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军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雷建军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而有兴趣地学习表现在上课认真听讲、思考深入,对学习的知识有独到的见解,甚至废寝忘食地学习,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各种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人是感情动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听,要走下讲台,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多支持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或解题方法,要更多地利用课上时间去给予鼓励和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遇到个别学生的“怪异”问题,也不要轻易批评,要善意地引导,耐心地交流,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充分估计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到问题的探讨中来。所以问题要有梯度,要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努力都有所发展,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当堂检测也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争取让90%的学生能达到及格,让多数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以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是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比如,在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能初步感知知识框架,能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将提出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正式上课时能有的放矢,真正理解该知识点。在课堂上做好课堂笔记。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同时,记重点难点,记解题思路,记推理过程,记精、巧、新的解题方法。同时主动参与。在教师指导下做到注意集中,思维积极主动,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能做到边听、边记、边思,多种感官并用。课后及时复习。复习不能停留在背公式和定义上,应把主要知识点按类别加以归纳,整理成系统化、网络化,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黑板上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问人,知难而进;要坚持理解消化,立足于懂,不要草率;要提高作业质量,不要应付。鼓励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将平时做错的题目记录在该笔记本上,以便集中纠错改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可以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这样学生就复习运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观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科学合理的选用教学方式,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当然,在对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每个教师应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果得到切实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汪二中学 3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