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2016-04-14 01:04娄季宇曾志磊白宏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他汀类药物

卢 璐 娄季宇 曾志磊 白宏英 李 楠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4)



他汀类药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卢璐娄季宇曾志磊白宏英李楠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50014)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出血(SAH)后他汀类药物在减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及再出血风险中的作用。方法使用Web of science,Ovid,Pubmed,中国知网,全面检索关于SAH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章836例患者入选。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在他汀组有明显的降低,特别是在高剂量他汀组〔OR=0.63;95%CI(0.41,0.96)〕。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OR=0.97;95%CI(0.71,1.13)〕,再出血发生率〔OR=1.56;95%CI(0.70,3.47)〕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剂量他汀类药治疗SAH可显著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尚未发现他汀药有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建议SAH患者常规使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他汀类药物;预后;荟萃分析

迟发性脑缺血(DCI)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有30%的发生率〔1〕。目前唯一能降低此发生率的药物是尼莫地平,为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但作用缓慢柔和且相对有限。研究表明他汀药也可以增加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处的炎症反应,抗氧化,降低血小板的激活,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脑血流量〔2〕。这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关。在一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他汀可以改善大脑血液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加血流量,减少症状性血管收缩的发生〔3〕。在部分动物实验中也已得到证实〔4〕。然而,目前他汀类药物对SAH预后的研究大部分限于小样本的Ⅱ期临床试验,缺少有价值的系统回顾。所以,他汀类药物能否有效降低SAH后脑血管痉挛、DCI、再出血发生的大样本系统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我院2017年01-2018年01月内收治的5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28人,女性22人,患者年龄65.0-80.5岁,平均(68.3±7.2)岁。基于治疗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实验组(奇数组)和对照组(偶数组),每组25人。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使用Web of science(1950-2014),Ovid (1990-2014),Pubmed(1990-2014),中国知网(CNKI 1990~2014)进行检索,包括有关他汀药在SAH中应用的所有文章。英文检索“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Aneurysm” “ hematencephalon” “ encephalorrhagia” “statin”以及所有已知的通用和商品名称的他汀类药物。中文检索词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他汀类药物”。筛选其间发表的文献和评论文章以及会议记录文集。

1.2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②语种为中文、英文。③研究对象为SAH经CT扫描或腰椎穿刺术确诊。④实验组干预措施为任何他汀类药物,剂型及剂量不限。⑤结局指标为血管痉挛、DCI、再出血。⑥可直接获取或可计算四格表数据。

1.3资料提取创建数据提取表格,提取Meta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包括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国家、受试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年龄、性别、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

[17] 杰里·布罗顿 林盛译,《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P48.

在电气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信息和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标准,通过认真分析可以了解实际状况。在缺乏数据参考下,施工活动是盲目的,严重缺乏科学性,所以要自觉遵循,对实际情况有全面了解。另外参数对工程标准评估也发挥着有效作用,一定要符合规定要求,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参数制定要根据工程而定,体现出合理性,可以指导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由于数据类型多、内容复杂,所以要进行有效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方案。在参考的时候,数据信息和实际情况要相适应,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便于对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

2.5SAH后再出血的发生率3篇关于再出血研究的资料有同质性,可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OR=1.56,95%CI(0.70,3.47),合并效应量检验Z=1.09,P=0.27。据此结果,两组间再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尚不认为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加SAH后再出血的风险。见图5。

2结果

2.4DCI的发生率5个研究报告了动脉瘤性SAH脑血管痉挛相关性DCI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OR=0.97,95%CI(0.71,1.13)。据此结果,两组间DC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SAH后DCI发生率较安慰剂治疗无差异。见图4。

2.3脑血管痉挛发生率9个他汀类药物治疗SAH的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OR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0.68,其95%CI(0.50,0.92)。合并效应量检验Z=2.49,P=0.01。根据此分析结果可认为,他汀药对于SAH后减少血管痉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的95%CI横线落在无效线左侧。故可认为,他汀药治疗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见图1。

2.2数据资料特征最终纳入的12篇文章均为RCT实验,10篇为国外文献,2篇国内。1篇为Ⅲ期临床试验,其余均为Ⅱ期临床实验。在这12篇文章中,辛伐他汀作为实验组的有8篇,高剂量80 mg的有4篇。40 mg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各一篇,余两篇他汀药无限制说明。所纳入的实验研究结果完整,无失访病例,无影响实验结果真实性的因素存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OR及95%CI计算固定效应模型。使用亚组分析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

亚组分析普通剂量他汀类药物(≤40 mg辛伐他汀,≤40 mg普伐他汀,≤20 mg阿托伐他汀)共2篇国内文章,且均为20 mg辛伐他汀。两篇文章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OR=0.64,95%CI(0.32,1.47)。根据此分析结果,普通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认为普通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有降低血管痉挛的作用。而高剂量他汀类药物(80 mg辛伐他汀,40 mg阿托伐他汀),共5篇文章,合并效应量OR=0.63 95%CI(0.41,0.96)。合并效应量检验Z=2.17,P=0.03,表明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对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故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见图2,图3。

图1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图2 普通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图3 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SAH后血管痉挛发生率

2.1研究筛选搜索数据库共获得文章653篇,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与系统评价研究问题不相关的文章636篇,纳入文章17篇。通过进一步筛选,排除文章5篇。最终纳入12篇文章。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抑菌谱广、水溶性好、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功能,在人体内还可降解为食物得正常成分,被广泛用于水产品保鲜中,成为近几年食品保鲜研究的热点。在鲢鱼冷藏过程中,范文教等[25]研究了茶多酚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发现鲢鱼的感官评分、细菌总数和鲜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茶多酚的强抗氧化性还可应用于大黄鱼片和鲫鱼的保鲜中[26,27]。

图4 DCI发生率

图5 SAH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3讨论

他汀类药物对于减少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高剂量他汀组。此结果与一些实验研究一致:Lynch等〔3〕的前瞻性临床随机试点实验中发现,80 mg/d辛伐他汀能增加脑血流量,减少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脑损伤后生物标志物的水平〔4〕,在Garg等〔5〕的研究中,26%对照组患者出现血管痉挛,而80mg辛伐他汀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只有16%。Chou等〔6〕的实验不仅对高剂量他汀药用于SAH患者的安全性做出了评价,而且比较了不同种血管痉挛定义指标中的差异,认为他汀药用于SAH患者是可行的,且经临床、TCD或血管造影定义下的血管痉挛在其发生率是无差异的,在他汀组有明显降低。因此,建议临床使用高剂量他汀药来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他汀药可以减轻血管痉挛的机制,可能与NO-cGMP系统有关。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内皮NO合酶(eNOS)负责NO的合成,NO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cGMP,反过来又导致平滑肌的松弛。而SAH可以使脑动脉血管中的NO产生减少,一些机制可以解释NO减少的原因:血红蛋白和自由基超氧化离子是NO强有力的清除剂,这导致cGMP基础水平的减少,而SAH后会使血红蛋白和超氧化离子含量增加,从而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因此,自由基清除治疗,减少自由基含量增加内皮NO的产生可以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7〕。他汀药可以上调eNOS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此机制在Mcgirt等〔2〕的动物实验中也已得到了证实。

他汀类药物在出血性脑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中相对保守。之前有报道认为,他汀类药物,特别是高剂量他汀药可以增加再出血的风险,认为他汀药能有效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含量,而胆固醇水平可能与脑部出血性疾病死亡率成负相关〔8〕。同样,非高密度脂蛋白越高,再出血的风险越低,并且在一些小样本量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然而本实验认为他汀药可能不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然而,两组数据总样本量小,不排除增加样本量后出现不同的结果。

一些报道认为,不管是SAH患者预防性使用或者治疗使用他汀药都可以降低DCI发生率,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Sillberg等〔9〕的一篇Meta分析,通过增加样本量对119名患者集中分析数据后同样认为,他汀组DCI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然而,本研究尚未得出此结论。

本实验较为局限。而且,在初期文章筛选过程中,尽量获取所有相关文献,但仍不排除一些未发表或不能下载全文此类文献的遗漏。此外由于语言限制,其他语种的文章被排除,可能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他汀类药物在SAH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认为高剂量他汀药有降低SAH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且尚未发现存在其他风险,对临床SAH患者使用他汀药提供了参考。

4参考文献

1Rabinstein AA,Friedman JA,Weigand SD,etal.Predictor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troke,2004;35(8):1862-6.

2Mcgirt MJ,Lynch JR,Parra A,etal.Simvastatin increas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ameliorates cerebral vasospasm resulting fro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troke,2002;33(12):2950-6.

3Lynch JR,Wang H,Mcgirt MJ,etal.Simvastatin reduces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results of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Stroke,2005;36(9):2024-6.

4Vaughan CJ,Delanty N.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statins in cerebral ischemia and stroke〔J〕.Stroke,1999;30(9):1969-73.

5Garg K,Sinha S,Kale SS,etal.Role of simvastatin in prevention of vasospasm and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ilot trial〔J〕.Br J Neurosurg,2013;27(2):181-6.

6Chou SH,Smith EE,Badjatia N,et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simvastatin in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troke,2008;39(10):2891-3.

7Rosengart AJ,Schultheiss KE,Tolentino J,etal.Prognostic factors f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troke,2007;38(8):2315-21.

8Scheitz JF,Sriffge DJ,Tutuncu S,etal.Dose-related effects of statins on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outcome after thrombolysis fo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4;45(2):509-14.

9Sillberg VA,Wells GA,Perry JJ.Do statins improve outcom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meta-analysis〔J〕.Stroke,2008;39(9):2622-6.

〔2015-10-20修回〕

(编辑袁左鸣)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5-1078-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25

通讯作者:娄季宇(195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No.201303087)

第一作者:卢璐(1990-),女,硕士,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研究。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他汀类药物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