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正国
初中物理学科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思考
⌾蓝正国
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动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学习系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学案设计和使用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
学案建设;学案编制;使用感受
引言:“三助式”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沙坪坝区物理学科提出的一个本土模式,它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一年以来,按照“先学后教,精讲多学”的教学原则,“三助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让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习系统等方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从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作进一步的探讨。
课堂教学,必须分析“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教师讲教材,学生以教材作为文本,听教师讲教材。障碍一: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的教始终代替不了学生的学。障碍二: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师生之间并没有做到知己知彼,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听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障碍三:现行教材本身逻辑性不强,花花绿绿,不知所云,知识形成过程不清晰,有自学习惯的学生自学起来也相当困难,更不要说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我们经常会发现,上课学生觉得听懂了,书一关上,什么都不知道了,学生学习的痕迹需要通过一个文本的形式留下来。
导学案其实早已经不是一个新事物?网络中也有不少关于教案和学案比较的文章。现在不少兄弟学校都在用导学案,每个人对导学案理解不同,做出来的导学案也五花八门。
现在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在自己充分消化理解课程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一个方案,需要向学生呈现一个清晰的轮廓,要让学生知道现在在哪?要到哪去?怎么去?这就是学案。学案绝对不是换了标题的试卷,编写学案的目的是:架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学案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学生的活动中去生存课堂的教学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来落实到最重要的一环节,如何编制学案?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学案的编制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有基本原则可循。
第一、首先是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知道这一环节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平?个人观点:像原来教案的教学目标式的方法把目标罗列在最前面是不妥的,写学习目标应该分解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第二,梳理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案绝对不是题单,它应该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的问题串,学生在采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第三,定时间定内容定方法,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明确提出学习的方法要求,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个像样的学案,它还是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模块,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三个基本模块。
(1)常规模块:课标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课时安排与教法学法。(2)课前模块:预习与展示(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针对每节的主要知识点,出一些填空题等,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尝试建立教学内容的主干知识结构)。(3)课堂模块:讲解与探究(针对主要知识点和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探究活动,通过填表、填图、讨论、简答等方法手段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反馈与矫正(以学业水平测试难度为基准选题)。
注意上述模块完全可以和现成的资料配合使用,只需指出出处。例如:学生反馈部分,我可以书写,见课时优化第4题,用不着把题打在学案上。
1.自主学习内容落实困难 现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课前不仅完成了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而且把课堂探究活动内容与课堂训练都做好了。有的同学到了上课才开始找教学案,然后等老师或同学的答案。这样导致学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教师应该把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前收上来检查,老师简单批阅一下,主要是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对一部分学生起到监督作用。
2.班级小组建设滞后影响学案使用效果 在实施学案的建设和加强学案应用的过程,我们发现如果班级的小组建设不到位,小组的合作学习开展不顺利,学案的应用效果会大打折扣。建议:在起始年级应该更强调班级的学习小组的建设。班级小组建设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有: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创设组名,共同商榷形成组训;根据班级管理要求培训正副组长,明确职责;建立班级小组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规则;把学习小组纳入班级常规化管理引入评价机制。目前,班级小组建设水平差异还较大,需要班主任及时更新观念,多加强理论学习,共同与学科教师配合搭建教学改革平台。小组建设越早越好,全部学科如能全部推进,会减少很多改革难度,氛围没有起来,效果也不会明显。
3.基础学习习惯培养不落实会影响学案使用效果 学生的预习效果真的不好,当然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到位有关。学生课外时间利用效率不高,太多的学习任务留在课外,实际上效果很低。在老师引导下听话的学生能去看例题,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学习习惯矫正的最好时机是初一年级,习惯培养一定要具体,到底需要培养什么习惯一定要落到实处。(比如:课前习惯,记笔记、做订正作业、整理资料、怎么看例题等等)
4.不同课型对利用学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影响较大 “三助”教学模式老师容易犯重复的毛病,对学生不放心,教师不自觉会重复,面面俱到,会影响课堂容量。不同课型来讲,习题课型利用学案进行小组活动更容易一些。有人懂了,开展小组活动容易有效。学生学习活动的时机在新授课中,感觉问题较多,要兼顾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要体验实验过程,要考虑教学进度。我们迫切需要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高效的小组建设,学生训练有素,才可能会按照教师要求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5.学生学习活动开展要关注学法指导 反复做工作,讲明如何用学案?为什么要给其他同学共同研讨?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前发教学案,一般是提前一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对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作用明显。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评价应及时跟上,要对学生多鼓励、激励。班主任要通过班科会等形式介绍班级内部各种评价机制,让各学科教师间相互知晓,以便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6.学案设计中要注重整合资源 可以利用身边的教辅资料作为训练或者反馈的题目,注重资源整合,只需要在学案中标明出处即可,可以大量节约纸张,避免油印量过大,造成浪费。
结束语:来自于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广大一线教师只能顺应历史改革的大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只要自己愿改,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伴你行走在教育智慧之路上,使你成为一个阳光的教育人。
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