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的史学致用观

2016-04-12 10:47谢文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吴晗史学丛书

谢文璇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吴晗的史学致用观

谢文璇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新中国史学研究者中,吴晗是最重视史学社会功能的一位。他不仅主张“厚今薄古,古为今用”,而且抱着“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的强烈责任感,致力于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总结出一套关于普及文史知识的理论和方法,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晗;古为今用;普及历史知识

一、厚今薄古 古为今用

吴晗很重视史学的实用价值,并认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古为今用。在《厚今薄古古为今用》一文中,吴晗大谈历史为现实服务的重要性,批判“只要今不要古”“是今非古”“机械地要求联系实际,联系生产,联系劳动”的错误看法,主张把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结合并举,让历史科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力量。

(一)吴晗对史学价值的理论探究

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本是一句话、一件事的两面,是史学价值的重要体现。吴晗指出:历史是总结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的科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不仅我们是这么看,过去的历史学家也是如此。他认为《史记》讲很古的三皇五帝时代只有一篇《五帝本纪》,而其他篇幅绝大部分是讲汉朝的历史,时代愈近讲得愈多,时代愈远讲得愈少,这正是司马迁“厚今薄古”的精神体现[1]449。并且对如何更好地让历史为现实服务这一问题,吴晗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历史科学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中,从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资料中,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一方面必须坚决反对厚古薄今,以至是古非今的偏向和错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只讲人民大众的历史,不讲不研究过去时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历史、作品,或者把过去时代的历史,讲成漆黑一团,一无是处。”“我们必须进一步正确地体会厚今薄古的精神,认真研究,做到厚其所当厚,薄其所当薄……在联系实际这一问题上,必须认真从实际出发,从问题的实际、客观的实际出发,也应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出发,对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应该有所区别,分别对待,不要普通地机械地勉强地联系,要实事求是,不要浮夸附会。机械地勉强地联系,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没有好处的”[2]67。

(二)吴晗“古为今用”思想的具体实践

在现实中,吴晗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古为今用”这一思想。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政治态度的变化,吴晗的治学方法和态度与以往大不相同。他对光搞考据表示了怀疑,把目光转向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同时把杂文当成自己的一种战斗形式。这种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治学方法,在吴晗后面的诸多著作中也不断地出现。吴晗说,这些文章大体上都是骂国民党的[3]288。《给士兵以“人”的待遇》《人身自由何在?》《论反内战运动》《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论打手政治》《论中立》等杂文都是吴晗和国民党反动势力斗争的武器,后来他把这些文章收集成册取名为《投枪集》。其中《论贪污》一文确实是吴晗向敌人投出的第一枪。吴晗指出:“皇帝是国家元首”,正是针对当时“国家元首”蒋介石,以此文来影射蒋介石政府的黑暗和反动卖国行径。这些文章说史论今,以古鉴今,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更是大力主张历史应该为现实所服务。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吴晗写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论文、杂文以及戏剧,不断地向社会宣传文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灯下集》中的20多篇文章中,就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内容包括古代的民间风俗、服装器具;古人的治学及为人处世之道等等,这些文章对于帮助人们增长见识,提高史学素养,开阔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显然,吴晗把“普及历史知识,让历史知识被更多人熟知”当成自己的光荣职责,历史在吴晗的手中发挥了更大的实用价值。

二、把历史知识普及给人民

作为历史学家出身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吴晗非常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历史知识,他以最大的热情,积极提倡、宣传和躬身实践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吴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是应该被肯定的,为新中国史学所做出的贡献也必须被肯定。

(一)吴晗对普及历史知识的理论探究

吴晗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把普及历史知识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对普及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论认识,对于如何把历史知识普及给人民有切实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 普及历史知识要做到普及和提高并举,缺一不可。吴晗在《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一文, 着重论证了普及和提高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强调说:“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两者是不可偏废的,必须两条腿走路……广大人民都拥有基本的必须的知识了,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必然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提高的进一步发展。”[4]166-167然而,在史学研究界,很多学者总是把学术研究和通俗读物、普及工作区分开来,认为只有写专题著作才是学问,写普及知识的文章不是学问。这种思想错误地把低俗和通俗混杂在一起,过分地贬低通俗著作、普及文化的价值,贬低了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性质。针对学术界的错误思想,吴晗认为这些思想是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术研究工作本来就是专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没有高低之分,更没有贵贱之别。他还呼吁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人人都来写一点通俗文章,把历史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

第二,普及的内容要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普及读物要想符合读者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作者能够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读者以准确的历史信息,又要求作者在表达上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使文章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吴晗指出: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还必须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高深难懂的道理要讲透讲明,尽可能地让人明白。如何做到通俗,可以将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小朋友先行阅读,孩子读懂了而且兴趣浓厚,那就算是成功的,如果存在孩子无法理解的地方,那就必须改正,重新书写;第二个方法是将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外行读,例如《钢铁史话》《农民起义史话》《京剧史话》《佛教史话》等专题史话,只有外行人读懂了,那才算通俗易懂。

第三,普及历史知识要从多方面着手,形式要多样化。普及形式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区分对待,针对不同的普及对象,我们要有不一样的普及方法。吴晗认为:整理古籍和文物的保护是为了供高级知识分子和历史研究人员参考的;通俗读物的出版(《中国历史小丛书》《地理小丛书》《语文小丛书》等)是为了供一般的人民群众阅读的;编写历史教科书是为了供教师和学生教学用的;编写历史剧是为了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将历史知识普及给他们[5]216。总之,在吴晗的大力倡导下,普及历史知识的方法日新月异,包括编写新的教科书、编写各类历史小丛书、编写历史剧、开办历史讲座、鼓励电视台进行历史广播等,丰富新中国历史教育的新模式。

(二)吴晗对普及历史知识的具体实践

在担任副市长的十多年间,吴晗一直在为普及文史知识而奔走呼号,出谋划策,带头实践。从标点《通鉴》与改绘“杨图”;从整理古籍(《明经世文编》《国榷》《北游录》《北府广记》等)、发掘文物,到组织出版普及历史知识的通俗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语文小丛书》《地理小丛书》《中国历史常识》),再到编写历史剧,开办历史讲座等等,吴晗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节拟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吴晗在普及历史知识所做出的杰出成绩:

1.整理出版《国榷》

在组织标点《资治通鉴》、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的同时,吴晗还提倡对其他一些史料与史学价值高的古籍予以整理、印行,如《明经世文编》《国榷》《北游录》《北府广记》《海瑞集》等。这些古籍,有的从来没有刻本,有的流传不广,都是学者想利用而读不到的。作为明史专家,吴晗对于研究明史的重要典籍《国榷》早就想影印出版。

《国榷》是明代杰出历史学家谈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明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学生时代的吴晗在研读明史史籍时,就发现《明实录》没有印本,只有万历以后的各种传抄本,错误的地方不胜枚举且原本不全。为了填补《明史录》的缺憾,吴晗决定整理出版谈迁的《国榷》。吴晗对《国榷》一书评价很高,他引用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中的“留心国史,考证皇朝实录实训,博稽诸家撰述,于万历后尤祥,号为《国榷》”来赞扬谈迁的忠于史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谈迁编撰的《国榷》“主要的根据是列朝实录和邸报,参以诸家编年,但又不偏信实录,也不侧重私家著述,对史实的记述是十分谨慎的,取材很广泛,但选择很谨严,择善而从,不凭个人好恶”[6]34。

1958年,《国榷》终于由中华书局出版。《国榷》是一部十分扎实的历史巨著,文中本来就包含谈迁所收集的“诸家著述凡百余种”,吴晗还在新出版的文章中,对《国榷》卷一到卷三十二所引用的诸家著述一一作了考证,并详细列出120多位作者的姓名。对整个编纂工作的组织和整理,吴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史学工作者进行明史研究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2.编写课外历史通俗读物

吴晗身体力行地组织和领导整个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1958年秋,吴晗将自己酝酿已久的编写《中国历史小丛书的》的设想在北京中学教师大会上公开后,便组织一批热衷于普及历史知识的专家着手进行编纂工作,并亲自担任主编。为了扩大编写队伍,开辟稿源,吴晗召开各种教师会议,动员各校教师参加编写工作。吴晗凡事躬亲,经常召开编委会议选题拟稿,丛书的每本的样刊,他都亲自过目,认真审阅,从不拖延。小丛书的选题十分广泛,原计划出300种,其目的在于用最简单易懂的历史事实、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记,让更多没有系统学习过历史的读者,阅读后能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面貌。

小丛书的编写对丛书作者和编者们的文学功底要求很高,文字必须简明浅显,深入浅出。吴晗认为,小丛书是历史读物,要用历史事实说话,千万不要空发议论,写成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应该在史实的铺叙中体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扬抑褒贬,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了解历史史实,又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吴晗和全体编纂人员的积极努力下,《中国历史小丛书》不仅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扬和重视。截止1965年,《中国历史小丛书》出版150种,《外国历史小丛书》出版50种。

除此之外,吴晗根据中央的指示相继组织一些著名学者,具体部署、落实编写《外国历史小丛书》《地理小丛书》《语文小丛书》和《中国历史常识》(共八册)的工作。这些课外历史通俗读物的出版,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产生了广泛而且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

作为一名史学研究者,他一生成果丰硕,开创了明史研究的新领域;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他身体力行,谱写了新中国历史知识普及的新篇章。吴晗一生为史学所付出的心血是值得被世人所铭记的,他的史学致用观也应该值得大家肯定。

[1] 吴晗.吴晗全集:第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晗.吴晗自传书信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

[3] 吴晗.吴晗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4] 苏双碧.吴晗自传书信文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1993.

[5] 苏双碧,王宏志.吴晗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 顾建华.吴晗对新中国史学的贡献[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4(2).

[责任编辑袁培尧]

WuHan’s Historiography Practical View

XIE Wenxuan

(CollegeofSocialDevelopment,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0,China)

Among the researchers in new China historiography,WuHanis the one that pays most attention to historical social function of the historian. With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he advocated "populating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to more people" and summed up a set of theory and method about the popular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knowledge, which improved the national quality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education.

WuHan;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historic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2015-12-11

谢文璇(1991- ),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

K092

A

1671-8127(2016)03-0132-03

猜你喜欢
吴晗史学丛书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吴晗借钱的故事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吴晗”与“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