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杭红
摘 要: 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从最初的一对一指导,到后来的班级授课,再发展到今天的共同体,经历了一个漫长、反复的历史演化过程。小班化教学的理想生本课堂组织形式是异质化共同体。文章分析了异质化共同体作为生本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特点和构建途径,认为它具有生态化、平等性、合作化与个性化的特征,可以通过德性化班级文化、动态化师生关系和多元化课堂评价等方法构建完善。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生本课堂组织形式 生本课堂组织构建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为响应上世纪90年代我国素质教育号召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自其产生之日起,教育界围绕小班化教学展开了不少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发展程度的制约,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内涵存在误读,认为实现小班化教学只需单纯地压缩班级人数。事实上,小班化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要想有效展开小班化教学,就必须首先理解课堂本身独特的社会组织属性。
一、课堂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
课堂组织形式发展至今,曾先后经历一对一指导、班级授课和课堂共同体等多个时期。最早的班级授课出现在教育日渐大众化的文艺复兴晚期。在此之前,最常见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一对一指导。班级授课的特点是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一名教师可以同时教授大量学生,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受训学生的产出。班级授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在民众知识普及需求显著的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更加深入的发展,并由此衍生出有利于班级规模最大化的导生制。
之后,随着20世纪早期科学朝社会主义方向的靠拢,社会开始要求教育将学校与班级视作共同体加以组织。也就是说,学校的使命不再是单纯的儿童智力训练,同时有对他们的道德引导和素质培养。共同体的教育观强调儿童在相互合作中的社会关系,在充分发挥教育知识传递功能的同时,同样有利于学生德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共同体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能帮助学生全面增长知识技能、自主展开学习,而且能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道德观,对当下小班化教学表现出极好的适用性。
二、异质化共同体是当前小班化教学理想的生本课堂组织形式
未来的教育中,课堂将是一种自觉化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既可以生活在自己的自主世界中,又可以同时与他人保持亲和。共同体有同质与异质两种,其中同质化共同体强调不同个体成员在意见上的高度一致,持异议者或被无奈同化,或被其他成员共同排除在外。同质化共同体对不同意见的排斥,使之很难与强调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小班化教育相结合。
三、异质化共同体作为小班化教学生本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势特征
(一)平等性
这里的平等不仅指代学生间的平等,而且有更为关键的师生平等。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同样是师生、生生以对话形式获得心灵沟通的重要过程。在异质化共同体的课堂组织形式下,爱心教育、责任教育可以同知识教育同步展开,学生得以在天性受尊重的氛围中自由、自主地成长发展。
(二)个性化
在传统大班化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育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任务,再用同样的标准评价每个学生。实际上,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个性也复杂多样,去个性化的教育与评价方式会扼杀孩子的潜在发展契机。在小班化教学中,异质化共同体的课堂组织形式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带领他们展开对知识的追问、对生活的体验和对道理的实践,学生在得以保留自我的前提下发展成“完整的人”。
(三)合作化
注重个性不代表忽视合作,学生的社会性及他们的合作能力同样是小班化教学所关注的重点。与大班化教学不同的是,小班化教学下的合作学习不强调学生行为、思维的过度一体化。它以个人为合作学习的主体,通过不同学生及教师间的多边互动,追求学生思维见解的多样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在交流与实践中学会倾听与协作。
四、以异质化共同体为方向的小班化教学生本课堂组织的构建
(一)建立并巩固动态、平等的师生关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班化教学并不是要弱化教师的功能,消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它赋予了教师新的、能够惠及每个学生的使命。具体来说,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使命的履行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动态的关系框架之上的。教学对话中,教师虽然与学生关系平等,但他们仍旧是这众多平等者当中的首席,在整个对话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教师与学生共存于同一情境之中,他们在这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与教师权威身份的转换,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权威与人的身份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联系,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客观的实践和理性的判断检验知识与道理的科学性,并从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学生在理解了权威的流动性之后会建立起更加求真务实的学习心态,培养出更加独立健全的人格,而这也正是小班化教学所希望看到的。
(二)促进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小班化教学旨在改善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培养品德、智力、创造力及审美趣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故小班化教学的课堂评价不应当过于狭隘,至少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多元化。
一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该只关注他们的应试能力,还要对他们的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等“软实力”展开评估,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在这些方面的建设。
二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定量评价是当前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但学生很多方面的行为表现,如情感、态度等其实很难以量评估。可见单纯的定量评价会限制小班化教学评价方式及内容的多元发展,必须尽快予以改善。
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小班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出学生主体身份,不妨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纳入整体评价体系中。这样既丰富了评价视角,更加深了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自评,但为了保证评价的价值性和启迪性,至少应当包含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及自律能力这四个方面。
(三)建设德性化的班级文化
什么是德性化的班级文化?就是一种提倡平等自由、主张真诚互动、强调多样多元而又不失人性化规范的班级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感到放松、被尊重、有足够的安全感开放自己、张扬个性。
怎样建设德性化的班级文化?
首先,需要爱与关怀。教师要关爱学生,这是德性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只有教师真诚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之间才有关系可言,班级文化也才有建设的可能。
其次,需要真诚。小班化教学不仅主张知识的共享和观点的互换,更讲求参与各方在情感上的交融。这要求教师与学生都以真诚的态度参与课堂对话。特别是教师,要带头以健全的人格、自诚的自我面对年幼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