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材缺陷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2016-04-13 08:28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引例教科书周长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中学 吕 强



把教材缺陷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中学吕强

教材,用于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课程资源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教科书又是教材的核心资源.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的要求,并且高度概括了这种开发与利用的特点应是“灵活的”、“创造性的”.任何教材到了学校,到了师生手中,都应有一个再加工、再创造的问题,即校本化、生本化的问题,也就是将其内化的问题.最好的教材应该是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种教材通过师生创造的“三合一”教材,这样内化了的教材沿袭了国家教材的神韵,接通了地气,又融入校本特色.不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不挖掘师生的潜能,教材何以内化?怎能“用教材教”出创意呢?

一线教师对教材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百分之百的接纳不可取,完全信服甚至迷信教材也是不可取的.相信而不迷信、评判融入传承才是正态.因为对教材保持扬弃态度与立场,所以我们发现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些问题与缺陷,虽然它们不是教材的致命“病垢”,但也如同一碗香喷喷米饭里吃出了一粒沙子,难免影响人的食欲.我们一线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与实践者,使用教材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能对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反馈意见与建议,使教材更完善.下面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人教版初中教科书微调整、微变化与微更新的渊源.

图1

案例1人教版(2004年审定)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第2节“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中的例6:如图1,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 ∠D,△ABC的周长是24,面积是48,求△DEF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缺陷:周长是24,面积是48的△ABC不存在.在这个综合性问题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问题中的显性关系,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是隐性关系,忽视此隐性关系,正是教材缺陷之所在.

(1)公式①的推导.

图2

证明:如图2,设h是△ABC的底边c上的高,根据勾股定理,得

(2)公式②的推导.

由该不等式易知,周长一定的三角形,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面积一定的三角形,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最小.

教材回顾:人教版教科书修订改版时,此例改为:如图1,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ABC的周长是24,面积是求△DEF的周长和面积(见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九年级数学下册第52页).从而彻底消除了此处的教材缺陷.

案例2义务教育教科书(2004年审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7页的第7题: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画画看.

教材缺陷: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对称轴有两条.

资源开发:这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得无需思考,你就能直呼答案:两条.真的是两条吗?以前从没人质疑过.在数学课上,我们班的学生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四条,这是任何教参上没有的结论.原来所有的人都用“静”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或者说是凭直觉作出的判断.而我们班的学生是用“动”的眼光来看问题的,他们画了两条相交直线,让一条静止,让另一条旋转,两条直线的相交将呈现特殊的相交——垂直和不垂直的一般相交两种状况,依次对应着四条和两条对称轴(该问题亦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特殊”和“一般”两种情况来处理).这是以前任何书籍上都没有的正确结论,一道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好题就这样被埋没了若干年,被“误解”了若干年.从教材出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得出“未被前人发现”的正确结论.这就是“创新”,这样就是用“活”教材.

教材回顾人教版教科书修订改版时,将此题修改为: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对称轴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见2013年审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5页)?缺陷彻底消除了,但问题的探究价值大打折扣.

案例3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年审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7页第7题:如图3,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ACB的度数.

教材缺陷:“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这一条件是多余的.

图3

图4

资源开发:教学用书的解法思路为:

如图4,因为BE∥DA,

所以∠EBA=∠DAB=45°.

又因为∠ABC=80°-45°=35°,

且∠BAC=45°+15°=60°,

所以∠ACB=180°-∠BAC+∠ABC=180°-60°-35°= 85°.

解法1:如图4,设AD交BC于点D,

因为BE∥DA,所以∠EBC+∠BDA=180°.

又因为∠EBC=80°,

所以∠BDA=180°-∠EBC=180°-80°=100°.

因为∠BDA=∠ACB+∠DAC,∠DAC=15°,

所以∠ACB=∠BDA-∠DAC=100°-15°=85°.

点评: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和”求解.

解法2:如图4,设AD交BC于点D,

因为BE∥DA,∠EBC=80°,

所以∠ADC=∠EBC=80°.

因为∠ACB+∠DAC+∠ADC=180°,∠DAC=15°,

所以∠ACB=180°-∠DAC-∠ADC=180°-15°-80°= 85°.

点评: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还可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解题过程略).

图5

解法3:如图5,过点C作CF∥DA,

则∠FCA=∠DAC=15°.

因为BE∥DA,CF∥DA,

所以BE∥CF.

所以∠EBC+∠BCF=180°.

因为∠BCF=∠ACB+∠FCA,

所以∠EBC+∠ACB+∠FCA=180°.

所以∠ACB=180°-∠EBC-∠FCA=180°-80°-15°= 85°.

点评:仅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纵观“解法1”、“解法2”和“解法3”的整个解题过程,根本没有用到“∠DAB=45°(即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正是这三种解法揭示了“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这一条件是多余的,所以原题可将其去掉.

教材回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这个多余的条件,仍然留在教科书中.

案例4在过去随着探究性学习兴起,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与时俱进,把“探究活动”作为专题或课题植入教材,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人教版(2001年审定)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代数第二册96页“探究活动:a=bc型数量关系”,这节是被人教版删除的内容却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引例选取了一个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很好的教材与学材.如此精致的教材编排,可谓精益求精.下面我们回顾这节的引例“讨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便(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

(教科书中)提示:由于电线的粗细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每段同样长度的电线的质量也是相同,想一想,电线的总质量a、总长度b和单位长度c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资源开发: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本引例展开讨论,得出通过两次测量质量的方法确定电线总长度的种种方案,并归纳如下:

此后,教师可总结:以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确定电线(或电缆线)总长度的方法,引出a=bc型数量关系;现在,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a=bc型数量关系(引例教学完毕,探究性活动继续展开).

教材回顾:人教版教科书修订改版时,删除了这节探究性活动,其引例也退出了教科书.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引例,只因教科书所给参考答案的失误,使其从教科书中消失了,真是“一只老鼠带害一锅饭”.

通过以上四个案例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把教材资源缺陷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材资源缺陷就会成为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其实,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乏对资源进行开发的思考,而资源往往就是从人的头脑里“开发”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吕强,吕建科.对两道课本例题的再探讨[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9(10).

2.吕强.开发教材的隐性资源例说[N].中国教师报,2011-12-07(16).

3.吕强,石芳雄.一道课本例题是错题[J].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10(12).

4.吕强,杜仲雄.一道课本习题可以简化[J].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11(11).

5.吕强,邵曙.对一个引例的教学建议[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5(1).

猜你喜欢
引例教科书周长
圆的周长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周长与面积
藏起来的教科书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定积分概念教学案例和思考
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选择题的解法探究
藏起来的教科书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s—1/2|x1y2—x2y1|的证明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