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政治中讨论教学法的应用

2016-04-13 18:36:31饶问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论题题目教学法

⌾饶问华

谈初中政治中讨论教学法的应用

⌾饶问华

课堂讨论是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初中政治;讨论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挑好选准讨论题目,明确讨论目标

讨论的确立,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一环。教师须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作为探讨题目,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讨。如在初中一年级《科学人生观》第二课教学,以“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真正大公无私的人”为题目组织课堂讨论,由于这样的讨论题目具有代表性和可辨性,讨论起来就十分热烈。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放在课堂上讨论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里获得最佳的讨论效果,题目应符合这样的标准:

第一,能紧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第二,有一定代表性,学生普遍关心不易弄懂的问题;

第三,有一定的诱发性、迷惑性,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在看法上可能出现分歧的问题;

第四,几道题目之间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讨论题目是为讨论目标服务的,讨论目标是讨论题目的结果。这样,讨论目标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总之,讨论题目、讨论的目标的确立,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政治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比较、批判、评价等七种能力。能力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讨论式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第一,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第三,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就要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对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学选题是有效讨论的前提

首先,讨论的题目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讨论的题目应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本身比较关注的或认识上存有困惑疑虑的知识。例如,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初二教材的重点,也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讲到自我保护时,我以“怎样看待网络”为题组织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言异常踊跃,通过相互补充,对上网的利弊逐条罗列,比我原先设想的还充分。而后,我趁热打铁,提问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网络,学生很轻松地得出了答案。

其次,讨论题目的难易要适度。论题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过于艰深,学生难以把握,讨论容易冷场;过于简单,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讨论无法展开。有些理论问题枝节太多,老师一时半会很难讲得清楚,不能作为论题让学生讨论。

再次,讨论题目要有新鲜感。青少年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但只有论题合他们的“胃口”才能让他们乐于探究。有好几次,我在备课时,设置了讨论题,但上课效果却不理想。反思时才发现我设置的讨论题枯燥乏味,连自己都缺乏讨论的激情,何况未成年人。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正确结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热情地进行讨论,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四、上好讨论课,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及时疏导、点拨。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时期,又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讨论过程中往往易犯表面性和片面性的毛病。如在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大公无私”的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会认为”现在还存在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等违法犯罪行为,哪里谈得上“大公无私”教师的点拨和疏导,要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初步认识到,认识形势、看待事物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本质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前进的方向。经过辩证分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确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然而更应看到,社会上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干部大有人在:党员的绝大多数在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这才是我们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

第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同学的顾虑,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注意正确引导,使讨论紧扣中心,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对反面的东西固然可以让学生加以剖析,但要让同学多接触正面的东西,尽可能启发学生寻找正面的积极典型事例,使之成为正确的导向。

第三,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讨论式教学法是启迪式教学法的一种具体方法,要真正让学生相互启发,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做好准备。

五、调控过程是有效讨论的保证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当然,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而应该是讨论的参与者。教师直接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使学生畅所欲言。但如果教师仅仅是参与了讨论,而忽视了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调控,就可能会使讨论的秩序出现混乱。

讨论时,有些学生偏离论题,高谈阔论,争论不休,还有部分学生会完全离开命题,自由闲话。如果我们只是追求表面气氛的“热烈”,对某些胡侃闲聊、借讨论机会乱说闲话的行为不加约束,甚至对讨论中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也视若无睹,就会导致纪律松散,甚至失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所以,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应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并注意其他组讨论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既要亲切关怀,贴近指导,直接参与到一些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又要注意巡视,及时观察各组的讨论动向,对一些讨论中偏题跑题的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而对那些以讨论为名相互嬉闹的学生要及时加以制止。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全局,调控整个讨论过程,这是讨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六、科学总结,是有效讨论的条件

讨论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老师要善于做好总结工作。

教师要肯定学生认真参与讨论和积极发言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尤其要及时发现和鼓励闪耀着创造性思维和闪光思想的发言,对那些优良思维品质的嫩芽要精心呵护和培育。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保护他们探求新知的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的观点作总体的分析评判,就讨论的论题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进行课堂讨论教学必须精心准备、周密筹划、有效组织、科学总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恰当运用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多地使用这一方法。

陈永帅.初中政治教学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苦竹九年制学校 344900)

猜你喜欢
论题题目教学法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3年1期)2023-05-23 11:34:38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中等数学(2022年7期)2022-10-24 01:47:30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中等数学(2020年10期)2020-04-13 05:52:22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论题的价值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8:59:57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求知导刊(2015年15期)2015-05-30 0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