

任务三:小组合作分工,完善思维导图,并借助导图讲述完整的故事。

两份导学单清晰呈现学情观照下学习的路径,并各有侧重。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缺乏学习条理性,导学单多以“怎么做”的路径呈现,更多使用简单的批注符号,如圈、点、画、连等告知学习步骤,学习方式以个体先学和同桌对学为主,一般不以练习单的形式呈现。而中段的导学,关注到学生虽然具备了学习经验,但自主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对于复述这种抽象的思维技能训练,要有层次和梯度,借助导学单,将人物关系及相连事件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与目标对应的知识网,并从片段讲述跨度到篇章讲述,完成了由简到繁的思维进化。到了高段,读写结合的比重加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加大,更加关注课前预学时学生的质疑并依此作为导学重点。具体来说,导学单的设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重考虑:

一、前置学习,了解认知起点。

前置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起点的前移,根据学生的预习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预设目标,建构已有知识经验和即将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生字学习:认认生字,把不会的圈起来,会的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整体感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问题:回顾课文,说说有什么地方读不懂,把问题记下来。

兴趣表达: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导学单的问题指向语文学习的内容,从整体感知到生字学习再到疑点、难点、兴趣点的深度挖掘,局部探究、细细玩索,再回归整体、照应主题,引导学生深谙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方法,表达感受,暴露问题,为科学有效的目标制定打基础。

二、交互学习,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学习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学习互动的开放系统。预学基础上的学情研判为教什么提供参考价值,但课堂是意外生成的地方,要随时根据学的状况做灵活变通。如,笔者教学二上《父亲和鸟》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学单:

《父亲和鸟》课中导学:

任务一:读课文,想想故事写了什么,将打乱的插图按课文顺序重新排列。

任务二:同桌合作读4~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任务三:我会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自编材料《鸟儿的日记》,随文书写“喜、重”两个生字。)

学生在教师精细化的活动指导下,以个体、同桌与班级为组织单位,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展开交互学习。当读到“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一个学生突然质疑:“‘焐’是什么意思?在树林里过夜的鸟为什么羽毛焐得腾腾的?”对于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无疑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因此原先的学习任务要分解细化成若干个学习活动,体现层次与挑战性。

学习活动一: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可以查字典)

学习活动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焐得热腾腾的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味小手焐在热水袋上热腾腾的感受。)

学习活动三:来演演看,我们“小鸟们”围在一起,什么感觉?(进一步体会全身焐得热腾腾的)

学习活动四:父亲为什么知道鸟的一切特征呢?

“以学论教”就是课上对于学生疑惑、未知的领域,教师为学生做深入点拨。导学单的应用不仅仅在设疑的巧,更在解疑的妙,它以关键问题联动三维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绽放课堂的生命火花。

三、探究学习,延续认知动力。

真正的学习并不仅仅止于课堂,导学单的设计触角可延伸课外,保持持续学习高涨的热情。如《父亲和鸟》一课导学单最后一题:“‘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升华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学习:1.查找鸟的资料,说说你对鸟还有哪些了解。2.本篇课文选自牛汉的作品《父亲,树林和鸟》,读一读原文,比较不同。

前置学习、交互学习、探究学习不仅是学习的三个阶段,更是教与学相互融合,逐步深入的过程。导学单对应着三种学习方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预学、共学、延学的功能,由开放走向精细,多元走向聚焦,粗放走向深刻,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听讲到自主探究、合作分享、主动建构,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

猜你喜欢
导学单导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背课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运用方法
例谈导学单对思维的引导作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