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摘 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公平的爱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赏识的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师爱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被学生感受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心中充满爱,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带几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摘下“有色眼镜”,实现真正的多元评价。
[关键词] 爱;公平;赏识;践行
教师的爱像汩汩清流,流淌在教育的田间,滋润在学生的心头;教师的爱像融融春风,吹拂在教育的大地,柔软在学生的心间;教师的爱是暖暖春阳,播撒在教育的世界,温暖在学生的心田。陶行知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应该用最真诚的爱去点亮每一个学生心灵的明灯。
一、公平的爱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教育重在公平。在应试教育思潮的冲击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一句有名无实的口号,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马太效应”,好学生锦上添花,差学生雪上加霜。漂亮的学生人人都爱,对不漂亮的学生的爱才是教师真正的爱。教学的真谛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点化,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
教育贵在公平。好学生是班级的领头羊,往往德智体美劳全面齐头并进,是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好榜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的实际经验就是,很多时候教师似乎被“美好”蒙蔽了眼睛,对优等生的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句“人无完人”来劝慰自己,得过且过。但是实际上“好鼓仍需重擂,百炼才能成钢”,在教育的道路上要“精益求精”,给学生释放的空间,也尽可能地开发学生更大的潜力。中等生是优等生的“预备团”,是后进生的“潜力军”,一定不能忽视这些看似成绩稳定的学生。针对中等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改变他们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心理,帮助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踮一踮脚才能够到的苹果才是最甜美的果实”,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后进生是教师的“心头宝”,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恨不得走到哪里都把调皮的后进生装在口袋里,生怕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弥天大祸”。但是教育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对后进生,教师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挨批评”,也可以是“受表扬”。
教师要手持一杆“良心秤”,把关爱均撒给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多带几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摘下“有色眼镜”,实现真正的多元评价。要相信教育的伟大力量,相信教师平等真诚的关爱可以创造奇迹。
二、赏识的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勇于赏识学生,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基于中国人比较内敛,似乎总是有话说不出口,“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在生活中大家似乎更习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传统教育传承一代又一代,培育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当然有它的可贵之处。但是赏识教育是能让学生开心、家长愉悦、教师快乐的教育。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通过“赏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表扬,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的无穷潜力,使其整个身心都得到愉悦,真正做到“快乐学习”,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获得求知的成功。
赏识教育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实事求是,落实到实处。教师要大胆地向学生表达关爱和赞赏,多给学生一个灿烂的笑脸,多给学生一句温暖的关怀。当下教育,时时提倡赏识,处处体现赏识,但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更是艺术中的奢侈品。学生虽然喜欢听表扬,渴求被赏识,但他们希望的并不是廉价泛滥的表扬和赏识。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是在克服困难之前的“雪中送炭”,赞赏是在学生成功之后的“锦上添花”。应当寻找赏识的合适契机,抓住关键,让每一次赏识都事半功倍。赏识的关键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身上有很多优点,有些优点是学生自己都烂熟于心的,再一遍一遍地重复“你真棒”的时候,他们会觉得了无生趣,内心根本没有被触动。要做真诚的赏识者,实事求是,注重随机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赏识而赏识,要表扬得体,让每一句赞美都发自内心,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
赏识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只要表扬,不要批评”。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但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位学生”,真正的赏识教育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优质教育。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自我的认识并不全面,如果教育者一味地表扬赞美,对“批评”守口如瓶,学生很容易就“误入歧途”,没有办法正确地认识自己。笔者认为社会需要的不是“温室里最娇艳的花”,需要的是无论风雨都能茁壮成长的栋梁之才。
三、师爱要落实在实践中
师爱要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在教育教学的前线——课堂中,看到学生们娇嫩的笑脸,看到许多的措手不及,感受过无数次的失望与希望。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教育者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捧着一块块璞玉,谨慎又谨慎,通过努力,时间的见证,璞玉渐渐发光发亮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定位,这也许是教育者最大的骄傲和期望。
从教生涯中,笔者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觉得这是距离教育、距离学生、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遇到问题,生气烦忧,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家常便饭。但是回顾过去,这些都是见证学生成长最宝贵的财富、最精彩的一幕。
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接触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数量是学生们好几倍的家长。“可怜天下父母心”成了心目中恪守的格言。笔者所在学校大批量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家长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奋斗,学生也“有幸”跟着家长来到教育条件稍好的地方上学。然而,矛盾随之而来,家长们努力工作,在工厂加班加点,往往会忽视对子女的管制约束。“我没有文化”,“我没有时间”,“我有心无力”,这些都是教师最常听到的话语。常常张开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些都是书本中未曾教过的理论,也许教过,但是任何话语在此刻都略显苍白。而教师能做的只是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爱一点这些特殊的学生,并劝慰家长,也尽量帮助他们,毕竟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师爱落实到实践中,只有用真情来浇灌教育,才能从中体会到“爱的教育”的真谛。
教育呼唤着公平的爱,教育需要赏识的爱,广大教师要让每一朵娇艳的花儿都享受到爱的阳光的温暖。“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更美丽。希望广大人民教师能够一起来做“艺术家”,用金手指点亮学生心灵的明灯,做一名三尺讲台上真正的“教育者”。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