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原因与路径探析
王敏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知识储备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其教育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大学生性教育问题尤其是性道德教育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及其未来婚姻家庭的幸福,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性观念上的道德认识偏差和性行为的失范现象,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完善的性道德教育。针对目前大学生性道德现状及其原因,可有针对性地探索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遵循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原则;明确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性道德教育的环境;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道德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性道德;性道德教育
性作为一种本能贯穿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使人类生命得以延续。我国著名医学家、学者吴阶平教授在其编著的《性医学》一书中指出:“性行为和性功能本质上并不仅是生物学性的,而且没有任何别的方面比性领域更能充分表现出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性是诸因素,包括自我力量、社会知识、个性和社会准则等与生理功能密切结合的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1]历史在发展,人类对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性是以生物本能需要为生理基础,与人的社会角色、社会生活的规范要求和人的精神追求紧密结合,体现人的精神与肉体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社会中的人,人类的性行为必须对他人与社会负责,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控制。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有关性的社会规范和要求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对社会性道德规范的认同,从而提高对自我性意识与行为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形成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性道德观念和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并趋向于多元化。大学生在这种日益纷繁的价值观念影响下,对性的认识也发生悄然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性价值观,进而导致失范的性行为。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预备力量,其成长状况将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当代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性道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完善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性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不具有强制性,但效果往往是稳定和可靠的,因为经过系统的性道德教育,主体会产生对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同感,并将这种认同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加以强化,最终形成追求更高性道德境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美好性道德理想和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其作为道德主体的责任感,这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具体而言,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使其对友情、爱情和婚姻所包含的责任与义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就使大学生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开展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与异性之间的友谊或者爱情,使大学生在正确处理两性关系与个人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追求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利于其未来婚姻家庭的幸福。性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对包括夫妻关系在内的两性关系所包含的责任与义务有了大概的认识与了解:婚姻家庭关系是夫妻双方以法律的形式缔结的相互爱护与扶持的契约,这一契约要求夫妻双方要做到相互尊重、互敬互谅,保持对婚姻家庭的忠贞,自觉履行对婚姻家庭负有的义务。大学生对这些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在未来婚姻家庭中增进夫妻感情,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同时,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其未来夫妻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其子女的成长发展,这就为其以后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增强婚姻家庭的幸福感。
第三,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于社会这个有机体,我们既可以说它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也可以说它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因此个人的发展与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道德教育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人,进而作用于婚姻家庭,最终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即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对社会的重要价值通过个人与家庭间接地加以体现。前文已经分析了性道德教育对大学生个人以及其未来婚姻家庭的积极影响,个人与家庭作为社会存在的细胞,其性道德的良好状况必然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成为一个正向的“辐射源”,最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今我国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是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现实依据。对大学生性道德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挖掘现状的成因,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路径探索提供参考,这将有助于性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提高其成效。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性道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特殊群体,一直都是被特别关注的对象。总体而言,大学生的身心是健康的,在对待性的问题上也基本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范和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出现了大学生性道德缺失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上(此处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是广义的,不仅仅指生理意义上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1.性观念:存在道德偏差
大学生是极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一个群体,追求思想进步,希望引领时代潮流,这就使大学生容易剑走偏锋。在性的问题上,大学生仍然是整个社会群体中走在前列的一部分人,但很多大学生的性观念存在道德偏差。大学生时期往往是恋爱的年龄段,大学毕业后很多学生很快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因此,大学生的性观念存在的道德偏差也主要体现在恋爱观上和婚姻家庭观上。
在恋爱观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对待爱情不够真诚和纯洁。纯洁和真诚是爱情伦理规定性的重要标准,但一部分大学生在择偶价值观上的变化令人堪忧,他(她)们不再以追求纯真的感情作为恋爱择偶的基础,而是将物质财富的多少、权力地位的高低、容貌身材的好坏等外在条件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第二,对待爱情不够严肃,忠贞度下降。美好的爱情应该是严肃认真的,感情必须忠贞专一。但很多大学生将爱情视为儿戏,随意交往,轻浮草率,更有甚者同时交往几位男朋友或女朋友,爱情应有的忠贞和专一在他们的观念里不复存在。部分学生推崇曾在西方盛行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并认为这是追求进步的表现,对传统贞操观嗤之以鼻。
在婚姻家庭观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绝大部分大学生还未结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婚姻家庭离自己很远,不屑去了解真正婚姻的内涵,对在婚姻家庭中应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更是认识不清。其次,很多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婚姻家庭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却在认识上走向极端。有很多大学生将婚姻和恋爱完全区分开来,在表达异性交往观时,认为暂时的自由与快乐是最重要的,他们“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自己当前的行为是否对以后的婚姻家庭有利不加思考。因此造成在现实的异性交往中不能把握好分寸,这为以后的婚姻生活埋下了隐患。
2.性行为:存在失范行为
大学生的性观念存在道德偏差,带来的是大学生性行为的失范。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婚同居。主要是对恋爱中的大学生而言,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确定了恋爱关系以后会选择同居;即使不同居,也会经常出入宾馆。这从大学周围宾馆生意的火爆程度就可见一斑。很多大学周围的宾馆打出“情侣”招牌,招揽生意,甚至一些大学的周围出现了“大学生夫妻”部落。很多大学生情侣选择在附近小区租房而不住在学校宿舍,将婚前性行为视为十分平常的事。遗憾的是这些大学生情侣在毕业后不一定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未婚同居给他们留下的身心伤害却是巨大的。根据一项报告,在每年超过650万中国堕胎的年轻女性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比例。[2]未婚同居带来的还可能是学业的荒废、对社会风气的败坏,甚至是违法犯罪。
异性交往存在功利性。很多大学生与异性交往带有功利心,他们往往将对方拥有的物质条件和良好形象作为交往的前提,以满足自身虚荣心,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获得物质享受,不惜出卖色相或肉体。近年来就有媒体屡屡曝出女大学生卖淫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卖肉体的主要是女大学生,但很多男大学生也愿意花钱获得性体验。凡此种种都直接或间接地映射了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畸形的异性交往观。根据2010年胡珍教授主持的“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有关数据显示,在男生中,仅有9.87%的认为大学生的恋情是真爱;而在女生中,仅有6.19%的认为大学生的恋情是真爱。[3]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异性交往的不纯正性。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性道德现状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性生理成熟度和性社会成熟度不一致
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性成熟应包括生理成熟和社会成熟两个方面,只有这两个方面协调一致地发展,人才可能达到真正的性成熟。但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大学生的性生理成熟不断超前,而性社会成熟却不断延迟。大学生的性生理成熟超前的主要原因在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各种性信息借助多种平台的泛滥传播。而大学生性社会成熟不断延迟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社会的高度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与社会规范;另一方面,家长、老师等对学生的溺爱和保护,延缓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大学生性生理成熟的超前使其有了满足性需要的欲望,而大学生的性社会成熟的延迟又使其难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不能承担其性行为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一来,大学生满足自身性需要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进而引发了大学生在性道德方面的问题。
2.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缺位
首先是家庭“沉默”的性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君子”风范,强调自我修身与养性,提倡节欲,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性的问题羞于启齿。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对“性”问题避而不谈,这使得性有了神秘感。当子女遇到有关性的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就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其次是学校“苍白”的性教育。第一,性教育的专业人才匮乏,从事性教育的专家稀缺,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高校缺乏比较权威的性教育教材,而且性教育课程的开设也不够系统。第二,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只偏重一些生理知识的讲授,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性知识的介绍和灌输。比如一些大学公开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如何使用避孕套,却很少涉及对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普及。缺乏性道德教育的性教育只会使大学生在了解基本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放纵,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可能会破坏社会和谐。
3.网络信息时代传播媒体的滥教育
家庭和学校在性教育上的缺位,给网络信息媒体以可乘之机。首先,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缺位并没有阻止大学生获取性知识、性信息的热情,反而使这种欲求更加强烈。其次,网络凭借其虚拟性、隐蔽性和信息传播快速等特征迅速成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性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网络在满足大学生需要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地接受网络信息的各种消极影响。毕竟网络上充斥的有关性的信息具有极大的目的性。例如,影视作品中的“性镜头”是为了提高票房;还有一些有关性的广告更是毫无防备地就会弹出。更有甚者,为了获得高点击率在网上随意发布不健康的黄色视频等。这些不健康的性信息或错误的性知识借助网络肆无忌惮地影响着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形成畸形的性价值观,甚至模仿网络上的不健康性行为。大学生作为经常接触网络信息的群体,深受网络信息传媒的影响。网络信息传媒的“滥教育”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易诱导大学生出现失范的性行为。
(一)遵循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原则
要使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科学有效地开展,首先要遵循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原则:
第一,坚持价值导向的原则。坚持该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从国外性道德教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没有统一标准的“道德相对论”的危害。在“道德相对论”指导下,人们把自己看作是自身道德的仲裁者,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中我们不能保持价值中立,而要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具体而言,在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中,应该坚持性纯洁,反对没有道德约束的性自由,更要反对商品化的性交易。同时,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性教育,即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教育,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良知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的自尊和自强的意识提高,促进人性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4]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该原则,要求在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大学生作为将来会对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特殊群体,是值得保护和尊重的,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因此,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应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应做到男女平等,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实中,男性和女性确实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异,但生理上的差异不能成为歧视女性的依据。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性的权力和义务。再次,要明确以人为本,是以人正当合理的需求为本。性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需求,因此理应得到尊重,但是我们尊重的只能是对他人与社会无害的性,那种不顾社会责任的性是违背人的社会属性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第三,坚持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适时,即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抓住时机。比如,可以刚发生的事件为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效果会更佳;适宜,即要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明确大学生对性的态度和理解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性道德教育。也就是说,适宜的原则要求针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也要做到适宜;适度,即要求教育者在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中要有严肃、科学的态度,真诚坦率,教育要有步骤,有分寸,不能急于求成。
(二)明确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须明确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内容。性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性责任教育、贞操观教育及异性交往方法教育。[5]
1.性责任教育
性责任教育主要就是要使大学生形成一种性责任感,也就是要对自己的性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识。性责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性社会道德规范的教育,即让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性价值观。马卡连柯说:“如果男人和女人不把自己看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他(她)对于社会的生活和美好缺乏责任感,那又怎么能够爱别人呢?又怎么能够确信自己的价值比禽兽高呢?”[6]因此,要让大学生明确自身性行为的社会责任。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其行为具有社会性,要确保自身的活动不能妨害他人与社会,符合社会的规范。二是让大学生明确性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7]性的权力与义务同样是辩证统一的,它是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要求双方在享受性权利的同时履行性义务。进行性责任教育就是让大学生明确性权利的享有必然要和责任与义务联系在一起,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培养起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2.贞操观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的贞操观教育,不是要复辟封建社会提倡的那种压抑女性的贞操观,现代人早已从这种扭曲的贞操观中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任意妄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遵循社会主义的贞操观。社会主义贞操观一种积极健康、有利于人性发展的贞操观,是对人的自尊心、羞耻心、道德感的尊重,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性的排他性决定了男女都应该做到性忠诚,做到自尊自爱,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贞操观方面的教育主要就是要求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现有的或未来的爱情和婚姻家庭负责,男女双方都应该做到忠贞专一。引导大学生追求美好的道德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重,保护自己的贞操。
3.异性交往方法教育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使大学生具有符合其性别特征的角色期待,自觉遵守社会的性道德规范和标准。比如,如何正当地结交和对待异性朋友,如何正确地选择恋人并发展和保持高尚的爱情,怎样正确地处理好婚前的性接触,怎样搞好婚后的夫妻关系等。从这其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是性道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因此,异性交往方法教育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有利于其学业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要帮助大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学会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以大方的举止进行异性之间的交往,掌握好分寸,增进友情,真诚地对待爱情。
(三)营造良好的性道德教育环境
教育目标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而教育过程又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创建良好的性道德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1.家庭环境
家庭在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道德教育方面同样如此。家庭的性道德教育主要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等方式进行,其中父母起主导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家庭在性道德教育方面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无论是异性交往还是择友选偶,面对现实错综复杂,大学生们往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帮助。父母此时给予子女以建议和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及时摆脱困惑。此外,父母对有关事件的处理方式也会给子女以启迪。不难发现,在平等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自己的婚姻往往也是幸福美满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其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性价值观对家长们思想的束缚,主动对子女进行性道德教育。在这一方面,中国家长应该多向西方的家长学习,学习他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子女交流成长中遇到的困惑,能够以坦诚的态度解答子女对性的疑问,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会在异性交往中保护自己。例如,对子女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提醒,避免婚前性行为带给子女的伤害。第二,家庭是子女性角色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德性为子女树立榜样。夫妻之间要亲善和睦,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过于轻浮。父母双方要忠贞专一,不能让婚外恋影响家庭幸福和子女的健康成长。夫妻间的性生活也要做到回避子女。第三,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性道德教育。毕竟家长的力量是有限的,况且有的家长并没有掌握对子女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校的性道德教育会对家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学校环境
学校在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中起主导性作用。学校这一环境的学习、教育优势是其他环境场所无法比拟的。学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性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加以强化和重视。
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要培养性道德教育的专门师资队伍。从事性道德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基础;要有敬业精神,尊重和关爱学生;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除此之外,性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要定期培训和学习,接受最前沿的性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瑞典的性道德教育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人性化方法,具体有讲解、自学、小组讨论、活动对话等方法,值得借鉴。第二,开设系统的性道德教育课程。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主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大学生可以接受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性道德教育。第三,高校要不断丰富和规范各种性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也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同伴教育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性道德教育的方式,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健康的交往和学习来实现同伴之间的性道德教育。第四,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种隐性因素,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通过举办各种有益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青春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中起潜在性作用。社会的影响会渗透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来,影响大学生的性价值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对社会环境的净化,重视社会的教育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社会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网络的规范、控制与管理。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垃圾和不健康的性文化,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对网络加强管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第二,广大社会媒体要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传媒、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社会媒体的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进行舆论导向。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榜样实例,强化正面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第三,净化社会性道德环境,打击卖淫嫖娼和色情文化,谴责婚恋关系中的不道德行为。卖淫嫖娼是性彻底金钱化和商品化的表现,而色情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无感情的、麻木不仁的性,它们都能破坏性道德规范,引发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打击。婚恋关系中的不道德行为,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加以谴责。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去营造,三者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这样才会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使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更加有效。
(四)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道德修养
孟子认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说法,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同样,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需要大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实现性道德的自我教育。
1.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涵养
大学生处在性生理成熟的时期,产生性的需求是正常的,但是考虑到性的社会性,则必须加以约束和控制。读书是增强大学生自控能力和自身道德修养重要途径。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从获得知识和见闻,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久而久之,自身的涵养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读书是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来源之一,在图书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要选择有权威性的图书,帮助自身形成科学的性知识,形成健康的性观念。
2.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精神追求
大学生要通过道德的意志力对自身的性需要加以控制。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点,不断提高精神追求。高校有很多专门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社团组织,二级学院和学校的学生会也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参加。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我控制力。大学生若具备较强的道德意志力能力,就能够有效控制自身的性冲动,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性诱惑面前不忘初衷,确立远大的志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性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2]网易教育频道综合.性开放致大学生堕胎增多,责任在哪?[EB/OL].http://edu.163.com/12/1022/14/ 8EE5GGHL00294IJF.html,2012-10-22.
[3]刘华锦,叶正茂.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他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5).
[4]王挺.当代我国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5]章毛平.大学生性社会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6][苏]马卡连柯.父母必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
(责任编辑:曹木易)
作者简介:王敏(1991-)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05
[中图分类号]G647.9;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1—00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