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莫言热”助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2016-04-13 19:51王松云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王松云

宿州学院图书馆,安徽宿州,234000



以“莫言热”助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王松云

宿州学院图书馆,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阐述了“莫言热”这一社会现象以及“莫言热”在社会阅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意义,并以宿州学院为例,分析“莫言热”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的影响。进而指出以“莫言热”助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构建的路径:在物质层面构建阅读文化的保障体系,在精神层面强化阅读文化的理念,在制度层面完善阅读文化机制,在行为层面全方位开展阅读文化推广。这几个层面共同发力,助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关键词:莫言热;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1],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本土作家。一夜之间有关莫言获奖的新闻占据了诸多媒体的头版位置,海外媒体也以此作为热议的焦点,“莫言热”迅速弥漫开来。各大书店都开设专架,大力推销莫言的作品,不少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还出现断货现象;另一些相关度不强的事物也打上了“莫言”名号大肆商业炒作。这样的“莫言热”要理性对待,要汲取其中的正能量,引导阅读,激发人们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热情。

1“莫言热”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从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在数十年创作道路上,莫言一直处于中国文学探索的前沿,著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生死疲劳》等,其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空间、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笔下的文学世界——山东高密东北乡,足以和鲁迅笔下的鲁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相媲美。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凭借他的创作实力,在文学界广受关注。多次获得国内、国际文学大奖,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已在世界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则是实至名归,是对莫言作品的肯定。这个站在西方人文价值高地的奖项能够颁给中国作家,也是对中国文学的肯定,标志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关注到肯定的转变。

“莫言热”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文化角度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文学文化界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对莫言及其著作的广泛关注,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学及文化,具有卓越的促进和推动作用[2]。同时,从阅读的角度看,“莫言热”是对阅读的一种鞭策。莫言著作的畅销,引导读者关注更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让更多的人拿起图书,享受阅读,促进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阅读的环境氛围。所以说,“莫言热”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2“莫言热”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阅读的主力军,“莫言热”波及到大学校园,首先是庞大的群体知晓了莫言。紧接着是他们尤其是理工科读者群体直奔图书馆借阅莫言著作。总之,“莫言热”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献资源建设和资源利用两方面,这正是外界因素与图书馆自身文化责任以及内在发展的契合。

2.1文献资源建设:莫言著作的馆藏更趋丰富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构建了丰富的文学世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因此,收藏莫言作品及相关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莫言获“诺奖”推动了其作品的出版发行和热销,同样,高校图书馆也为满足师生读者阅读需求增加了莫言著作的藏书量。以宿州学院图书馆为例,莫言获“诺奖”前已藏莫言著作46种,共246册;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两年间新增27种131册。目前,该馆收藏莫言作品73种377册,其中8部作品收有不同版本。由此可以看出,莫言著作的收藏更加全面、系统。

2.2文献资源利用:莫言著作的流通量剧增

莫言获“诺奖”提高了人们对他本人的认知度,也激发了读者对其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一定程度和范围的阅读热潮。以宿州学院图书馆为例,莫言获“诺奖”以后的两年时间里(2012年10月12日-2014年10月12日),其作品的借还率快速上升,高达1507人次,比获“诺奖”之前的两年(2010年10月12日-2012年10月12日)高出6倍多,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也纷纷来到图书馆咨询、借阅莫言的著作,莫言作品一度被借空。

总之,莫言获诺奖后,其作品大量出版发行,使得高校图书馆对莫言著作的收藏量更加丰富。“莫言热”激发了高校读者对莫言著作的借阅热情。

3以“莫言热”助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阅读是文化教育中最本质的一项活动,阅读是文化的践行, 是人们接受文化教育、获取知识信息、提高智力水平的根本途径。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知名学者毛子水在《书籍与修养》一文中阐述了“书籍之善,益人神智”的阅读文化学道理[3]。

阅读也是图书馆最本质的一项服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作为阅读重地,其阅读文化建设关系到大学生成才、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图书馆阅读文化是以师生读者及图书馆员为阅读主体、以文本为阅读客体而构建的一个文化体系[5]。已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的影响下,在读者的阅读活动和阅读行为中逐步形成的。

3.1物质层面:构建阅读文化的保障体系

高质量的馆藏建设是保障读者阅读的物质基础,以莫言著作的纸本文献建设为例,一要全面收藏,同时适当增加莫言经典作品的复本量,以满足广大师生读者在同一时间内的阅读和研究需求。二要收藏他人对莫言的研究著作。三要及时补充和更新。

对图书馆整体资源建设而言,图书馆要基于读者需求,做好资源采购工作。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采选资源时,应充分听取各学科教师的意见,体现师生读者对资源选购的参与性。开辟荐购好书的渠道,如在网站上开通“好书荐购”栏目,开辟意见箱、网上留言簿等途径广泛征集读者的采购意向。同时,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数字阅读内容,做到纸质和数字资源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总之,图书馆既要遵循资源采购的一定之规,又要多措并举,灵活应对,为阅读文化建设构筑保障体系。

3.2精神层面:强化阅读文化的理念

大学生群体是文化接受最活跃的群体,但其青春期心理特征注定了其文化观念不稳定、不成熟,但有很强的可塑性。当前社会处于复杂的文化语境中,社会环境对他们影响巨大。这种多元文化语境既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也让一些文化观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疑惑和迷茫,处于一种文化焦虑之中。

莫言在《童年读书》中说:“童年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是书太多,读不过来。”[7]为什么现在阅读资源丰富反而出现阅读危机呢[8]?当今社会阅读风尚趋向娱乐化,远离了阅读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导致精神饥荒。而出生于农村的莫言,物质贫瘠,想看书而不得,他便用“耳朵”读书,到周围十几个村子借书看,拉磨换书看,用汗水换取短暂的阅读权。这爱看书的习惯耽误割草放羊,在当时是遭家长责罚的,少年莫言只能私下偷偷看书。即便如此,只要有书读,心情就特别好,感受到阅读的幸福快乐。长期如饥似渴的阅读成就了莫言的文学梦想,这就是书籍的力量、阅读的魅力。因此,每个读者要静心分析自己的阅读方向,对阅读资源精心筛选,逐步建构自己的阅读精神信仰。而精神信仰的重构需要严肃的阅读、经典的重温和深度的思考[9]。

作为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文化引领职能:指导读者树立科学的阅读观念;倡导理性阅读,引领精品阅读,抵制低俗文化;提升阅读阵地,宣传良好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把读书变成一种自然的精神追求,变成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3.3制度层面:完善阅读机制

2013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10],这从国家制度层面上体现了阅读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全民阅读”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还专门就读书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并明确表示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1]。这意味着阅读被提升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这将为全民阅读注入强大动力。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阅读是自主自觉的行为,且大学期间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有制度加以约束,则更能凸显阅读的功效。如宿州学院制订了大学生阅读学分等制度,要求每个在校学生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写读书笔记,以学分加以管理。莫言在《阅读之窗》中说“对年轻人而言,最好的老师是阅读”,其本人是通过阅读实现立志立身的典范。他如一部“真人图书”,具有可读性和耐读性,是当代阅读史上不可多得的典型;也是图书馆阅读文化推广工作的鲜活题材[12]。

对图书馆员来说,在阅读文化建设中,肩负着“知书”与“知人”的桥梁和纽带责任。而目前很多图书馆员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且学历层次偏低,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只有加强阅读,提高馆员文化素养,才能胜任在阅读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角色,所以要建立图书馆员阅读机制。一要阅读图书馆专业书籍,如图书分类、编目等。二要阅读行业相关书籍,培养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书于竹帛》《图书馆之恋》《图书馆这一行》《快乐的软图书馆学》等。三要阅读图书馆大家的经典传记等。总之,高校图书馆员通过阅读积累能量和智慧,并积极地为师生读者服务,重塑文化馆员的形象。

从图书馆的组织层面上来说,建立馆员阅读机制,馆内各部门协调合作,倡议馆员签定阅读公约,并制定阅读奖惩细则,形成馆员阅读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使整个图书馆都积极融入到阅读行为可持续深化的氛围中。

3.4行为层面:全方位开展阅读文化推广

高校图书馆当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吸取正能量,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开展多样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将读者群吸引到阅读中来,发现阅读的魅力,使“莫言热”转化成“阅读热”的文化常态。

一要抓住热点话题。基于莫言获诺奖这一话题,将馆藏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图书进行系列的展示和推介等,如赛珍珠、海明威、高行健、川端康成、马尔克斯等。进而推广到林语堂、鲁迅、沈从文、老舍等一系列文化阅读。同时,图书馆应关注各学科的热点和前沿话题,并进行阅读文化推广。二要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如“4·23 世界读书日”、每年12月的全民读书月、每学年的开学季、新生入馆教育以及各种重要考试前期等。三要注重推广方式的多样化。如运用海报(各学科经典书目)、讲座(阅读辅导、名家演讲等)、网站(新书通报、好书推荐等)、竞赛(阅读知识竞赛、“阅读之星”评选、阅读征文等),结合微信微博QQ群、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进行阅读信息推送。创建网络阅读、移动图书馆阅读与传统阅读相互补充的立体的阅读文化共享空间。四要联动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吸引学生最多的地方,而阅读文化具有普适性和群体性特征,所以图书馆从推动阅读的角度出发,找到与读者协会等各种学生社团的恰当切入点,形成阅读群体。这个群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周边的人,阅读人群便会以几何数率增长。此外,重视馆际合作,联合促进阅读文化建设。总之,用丰富多彩和生动适宜的推介方式,来盘活馆藏资源,使之转化成广大师生读者的可阅读之物。

4结 语

莫言著作热销、再版、抢读等诸种“莫言热”终究会慢慢归于平静,当下,应抓住莫言获“诺奖”所带来的“阅读热”这一契机,把“诺奖效应”影响下的应时阅读慢慢转化成认真品读和欣赏,把对莫言一个人的“阅读快热”转化成对更多作家作品以及更宽广学科领域的“阅读慢热”和“阅读长热”。高校图书馆在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层面采取措施,共同发力,以“莫言热”助推图书馆阅读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EB/OL].[2014-11-25].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2-10-11/1901 344433.shtml

[2]莫言使公众重新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EB/OL].[2014-12-02].http://www.wenming.cn/book/pdjj/201 210/t20121016_888770.shtml

[3]肖东发.北大学者谈读书[M].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39

[4]王松云.大学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6):129-130,149

[5]田磊.阅读文化的变迁与图书馆的文化责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6-9

[6]孙颖.阅读文化及其建设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0(1):1-4

[7]莫言.莫言文集:第十七卷[M]//会唱歌的墙《童年读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68

[8]“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EB/OL].[2015-01-2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0/16/c_113381688.htm

[9]麦宇.阅读:找回精神信仰[J].商周刊,2015(4):28-31

[10]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EB/OL].[2015-01-20].http://cips.chuban.cc/xgbd/201308/t201308 02_143812.html

[11]李克强.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EB/OL].[2015-04-22].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3/16/c_134071091.htm

[12]徐雁.从“读以致悦”到“学以致用”:基于莫言读书经历和阅读经验的文化学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3):5-10

(责任编辑:周博)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2-0086-04

作者简介:王松云(1979-),女,苗族,湖北宣恩人,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文化、图书管理与读者服务。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项目“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2012YKF28)

收稿日期:2015-11-15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2.024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