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沈 静
也谈小语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对策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沈 静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也逐步进行改革,其中“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提出引起了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和相关从业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文本提出相关的解读对策。
小学语文 文本解读 对策
凡是以课堂作为载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并评价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文本解读”。文本中的景和物、人和事都是师生互动的载体。教师在静态文本的范围内进行课堂设计,而学生在固定文本的认知里实现预设目标。那么如何来解读文本呢?
不同的学生和老师对同一篇文章的领悟是各异的,这就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教师应该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思维,逐步变更为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表其各自的观点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尽量帮助学生发挥其创造力,甚至激发其潜能,教师也能从中获益,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随着改革的进行,创新能力开始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尽多的被鼓励去形成自己的思考,自主阅读和得出感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和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答疑解惑,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个性化解读。同时,教师也同样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本文章的解读应该倾向于多维思考,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且尝试着理解学生提出的观点,这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詹天佑》一文教学时,大部分孩子对“詹天佑的个人事迹”不太了解,此时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些疑问,如“修筑铁路有什么了不起吗?”此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尝试对同学进行提问,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学习,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再例如,在进行《槐乡五月》一课教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对槐花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感受到“花美人更美”的自然之美。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文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能够使读者体会到槐花盛开的美景,还能够间接的感受到槐花绽放的过程感,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开放的这样繁茂,而是逐渐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使用相近的词汇甚至相似的语言,模仿原文,对其印象里的槐花进行描述,描述其绽放的过程,其最终挂在枝头的状态,气味等等,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能够借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准确用词的印象。
阅读一篇文章的第一步就是阅读其题目。题目虽然简短,无法全面表达文章的内容,但是其仍然是作者希望借机来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关键,甚至有些是较明确的表达了文章所需要表达的倾向,这对于理解一篇文章来说十分重要。在阅读正文之前,首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解读,尽量抓住一切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这对于理解文章非常有帮助,从而获得更加深层次的领悟和感受。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二字,这些标题中的重点词语,就是我们找到的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抓住它们,解读好它们,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便于我们在课堂上很好地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把握文本。
三、梳理出代表性的句
一篇文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能够较完整的表达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语句,这种语句常常起到呼应和点题的作用,能够较强的将整个文章的思想概括和抒发出来。如果读者能够善于把握这类关键句,那么在阅读长篇文章时,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立意,既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和脉络,所以在对文本解读时,准确抓住关键句,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例如,在进行《黄山奇松》这一课的教学时,细读时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么样抓住“奇”来描写黄山奇松的。第二段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本段值得赏析的词语较多,不要逐一解释,要尽可能的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反复体味。如“饱经风霜”说明迎客松年代久远,要用凝重一点的语气去读。两个“如同”与一个“好像”前面的语句分别是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姿态的实写,后面的语句是写作者的联想,比喻得惟妙惟肖。教学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来不断品读,读出感情来。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奇”。如“枝干斜伸出去”同“伸出热情的手臂”联系起来,这些联系中让学生体会词语和句子所展示的生动形象。
总而言之,在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其教学方法应该顺应改革的要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务实探索出合适的文本解读方法。
【1】龙宅俊.科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改革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点意见【J】.江西教育,1980(02)
【2】卫班元.大纲☒教材☒教法——小学语文教学琐谈【J】.宁夏教育,1980(01)
【3】书岩.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宁夏教育,1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