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薇薇 莫柠源 南 晶(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动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
牟薇薇莫柠源南晶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文章通过对“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对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在英语口语课堂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策略,旨在探讨出能够在英语口语课堂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口语教学效率,真正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动式”教学模式;英语口语;课堂设计;互动策略
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翻译五方面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口语技能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最难进行的一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口语课程通常由外教担任。外教负责口语课程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中英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外教与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对彼此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很难在口语课堂上真正地互动起来,口语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以保证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所有英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所谓“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创设的语言情境进行的语言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是在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产生教学共振,保证并逐步提高教学效果[1]。
“动式”教学模式具有其他教学模式在口语课堂中无法匹敌的优势。通过课堂互动,师生之间可以在共享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理解和表达,从而帮助学习者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相互交际奠定基础[2]。在口语课堂上成功应用“动式”教学模式,有赖于口语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和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真实的语料表达真实的意义。
目前,针对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材料选取方面尚存在低产低效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与师生付出的时间和努力经常不成正比。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口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存在问题,很多教师仍脱离不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口语课堂上仍以问答和评论为主,课堂互动不足,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可见,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极为关键。
(一)课前教学设计。采取“动式”教学模式的英语口语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大量搜索与课堂口语话题相关的材料,而且材料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以帮助学生克服针对口语话题无话可说的被动和尴尬状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做好准备。为保证搜集材料的高效利用率,保证学生获得清晰的语言素材,教师最好能在课前将口语课文内容制成ppt或flash,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flash的具体语境对口语信息的使用做出最直观的反应。
(二)课上教学设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互动式口语课堂的组织形式就可以灵活多样。除了通过ppt或flash展示新的口语话题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做如下的口语练习活动:
1.课前相互问候。课前问候环节主要采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形式进行,是上课开始时最先进行的师生间的互动,在互相寒暄问候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英问候方式、称谓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英语教师上课时最开始的问候语通常为“Good morning/afternoon,everyone!”而学生的回敬问候通常为“Good morning/afternoon, teacher!”而“teacher”一词在西方文化中只代表一种职业,并非一种称呼,正确的问候方式应为“Good morning/afternoon,Mr./Miss/Ms.+老师的姓氏”。由此可见,虽然课前相互问候仅占课堂教学时间的几分钟时间,但这个互动环节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
2.课前口语展示。每次课前,要求1—2名学生进行口语展示,具体内容不限,但必须以背诵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演唱一首英文歌曲,背诵某篇英文诗歌、某个英语故事、某篇新闻通告、某个英语笑话,或是自己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所表达的看法,等等。这种形式若能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树立和培养他们用英语表达情感的自信。
3.课前热身。英语口语课堂的课前热身活动通常以练习语音、语调、语速和舌头的灵活程度等为目的,因此可以采用诸如英语绕口令等方式进行。每次热身过程中,可以选择几个比较拗口的句子,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一些类似的元音和辅音,在改善学生英语发音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帮助学生逐步练成一口清晰、流利的英语口语。
4.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阶段,教师可采用图片、ppt和flash等形式全面立体地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日常交流过程的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口语话题练习素材,并可以以辩论赛、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等参与人数较多的方式展开口语练习,为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扫清心理压力,逐步在大家的带动下树立英语口语表达的信心,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此外故事复述也是新课讲解的一种互动形式,这是一种以听促说的锻炼形式,要求学生在听懂故事大意的前提下,组织语言对故事进行复述,这种练习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后教学设计。每节课下课前口语教师都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语作业,口语作业可以采取话题说话、情景短剧和电影配音等形式,且练习主题一定要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为了监督和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有效地练习口语,每次上课前或课后辅导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花些时间检查课后口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课后练习英语口语的习惯。
开设英语口语课程的初衷就是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口语锻炼的机会,为他们全面系统地进行口语练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导,逐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则必定以互动的方式相互作用,因此,针对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设计,英语口语课堂的互动策略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英语口语对话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在师生间的互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和束缚,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各自意见。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务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以关爱、理解和赏识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口语对话这个环节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上课开始前的相互问候环节,师生间可以就天气、心情、出席情况以及近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等话题进行对话交流;或者在口语展示环节中,在学生结束口语展示后,就其展示内容进行提问;或者在课前热身过程中采取英语猜谜活动,通过教师的不断提示和师生间的不断对话进行互动。在对话中,英语口语教师既要成为课堂活动的控制者和指挥者,也要保证学生在口语课堂的主体作用,切勿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英语口语课堂的主角。
(二)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生生互动。口语课堂互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英语学习者在口语课堂上能够拥有大量的机会参与信息交流,是在课堂中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有效方式[3]。在角色扮演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各种不同的场景,以便帮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接触目的语,例如,就医看病时医患之间的对话,就餐时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对话,入住酒店前顾客与酒店前台之间的预定房间的电话用语等等。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分别饰演不同角色,在发挥自己演技的同时思考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进而实现将英语口语日常化的目标。
(三)通过小组活动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在众多英语口语课堂的互动模式中,小组活动的互动范围和互动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在小组活动中,出于对团队负责的精神,为了小组的荣誉,学习者的求胜心会异常迫切,组内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将会大大膨胀,因此,学习者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将会明显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也会有所提高,对英语口语的锻炼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设计的小组讨论环节不仅存在组内各成员的生生互动,还涉及了师生间的互动。每当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之后,教师都会要求各组组长对所在小组的观点进行汇报,并针对各组组长提供的观点进行判断、筛选和记录,当组长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时,组内成员也可以对其进行补充,由此形成了师生互动。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模式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接触英语语言信息的机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积极性,帮助学习调整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为其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洁.英语口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电大学报,2008(2).
[2]吴远航,乐雷汉,刘益权.互动法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马利娟.大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责任编辑王占峰]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to Oral English Class
Mu Weiwei Mo Ningyuan Nan J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i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 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oral English class,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es the interactive strategie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nd among students in oral English class. It aims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develop students’initiative,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oral English clas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English learners’competence in o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oral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interactive strategies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DS201220)。
作者简介:牟薇薇(1981-),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
收稿日期:2015-05-2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