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6-04-13 18:56丁正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举措内涵新媒体

丁正亚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

新媒体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丁正亚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

摘要:新媒体已成为当今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要素。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海量性、虚拟性、随意性等特征,对高职德育产生了深刻影响。高职院校要更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针对性,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德育环境,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内涵;特征;影响;创新举措

高职院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德育是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已进入了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新媒体已成为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要素。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新媒体。当前,依托先进技术的支撑,出现了有别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以互联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为标志的一批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互动性、海量性、虚拟性、随意性等特征,对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一是即时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版面、频道、时段的影响,信息传递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则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在第一时间把世界任一角落发生的新闻传递出去。即时性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因此,新媒体诞生后迅速地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

二是互动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是单线传播,信息反馈不及时。而网络和手机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个人可以随时对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转发、编辑和评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互动性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也是新媒体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是海量性。新媒体以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为传播渠道,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全时传播。[1]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传输、交流和沟通的无阻碍。利用新媒体平台,人人都能自由发布信息,人类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信息传输呈现海量性特征。

四是虚拟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和相貌等身份信息往往是虚拟的,与真实信息相去甚远,相互之间戴着面具在沟通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神秘而不可捉摸。在新媒体虚拟状态下,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客体可能脱离现实世界社会规则和人类道德的约束,以一种符号化和虚假的状态出现,从而使整个新媒体空间的虚拟性愈来愈强。[2]

五是随意性。新媒体环境下,人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新媒体给人们带来学习、生活、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因不当使用而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有些人随意在网上发布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混淆视听,制造垃圾信息,进行人肉搜索,侵犯别人的隐私,甚至进行黑客攻击,制造网络病毒,进行网络诈骗,污染和破坏媒介环境。新媒体的非线性传播和快速及时传播的特点,又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传播的随意性。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职德育的积极影响

环境是德育的外在因素,对德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18至23岁的青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都在尽情地使用新媒体,网络已成为他们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新媒体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共同构成了他们生活、学习的外在环境要素。新媒体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开放共享、尊重个性、互动性强、虚拟仿真、更具个性化。[3]新媒体环境为加强高职德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媒体推进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可以获取最新的咨询和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功能向专家咨询德育理论,与同行分享德育心得体会,进而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教师除了可以运用新媒体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开通个人博客、微博向学生弘扬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还可以通过QQ、e-mail、微信等与学生进行针对性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思想疏导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德育教师个人或集体还可以建立德育网站,共享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思想引领。

二是新媒体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师生之间可以敞开心扉,坦诚交流,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行深度交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新媒体在高职学生中已实现全覆盖,教师要学会使用微博、微信、QQ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走近学生,实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回应,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和帮助。同时,新媒体也是教师展现自己的平台,有益于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媒体对高职德育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环境给高职德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职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增加了德育的难度。“90后”高职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新媒体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媒体的快捷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征满足了他们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心理需求,同时新媒体上过多的娱乐、休闲内容和过于强大的娱乐、休闲功能深深地吸引着高职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媒体过度依赖,部分学生甚至网络成瘾。许多高职学生本身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足,过度上网更加严重地影响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课堂上都是“低头玩手机一族”。新媒体中附着了各种多元化思想,媒介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渗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道德沦丧等消极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信仰出现分化。[4]

二是教育主体信息优势丧失导致权威性下降。传统德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更易于获取传统媒体中的信息,教育主体往往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淀,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掌握教育的话语权。因此,传统德育是建立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新媒体时代,知识信息传播大众化,内容丰富,快捷便利,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对各种社会现象非常敏感,他们借助新媒体可以便捷迅速地获得各类信息,从而改变了自身在传统教育中知识信息劣势的格局。[5]这无疑对教育主体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必然消解德育的实效性。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职德育实效性的举措

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职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水平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岗位要求。针对新媒体环境对高职德育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德育工作者要更新高职德育理念,创新高职德育方法,实现高职德育手段信息化,构筑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新阵地;要突出职教特色,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寓于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过程中。

一是更新德育理念。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资源共享和平等开放的交流沟通平台,高职学生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都很强,这种情况下,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平等开放的理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QQ等新媒体手段和学生平等沟通。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当前许多德育工作者仍然把自己当成管理者,居高临下俯视学生,少数德育工作者甚至瞧不起高职学生,没有从内心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强,因此,德育效果不甚理想。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要提高实效性,必须贴近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是提高德育针对性。高职学生生源多样,总体文化素质偏低,许多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不足。当前高职德育针对性不强,没有深入研究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地结合高职学生能力和素质实际,没有很好地契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与普通高校德育在理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基本相同,因此影响了高职德育成效。高职德育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结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目标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重点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社会能力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的机会加强生活德育,使高职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三是创新德育方法。马卡连柯说:“方法和目的的关系应当是检验教育逻辑的正确性的实验场所。”[6]德育方法是使德育目标转化为德育效果的手段和载体,好的德育方法应该适应德育内容的需要,与德育目标相协调。传统高校德育方法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和日常教育管理,辅以学生活动参与过程中的实践养成。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思想道德理论的兴趣不高,对日常繁琐的教育管理较为反感,受到活动场地、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参与活动的学生不多。因此,要创新德育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通过积极运用新媒体,探索个性化德育,鼓励教师课余时间利用QQ、微信、e-mail等新媒体途径和学生进行单独沟通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征,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辅导员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大胆展示自己才艺或作品,开展个性化评优,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启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四是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正确应对、筛选、辨析、评价、传播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当今高职学生都是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其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过度依赖网络,少数学生到了严重影响学习的地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德育老师对此也很困惑,但缺乏有效的对策。高职院校需要选拔和培养专门师资,编写媒介素养教材,将媒介素养列为必修课,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新媒体,强化学生的媒介素养。高职德育教师要积极利用QQ、微信、博客、微博、e-mail、BBS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提高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辅助学习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可以策划新媒体应用主题班会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觉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会做新媒体的主人。

五是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德育队伍由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成。德育队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德育师资培训的力度,既要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培训,又要利用教师沙龙、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校内培训,在培训的内容设计上要增加新媒体使用和新媒体德育创新等专题,在提高德育教师工作热情、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造就一支信仰坚定、勇于担当、充满激情、理念先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德育师资队伍。

六是优化德育环境。健康和谐的环境是提高高校德育成效的重要条件。然而,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不良现象传播起到推波助澜和快速放大效应,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社会上滋生蔓延。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不少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优化德育环境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尽快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实施网络实名制,建立网络舆情选择和鉴别机制。从高职院校来讲,要组建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加强网上舆论引导;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管理,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雷.对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0.

[2]王文杰,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85.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

[4]苏运生,等.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播[J].教育评论,2012(3):84.

[5]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7):159.

[6]熊峰.高职德育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5):132.

(责任编辑:付元红)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on Moral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NG Zhengya

(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

Abstract:New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in the study and lif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New medi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time, interactive, massive, virtual, arbitrary and so on, which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renew the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ori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novate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improv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optimize the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media;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innovative 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12-3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700)

作者简介:丁正亚(1977-),男,江苏涟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2-0077-04

猜你喜欢
创新举措内涵新媒体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铁路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论述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