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
做个好教师
成尚荣
做个好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好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发展应当在重视专业发展的同时,更重视教师个人发展。确立超越的理念,让教师发展有大情怀大格局,因而有大智慧大发展。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应包括较高的价值立意和价值追求。教师要做道德的教师、课程领导者、优秀的儿童研究者和反思型实践家。
教师发展;职业情怀;学科专业
这是个需要名师、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个能诞生名师、教育家的时代。但何为名师、教育家?名师、教育家究竟是怎么诞生、发展的?答案可能很多,不过,其中一个答案必须引起我们更大关注并付诸实践,这就是——名师、教育家首先是个好教师,名师、教育家是从好教师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发展的主题应当是:大家做个好教师。
“大家做个好教师”这一主题诠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做个好教师是面向所有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若定位于少之又少的名师、特级教师的培养上,必然只顾及少数教师,忽略甚至放弃了全体教师的发展,而忽略、放弃了全体教师的发展,必然使名师、教育家成长丢失了基础,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和全面提升。只有召唤所有教师都发展,都争取做个好教师,才能培育出名师、教育家成长的肥沃土壤。其二,教育需要高地,也需要高峰。没有高峰的引领,高地显得平庸,这就叫“好的平庸”。问题的另一面,倘若没有高地,高峰也耸立不起来。高峰与高地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高地才是真正的高地,高峰才是真正的高峰。好教师的群体好比是高地,在瞻仰高峰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深情地凝视那一片高地。其三,好教师是基本要求、普遍要求,但基本要求并不低,达到基本要求绝非易事;普遍要求并不普遍,面向所有教师,内在地包含着鼓励教师个性发展、更好发展。正是基本的、普遍的要求为教师的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可能。
从以上初步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是大家做个好教师,而非名师、教育家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名师发展、教育家成长口号过响、热度过高,无论是口号还是实际行动,名师、教育家成长成了重点、焦点、兴奋点,这就有意或无意地遮蔽了做个好教师的要求,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发展共同体,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战略;所谓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其目的实际上也是从中选苗子,把目标指向了培养名师。由此不难看出,名师培养和发展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此外,对学校的评价、考核,重要指标是名师的数量、名师发展的梯度等,名师培养的权重被提到了不合适的地位。显然,这对一般教师形成了不合理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鼓励作用,而且很可能让他们感到压抑。因此,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当多一份理性,多些反思,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让“大家做个好教师”的声音再次响起来。
持有这样的态度和观点,我们会更加自觉起来,让教师专业发展更具方向感、价值感,主题才会更鲜明、更坚定。
刚去世的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是一滴水,是清水,不是肥皂水。这是她的自谦,却生动而深刻地描述和阐释了自己的定位,道出了一个理念,描绘了一种形象:好教师好比一滴清水。
一滴水,很微小,但不渺小,它折射出的是阳光,也会映照土地。清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清纯、明亮、美丽,而肥皂水则不然。肥皂水虽然五彩斑斓,却瞬间会消失殆尽;虽到处飞扬飘荡,却显得浮躁,甚至浮夸。正是这一滴水,让杨绛从容地走到人生边上,又从容地坐在人生边上,从容中低调,低调中积极,积极中丰盈。也正是这一滴清水,让大家记住她、怀念她、崇敬她、学习她。好教师好比一滴清水,是说好教师平常、普通,却自信、自豪,甚至伟大。有人曾这样论述伟大:不是显得伟大,而是因为伟大。“显得”伟大那是在“秀”,而“因为”伟大那是在“干”。好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伟大,就应该这么去追求伟大。
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做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多简单多平实,内涵却丰富而深邃。一辈子做教师,是因为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忠诚、执着、不离不弃、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一辈子学做教师,正是这一个“学”字,道出了做教师永远是个学习的过程,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改进,好教师是个终身学习者。好教师之好,好就好在“一辈子”和“一辈子学”上。
李吉林老师说:我是一个竞走运动员,又是一个跳高运动员。运动员的特征是“运动”,是实践是行动。竞走运动员走得又好又快,永不停步,永远前行,向着明亮的那方,可是他的脚永远不离开大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跳高中的横杆是标尺,是目标,是高度,跳高运动员就是要不断提高那标尺,不断提升高度,而他要去跨越、超越。其实,李吉林跨越、超越的是人生的高度。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再到情境学习,不断攀登、突破。李吉林是个好教师。好教师之好,好在自我超越。
洪宗礼老师说:我从来都是把工作当学问来做的;我要从讲台前站到书架上去。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学问,研究就在日常平凡烦琐的工作中,学问就在即时性的研究中;站到书架中,时时在读书,自己就成了一本书。从书架上再回到讲台前,他把脉管里的血液换了一遍,呼吸也变得更自然,这就迫近了永恒。好教师之好,好就好在商量、研究、学问、专业,这样的好就是一种崇高。
好教师是伟大的,我们应当做个好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主题永在教师生涯中熠熠闪光。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进步。教育是专业,是有边界的;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赋予教师这一职业以专业认可,体现了专业价值,获得了专业尊严。当前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专业水平亟待提高,距离用专业的方式做专业的事,尚有不小的差距。所谓专业,实质是把握从事工作的本质、特质,遵循其规律、特点,所做的一切要“踩在点子”上。从这一要求出发,认真反思,实事求是地判断,发现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专业发展是永远的重点。
专业是什么?对教师来说,首先是他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是教师的身份和标志,一个学科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是成不了好教师的。应当关注的是,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既存在着“先天不足”——在大专院校里学得不扎实,又存在着“后天不够”——后续学习、拓展、掘深没有跟上,因此,学科专业发展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其次是课程。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已进入教师专业发展范畴,课程意识、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这方面我们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课程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理论上不清晰,实践上不自觉,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发生冲突。课程专业发展同样不可松懈。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新的追问:在学科专业、课程专业以外,还有更大的专业吗?我们究竟如何解读专业?我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有狭义的,又应有广义的,狭义的专业是学科专业,也包括课程专业,而广义的专业则内涵更广更深。以上对追问的两种解释,带来的思考是,如何更准确地命名——是教师专业发展,还是教师发展?我的主张是: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包含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在重视专业发展的同时,更重视教师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发展。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格局。发展的格局影响着、决定着教师发展的视野、规格、品位和水平。当下教师发展的问题就是:格局不大。我们的任务是,确立超越的理念,让教师发展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因而有大智慧、大发展。这样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首先是人生意义的追索者和创造者。这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称之为“第一动力”。人是意义的存在,而人的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不过,人既可是人生意义的创造者,又可是人生意义的破坏者。教师当然要做人生意义的创造者。这对于教师发展来说,似乎太远、太空,过于形而上不接地气。我认为,教师发展固然要接“地气”,还要接“天气”。所谓“天气”就是人生意义、理想、精神、思想,这是形而上的。只有“地气”与“天气”同时接通的时候,即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的时候,教师的发展才从根本上、完整性上得到保证。教师发展应有较高的价值立意和价值追求,这就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要义,也可视作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
教师是道德的教师。道德教师超越了学科,即所有学科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理并不难理解: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道德是人发展进程中的光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教师的内涵是:教师有道德;教师对道德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以道德的方式展开教学;根据学科的特质、特点有机融入道德教育。显然,这对教师的道德修养及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此,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才有保证;也唯此,教师发展才更具道德方向感。
教师是课程领导者。校长可以是课程领导者,教师也可以是课程领导者。这是理念上的一大转变:从教师是课程的忠诚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再到课程领导者,其间都贯穿着课程研究与创造。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教师,首先要关心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关心整个学校课程,不仅关心、关注,还要参与课程的决策与规划,参与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其次,教师应自己开发课程,有学校将其称为教师课程。从开发主体和课程领导者的理论来看,这一概念是成立的,其实践也是可行的。所谓教师课程是指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自己的理念和追求,开发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其三,教师还应帮助、指导学生自己开发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课程。说到底,所有课程,教师都在进行创造性开发、整合和实施。
教师应是优秀的儿童研究者。教学离不开儿童,教学研究与儿童研究不是两张皮,而是一张皮,“教学即儿童研究”已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名师、教育家成长的历程都在印证这一个信条:优秀教师应是优秀的儿童研究者,对儿童的认识有多深,对儿童的发现有多准,教学的成功才会有多大。认识发现儿童是儿童研究的主线,也是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问题的另一面,儿童对你有多爱,儿童对你所教的课程有多少惊喜感,你的成就感就会有多大。“教学即儿童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深处。
好教师是反思型的实践家。不是一般的实践者,而是实践家。实践家不同于实践者的地方,在于实践家有理论支撑、理性思考、研究方法等,而这些要求往往聚焦在反思上。学会反思,就是学会批判、学会创新。反思是好教师的重要特征,也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
以上对好教师的定义,是超越学科专业的,有的也超越了课程专业。这是一种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好教师是“大教师”。
G451
A
1005-6009(2016)41-0020-03
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