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娴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论马克思主义对构建健康人格的积极作用
□李茹娴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体,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构建健康人格有积极作用。其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助于增强客观认知,这是构建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关于人具有主体能动性理论有助于增强人的自主性,这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特质;强调发展观有助于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人格成熟的标志;强调联系观有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这是人格健康程度的重要体现;强调实践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保证人格健康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构建;健康人格;积极作用
健康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构建健康人格有助于挖掘与发挥个人潜能,最终促进实现和完善人的能力。人格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个人自身行为和认知。因此,拥有健康人格关系到个人身心健康,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体,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构建健康人格有积极作用。
1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助于增强客观认知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即要把客观事物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能够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目进行认识,而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实事求是,这就为人类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立场,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革命决策提供了必要理论前提,也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方法论为个人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要求个人的社会活动要以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为起点,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正确对待、处理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运动发展规律。这也是拥有健康人格者应有的生活状态。
客观认知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特质之一,要求个人用客观态度去认识自我与周围世界及二者的关系,不附带任何主观成分,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本来面目;要求个人既不受过往已形成错误认识的影响,也不逃避现实,或将希望过分寄托于未来,而是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关注当下;还要求个人用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在克服困难和冲突的过程中使得内心达到和谐的状态。所以,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客观认知有相通之处,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因此,构建健康人格就要求培养个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关键是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要从事物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按规律办事,使思想与事实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脚踏实地享受当下,严于律己,对能做到的事努力完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总之,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才能增强客观认知。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具有主体能动性理论有助于增强人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个体能够独立自主支配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特质。首先,自主性有助于获得安全感,这是人类的本质需求之一。奥尔波特也曾指出人格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拥有安全感;其次,自主性让人能够对自己负责,担负起通过改变自己实现社会适应的责任,。当人感到自己能够做主并拥有自由时,其心理状态是健康、美好的,而心理健康是构建健康人格的前提和根本。拥有较强自主性,能使人自觉承担起生活中的责任,不逃避,坚信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反之,个人在心理上会有弱小感、无助感。再次,自主性有助于提升个人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获得的来自于社会、他人和自我肯定的一种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自尊、自信和自爱。当拥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时,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渴望,以及积极向上和向善的本能趋向,而当自我价值感为零的时候,人会启动自我毁灭的程序。自主性让人勇于实践,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有助于获得自我价值感,进而对构建健康人格产生促进作用。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帮助病人增强自主性,学会对自己负责,主动承担起改变自己的责任,逐步构建起健康人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人通过自身的自觉能动活动能够对其进行认识和利用,即人具有主体能动性。这一观点与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人的自主性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通过实践途径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对规律进行把握与利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又通过提高认识和主动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理论为个人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就要求个人在发挥自主性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才能形成正确认识,进而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期目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本途径,在实践中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也是人格健康者应有的状态。
3马克思主义强调发展观有助于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一个总特征,为我们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特征,实质是事物的前进,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事物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然事物发展表现为一种前进状态和上升趋势,因此,在面对事物呈现出向下态势时,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仍能预测到新事物必然出现。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生活中的困境和曲折只是暂时的。因此,坚持发展观有利于人们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积极乐观并具有远见地看待自己与外部世界,能够辩证看待“利”和“弊”,更加看重“利”的方面,也就是“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用这样的方法看待自我与周围世界,就是拥有乐观生活态度者应有的生活状态。
乐观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人生观,是构建健康人格的先决条件。生活中无数事实证明,遇事是否乐观会对人各方面心理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乐观的人往往能够发现生活的阳光面,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会被困难吓倒。而悲观的人过分关注生活中的消极因素,情绪消沉,对未来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拥有乐观生活态度,个人更易于获得幸福感,也更易于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把人的积极心理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方向,深刻揭示了积极心理的重要作用。其研究表明,凡事能从积极方面进行思考,善于发现生活的光明面,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衡量其人格成熟与否的重要依据。乐观的态度会刺激大脑产生“安多芬”,不仅有利于增强免疫,还能够让人在较为舒畅的情绪感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构建健康人格过程中,个人要坚持发展观,把事物发展视为一个过程,要明确事物发展的阶段和地位,把握其变化、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遇到挫折不悲观、失望,从中发现转机和希望,这就有助于个人乐观生活态度的养成。
4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联系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又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然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特点,那么人际关系的存在也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人若脱离了社会,不与他人交往,就不能称之为人,就无法获得生存和发展。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人所以不能不群者,以一身之所需求、所欲望,非独立所能给也,以一身之痛苦、所急难,非独立所能捍也。于是乎,必相引、相倚,然后可以自存。”因此,联系观为个人生活提供了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要求个人树立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认识其真实联系,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在社会交往中,就要求人们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人与人之间彼此理解、善意对待为基础,使周边氛围达到一种融洽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个人能够客观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能够正确看待人际竞争与合作,合理采纳他人的意见和评价,合理宣泄自我,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真切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提高个人应对挫折的能力。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必要前提,有助于人际沟通和身心状态的调整,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促进更多正向情感的产生。而人际关系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构建健康人格过程中,个人要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为指导,要善于分析事物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要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正确处理交往中出现的竞争、合作问题;要遵循理性、公正原则,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正确对待他人的情绪,拥有在群体中营造和谐氛围的能力,进而逐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5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作用,认为实践是人类的存在和活动方式,还创造了人类历史及其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人在实践中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不断改造。实践的方法、手段等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中介环节,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种中介。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问题,人类会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让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发生更加适宜其自身发展需要的变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要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个人就必须拥有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拥有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格健康的保证。行为主义学派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曾指出:心理学只应该研究人的各种行为,并强调“问题解决技术”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人要健康生活,就必须掌握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社会机能低下的表现,就会对人格的健康状态产生不利影响。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应对问题和困难时,因未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暴自弃,甚至采用极端攻击行为来处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例如,自杀者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遇到的困难,杀人者通过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解决他们无力解决的问题。每个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应对问题的一生,这就要求个人必须确立正确的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选择正确的实践手段;要广泛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与人交往中不断挖掘和发展自身潜能,接受实践的检验,逐步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在帮助他人过程中收获乐趣和自我价值感;建立起强大的自我动力系统,并使其与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之间的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积极进取。可见,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构建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对实践作用的强调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客观认知、自主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健康人格的特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有助于这些特质的养成,对构建健康人格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3).
[2]徐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117-118.
[3]郭鲁兵.儒家的职业道德观[J].伦理学研究,2008(6):85.
[4]郑雪.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6.
[5]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446.
[6]王滨.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153-155.
[责任编辑:郝晓梅]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Marx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LI Ru-xian
(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
Abstract:Marxism is a scientific theory system and the unity of truth and value quality,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viewpoint and methodology for our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Marxism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Its emphasis on everything must proceed from reality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objective perception ability of peopl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the theory of human subjectivity can help to enhance people's autonomy, which is an important trait of healthy personality; the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s helpful to develop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which is a sign of the maturity of personality; the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connection is helpful to build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ich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degree of personality health;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practice help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personality.
Key words:Marxism; construction; healthy personality; posi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6)01-0117-04
作者简介:李茹娴(1990-),女,山西临汾人,现为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ZSSZ012)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