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九年制学校 林云霞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九年制学校 林云霞
【摘 要】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低年级 语文
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众所周知,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外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在指导我班学生课外阅读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加强阅读,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故事迁移“,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都会竖起耳朵。爱听的故事不要说听一遍,哪怕听上一百遍,孩子们也会津津有味。当老师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创设“发挥空间”,稳定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圈划批注”“摘录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在“学海”“书海”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1.举例式。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尽管只是举例式的,也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教学《秋游》这篇讲秋天特征的课文,在结课时,推荐了三首写秋天的儿童诗让学生朗读,不仅与课文的教学相得益彰,而且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
2.捆绑式。就是根据课文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选相似的课外读物合看,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办法,“捆绑”在一起,来扩大课内阅读量。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选了一篇《骄傲的孔雀》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由于两篇文章有不少相似处,就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3.“资料库”式。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得到很好应用的课堂里,教师把一篇课文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实物等,制作成课件,输入电脑,供学生在课堂内看屏幕阅读。如教《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我把丹顶鹤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用图片、文字等组成一个小资料库,作为辅助学习材料,效果很好。
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兴趣浓,劲儿足,在班中经常出现你追我赶的情景。上学期,我在班中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班中一时掀起了背古诗的热潮,还评出了“班级古诗小能手”,同时引发了学生欣赏中华文化魂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班中定期开展阅读、朗读比赛,背儿歌、讲故事等,一方面反馈学生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的现象较为普遍,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用词不当或词语匮乏的现象较严重,光依靠课本想解决以上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自制能力比较差,若不加以引导,他们往往把看课外书当成休闲,不会自觉地去积累一些优秀词语、句子或段、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优秀文章,给课外阅读持续加温。为此,我给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采蜜本”,每看一本书都适当做些记录,或摘抄重要章节、精彩片段,或写下读书心得,略作评判,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必须教会学生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即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作为一个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怕【M】.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大,所以他们的阅读量不够;又由于阅读方法匮乏,因而阅读兴趣不浓。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他们自己去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所谓“得法于课内,实践于课外,课内外互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