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教学刍议

2016-04-14 15:51魏光启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

魏光启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西方行政学说史教学刍议

魏光启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由于西方行政学说史具有较为抽象的基本特征,教学中往往遇到专业术语解释不准确、学者的学术背景引介不全面、案例导入不系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从教者需要从学科思想、代表人物学说思想的演变进程、案例的融通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尝试克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肤浅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及“本本主义”, 努力构建螺旋递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行政学说史;教学案例;螺旋递进

一、学说史教学遇到的基本问题

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学说史科目从地域空间看,有中外之分。鉴于中国行政管理学说史具有与生俱来的本土色彩,大学生在其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其中某些机理影响,因此,针对这种素材及其理论内涵他们有着某种“天然”的熟悉度。不过,相对于国内政治学说的这种基本流程而言,西方行政学说史的引介几乎断掉其“先天的优势”,而要彻底弄清整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术内核,又难以规避对西方的学习,因为自威尔逊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以来,西方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但惠及相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实践活动,而且还以独到的领先性为国内学界及政界引进、内化和普及。

(一)专业术语的解释问题

西方行政学说史的一大特征是术语繁多,意旨丰富,各个学派代表人物均从某种程度上提出了重要的核心概念。在这类概念支撑下,延展出许多重要内容。这些富有严密逻辑的内容需要在具体背景中进行细化和吸收。然而对不少学生而言,由于知识储备单薄,单是词汇翻译上意义的差异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麻烦。如果不能深入研读,或许一学期下来仍旧没有摆脱一知半解的困境。在专业术语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至少牵涉四方面因素:一是机械性教学。主要表现在:照本宣科,局限于书本本身,内容安排过于死板;拓展不足,不作鞭辟入里的解读;同一术语在中西语境中的差异,不作比较分析。二是主宰性教学。在介绍专业术语时,教师往往站在学生“应该懂得”的高度,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主导教授和诠释进程,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从属性和受支配性。三是依赖性教学。在教授专业术语时,过分依托课件,既减少了学生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又降低了他们消化乃至吸收的成效。四是片面性教学。教学片面化的负效应表现在:教学目标重智力发展,轻人格塑造;重科学知识,轻人文知识;教学过程重有序,轻无序;教学方法重技术,轻艺术等[1]。就西方行政学说史的专业术语而言,片面性教学主要体现在过度侧重内涵的科学规范性,相应地弱化了人格塑造、人文关怀、艺术陶冶等内容的铺垫作用,给学生的深入理解带来障碍。

(二)学者个人学术背景的引介问题

西方行政学说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所属流派代表人物为线索。在对各流派代表人物的理论学说进行专业介绍时,往往需要对其学术背景,尤其是行政学说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性梳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学者学说的原貌,帮助他们准确领会和掌握学说的基本精髓。这种教学要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表面上看很简单,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其原因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首先,在对学者个人学术背景进行引介时,不少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将之视为细枝末节,常常一带而过;其次,对学者学说产生的历史、社会及学术背景探究较少,或者浅尝辄止;最后,没有区分学者在其思想发展不同阶段的基本学术背景。

(三)案例导入问题

案例导入是西方行政学说史教学过程中的短板,直接制约着教学。一方面,国内缺乏关于该门学科教学的案例论集,教授过程很大程度上依靠老师主观意向的收集与阐发,导致案例教学导入时的随意性、分散性和重心偏移性;另一方面,《西方行政学说史》教材编写多以西方国家(美国为先)的案例为主,这些案例虽然具有共性内容,但常常属于异域国家的特殊情况,在导入时如果过于生搬硬套,就会造成人文背景的缺失,给学生理解设置了障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西方行政学说史的基本要旨与国内现状进行对接,并且通过选择性案例,为学生创造现实的理解渠道。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种案例地导入显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发挥,缺乏科学的系统性和对接的适当性,因而还有很大的发展及挖掘空间。

(四)实践能力衔接问题

西方行政学说基本上都是从实践中抽象提炼出的理论思考,是对实践的一种反应。在教学中,理论阐释固不可少,而实践操作显得更为必要。也就是说,要将“舶来品”二次回归于师生的操作实践中,才能真正与学生的实际技能衔接起来。轻视实践能力的教学,是不全面的。教学与实践的衔接问题主要来自于:一是教师可能根本没有在课内外安排实践环节;二是课内实践固然有,但内容单调,不足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考察、调研等课外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与课堂教学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从教者的解决途径

(一)从凝练学科思想的主线出发,努力展现专业术语的原貌,克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

在西方行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思想贯穿其中。厘清学科思想的基本脉络,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各种理论、观点的演变、方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原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吃透教材编排的内容是凝练学科思想的首要前提。吃透教材意味着牢牢掌握西方行政学由从属于政治学到独立于政治学之外、从简单的逻辑框架到复杂的交互体系的宏观进程。吃透教材也意味着充分驾驭西方行政学说史的研究视点是如何从一个领域过渡或外溢至其他领域的内在联系。有了这层基础,对于不同阶段、不同流派学说思想的传承与“变异”,从教者就不会轻易陷入方向混沌的状态。

实际上,廓清学科思想的主线,是深入理解专业术语的必要条件之一。国内关于西方行政学说史的教材,在行文上很大程度上受到译文质量的影响。部分教材通常采用直译,但却产生了过于冗长和晦涩难懂的负面效应,甚至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3]如果没有整体学科思想为之保驾护航,那么诸如韦伯的官僚制、巴纳德的组织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会遇到理解上的障碍。如果从教者陷入准备不足和一知半解的主观主义漩涡,那么这种教授注定是不负责任的,只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更大麻烦。从教者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展现专业术语的原貌:一是着眼于宏观的学科思想,弄清专业术语的原初含义;二是从国内语言中努力发掘能够指代外来术语真实意蕴的本土化词汇;三是通过国内外的比较,将外来专业术语有效地运用到实证的各个环节,设法规避教学中的机械性、主宰性、依赖性及片面性倾向。

(二)从掌握代表人物学说思想的演变进程出发,努力解读其学术背景的支撑性因素,克服教学中的肤浅主义

学科思想是代表人物学说得以形成的理念指导,是他们站在巨人肩膀上开拓创新的动力之源,比如伍德罗·威尔逊就是从德国学者斯坦因等人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政治与行政。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加客观地洞察和评估他们的学术贡献,从而提升学生消化吸收的兴趣,从教者应该适当引介一些支撑其学术发展的辅助要素,例如学术思想的促动力、人生职业选择、学术境遇等。立体式、动态性地呈现代表人物学说思想的发展趋势,可以消弭平面、静态视角的不足,将他们还原成鲜活的个人。如能抓住影响他们思想发展的某些关键因素进行深入解读,不仅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获取新知的“胃口”,而且极易在富于追求梦想的学生心中形成强烈共鸣,这样的教学既容纳了理智的全面传递,又囊括了情感的真实流露,夯实了教学深度,有利于克服肤浅主义倾向。

(三)从筛选案例的融通性出发,努力构造案例讲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克服教学中的“西方中心主义”

有效的案例教学对于纯理论教学犹如“久旱逢甘霖”,通过借助经典理论视角,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西方行政学说史案例教学方面,尚未出版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材,因此亟须加强该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显然,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案例,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偏好。教师在筛选案例时必须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突出融通性,贴近社会热点,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紧扣课程理论内容;[4]二是加强编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努力保持案例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和层进性;三是避免“西方中心主义”、特别是美国化倾向,努力开发本土化、本地化的案例。

(四)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努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克服教学中的“本本主义”

实践教学是对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盘活纯理论教学课堂气氛的重要支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灵活采取个人陈述、小组讨论、模拟再现或分组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事先分解好学生实践的基本任务,通过就近调研、考察、短期见习、参观等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对学生参与的实际效果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螺旋递进教学效果的构建

(一)优化设计,简化内容,提高教案服务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感和阶梯性

西方行政学说史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历史脉络的整体梳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导向和学术底蕴,其编排的内容布局是探讨理论教学的样板。该门课程以流派为分割点,以代表人物为线索;以立论承袭为联结点,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这种看似泾渭分明的逻辑安排其实也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一是内容过多,分散性突出;二是内容前后衔接不紧密;三是语言艰深,不易理解。针对以上问题,从教者需要付出的努力包括:抓住教学重点,略去辅助性信息,优化课堂设计各环节;教案贴近学生,突出内容上的前后层次性和由易入难的阶梯性。

(二)以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现状为着眼点,内化于心,切实提高学生的顿悟能力

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现状是因材施教的基本依托,是有效开展教学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现状,通过调查与交流,摸清学生的兴趣要旨和突破要点;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现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内化,尤其是提高他们的顿悟能力。

(三)以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为立足点,外化于行,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潜在渠道:一是坚持和完善课堂实践活动,升级这类活动对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设计与实践;二是努力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等操作平台,夯实基地建设,创建良好、连续、层进的氛围;三是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实践点,探讨学以致用的各种门路。

总之,从教者通过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渐进性、有序性对接,力求使西方行政学说史的教学摆脱相对狭义和枯燥的态势,逐步走向螺旋递进的可行轨道。

[参考文献]

[1] 辛继湘. 试论教学片面科学化的负效应[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6):58-59.

[2] 杨亚南.《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4): 136.

[3] 董建.《西方行政学说史》教材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与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0):253.

[4] 郗永勤,忻海然. 研究生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 2013 (1):31.

[责任编辑:陆静]

中图分类号:G427,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1-0140-03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美国复合同盟的扩溢与中国的对策研究”(15YJCGJW00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北约域外行动的反应研究” (2014SK003);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北约域外行动的反应研究” (FSB20130006)。

作者简介:魏光启(1979-),男,安徽阜阳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与国际安全战略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1.029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
外研社选修六Module 3 Roy’s story教学案例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探究
OOAD与MVC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案例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效果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