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非
卷首语因为思想,所以不安分
文/吴非
有一次看到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汉语中有句莫名其妙的话,叫“望子成龙”,——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呢?如果这个班有几十条“龙”,那种蠕动纠缠在一起的景象会令人生理上感到不舒服。——我认为他的话很幽默。于是我问其他学生是否喜欢“龙”,多数学生表示没有认真考虑过,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龙的形象,而心仪猛虎雄鹰,甚至美丽精致的昆虫。那么,谁规定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为什么非得喜欢龙、敬重龙?有位学生说,凡是皇权文化的象征物,他一概厌弃。我认为这个学生的回答“有理由”“有原因”,需要认真对待。正因为这些学生有这样的觉悟,他们对称“状元”,称“夺魁”,自诩“天之骄子”,谈学校“门第”之类,都很敏感,表现出应有的警觉。我不觉得这是狷介使然,也不认为他们神经过敏。相反的,我很尊重这些“不安分”的学生。
希望学生“安分”,反对独立思考,教育就不可能培养“雄健的国民”(李大钊语),而只能培养顺民或奴才。就教学意义而言,学生都“安分”,教师的课堂自然也就是“一言堂”;教学没有批评,教师权威就“稳定”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会有“创造性思维”吗?如果中学阶段没有这样一种质疑思考的精神,学生以后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教育教学上的“安分”,自然要培育“循规蹈矩”,不能让学生“东张西望”,更不允许“胡思乱想”。我相信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没有思想了,谨小慎微,一般比较平庸,至多也就是“会过日子”的人,得一份工作,小心奉侍,把一点利益经营得自我满足。“思想不安分”的,日后虽有坎坎坷坷,但毕竟“走自己的路”,往往活得有声有色。如果因为“有思想”而被人们拒绝,那不在于他“不安分”,而是社会可耻可悲。
教师能有一群“不安分”的学生,学生有独立意志,甚至具有超过教师的独立见解,应视为教育教学的成功。教师不要怕下不了台,你的胸襟有多宽广,学生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大。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