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华
小流之涓涓汇江河之浩浩
——初中语文写作辅导之课外随笔
⌾尹丽华
无心插柳,曲径自幽
如果你的笔盒里只有铅笔,你的校园生活一定很美满,玩的时间一定很多,如果你的书包的出现了尺子和圆规,说明你要开始初步学习数学几何了,如果你的书包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笔,放着高级的计算器,你书包绝对还少不了一堆的练习——《过往文具》
因为自己的漂亮文具被邻居小妹妹羡慕,这位女生便从书包中文具的变化,对成长和学习压力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看见它顶着被灯光浸染的树叶,仿佛栖息了一群提着“金灯笼“的萤火虫,汇聚在树梢,繁星点点的模样,梦幻而叫人惊喜。这樟树看起来倒很安详,似睡着了一般。有时会有几辆车载着晚归的人们从路面驶过,偶尔也有人匆匆走过或灯下徘徊。这一切在我听来是无声的,这夜晚滤掉了所有的喧闹和吵杂,窗玻璃为我们开启了静音,我仿佛在看一场哑剧,却无比专注。——《夜晚小记》
在一个平淡的周末,这个女孩因为生病无处可去,凭窗远望夜色,写下了《夜晚小记》,文字温和从容,寂静安闲,缓缓流淌。
再看看这一篇《胆大如鼠》的片段,非常活泼幽默,纯真有趣。
我瞧见那老鼠时,它正睁着那双寸光鼠目,摆出一副贼眉鼠眼的小偷形象,来寻门找洞找个可容身处钻进来呢!一秒钟后,它也发现了我,知道在别人家阳台上大摇大摆地散步不太礼貌,因此转身就撤,可惜它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才没找好落脚点吧,一转身便令我意想不到地完成了跳楼自杀的壮举,以一个漂亮的姿势跃下了对它来说的万丈深渊(五楼呀!)。
这些鲜活生动的文章与我们平日所改到的考场作文和不同,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和学生把它们叫做“随笔”,如果要问我,是什么让我的学生不再害怕写作,直至爱上写作,那就是这些自由的“随笔”。
说来是无心插柳,其实最初让学生写“随笔”,是源于学校的一项评比活动,活动冷却,我却发现随笔对学生写作培养的奇妙作用,于是坚持下来,一坚持,就是数年。为了这项别人眼里的苦“工程”,我和学生花了大量的精力,他们写,我也写,我既是批阅老师,也是他们队伍中一员,我们互为读者,互相欣赏,共同成长。
不拘一格,性灵自抒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6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的练笔指导。
随笔一词在百科上的解释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它可看作是课外练笔的一种,是区别于学生的课堂作文或者考场作文的一种特殊的课外写作形式,它比日记更完整,比课堂作文更随心、灵便、自由、新鲜,关键是有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怎么写,是非常生活化的写作方式,相当于课堂外的文字写生。它与课堂写作训练非常完美地形成了学生写作培养的两翼,弥补了课堂写作的框架太牢,规矩太多,新鲜度不强,记录滞后的不足。又因为内容、体裁、手法不限,所以学生写起来很自由,乐趣无限。内容可以记录自己生活的琐碎小事、栽种花草、饲养宠物、社区活动、出游经历、社会闯练等等,也可以记录和评论社会百态、民俗风情、时事热点等等。体材不限,散文、诗歌、小说都可。
随笔所记录的都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时产生的想法,那种画面和想法就如流星划过或火花闪动,及时被捕捉和记录下来。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而随笔是山涧里的涓涓小流。学生不再畏难,思绪不再枯涩,就像是展开了一片洞外之天,我和孩子们才发现,这样的写作,才是愉悦的,是张扬着生命的活力和色彩的。
这里列举的例子只是我和学生所写的随笔浩浩江流的一小支。随笔写作的频率,一般是每周一篇,这样的课外练笔一年下来就有数万字了。大量生活体验被记录下来,大量的原始素材珍藏下来,考场作文何愁没有文思!
倾心赏读,风景自成
倾心和精心阅读学生写的每一篇作品是随笔指导的必下功夫,批改随笔的原则是:多就少删;多欣赏,少挑刺;多建议,少批评。
与课堂的专门训练不同,因为随笔的特殊性,评语不能像课堂作文那样标准统一,也不能过分注重写作章法规矩,以轻松的交流和鼓励性语言为主,甚至可以打趣调侃,兼有对写作的建议,至于偏向何种,采用的依据有:作品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的动机和心态。总之,一切以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其闪光点,激励他们去用心投入生活,观察生活,大胆放心地表达为目的。以下是一些评语例子:
委婉的建议类:这一女生,平日里锋芒毕露,个性独特,某天写了一篇非常美的散文《彼岸花》,我的评语是:彼岸花是否为传说中的花?觉得并不像开在人间。一直对你的文章抱有好感,如今退去了刻意和激愤,愈发文静、理性,个性总是有的,保其玉质,让文字成就自身的润泽与光芒!
感同身受的共鸣:你所沉迷的傻事,我何尝没做过,偶像崇拜很正常。也许这偶像是一个现实的人,也许只是虚构的一个形象。当虚构的偶像还原成真实的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挣扎、有怀疑的人的时候,失落是很正常的,但人生之复杂,不亦是人生之精彩?
单纯地从写作角度评价分析:借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脉络清晰,桃树的花开、结果、死去,串起了起起落落的姐妹情,文章穿插的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写得不错,若说建议的话,就是在叙事时,细节要注意取舍,宜精不宜杂,避免琐碎和面面俱到。
这样的赏识和交流式的批阅方法,使学生的信心增强,不必顾忌写得不好而受到批评,完全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和表达,而且有了我这位忠实的读者和倾诉对象,他们又找到一条情感宣发的渠道,写下的文字透着真诚、本色,读来格外生动和感染人,无形之中他们的写作兴趣浓了,习惯好了,能力强了。而且我们师生的心更近,默契深了,语文课,他们更认真了,身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为能和学生一起爱上文字而感到满足和快乐!
写作的本源和目的是: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自我,反映现实,传递思考,追求真善美。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本身不爱写作,不肯写,或者连从头至尾欣赏学生一篇作文的耐心都没有,只冲着考试,冲着分数去规定学生写几篇应试作文,对学生的原生态写作,毫不在意,对学生的表达欲望,不予保护,对学生的细小亮点,不肯发现,这其实是有违写作教学精神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不妨多把教学的精力放在考试之外,做一些不计较功利的愚功慢工。有了这些基础认识的本末回归,写作教学的生态,就如沟渠疏通,清水自来,水流畅达,自然生气活泼。
江西省上饶县第六中学 3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