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畅, 孙 旭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人力资本
□李畅, 孙旭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企业家精神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家精神是财富欲望下的特殊精神气质;广义的企业家精神则将企业家的才能、行为和活动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有机构成。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广义化是经济分析的需要造成的,具有非合理性。应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两大内涵要素,用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取代企业家精神概念,成为分析企业家问题的归宿点。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才能;企业家人力资本
当今时代,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企业家逐渐走入了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视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作为企业家灵魂的企业家精神,也被视为整个经济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成为了分析企业家问题的重点之一。然而,经济学家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一直无法达成共识,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影响了人们对企业家精神的学习和把握。
企业家精神概念可表述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一种精神现象,指企业家个人或企业家阶层对财富和成功的欲望以及自我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精神气质;广义的概念将企业家才能、企业家行为和活动理解为企业家精神现象的结果,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广义化是经济分析的需要造成的,然而企业家才能的逻辑起点并不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同属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将取代企业家精神概念,成为分析企业家问题的归宿点。
1狭义企业家精神和广义企业家精神
从1921年奈特 (Knight)首先提出企业家精神这一术语以来,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已被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加以阐释,但各有其理,莫衷一是。其中,汪岩桥(2004)的总结较为经典,他将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总结为经济学模式、经济伦理模式、制度模式和文化特质模式四类,并分别从这四种角度解释了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内涵。[1]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家精神概念的界定又可以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1.1企业家精神的狭义定义:财富欲望下的特殊精神气质
狭义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的精神,是一种受社会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模式以及社会制度影响的精神现象。韦伯(Weber)是将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精神现象的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发现,中世纪欧洲的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否蒙受上帝的恩宠为生活的最终目标,而财富意味着人履行其职业的责任,对企业家而言,财富象征着他们的辛勤劳动,财富积累越多,表明他们越恪尽职守,因而越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宠。韦伯进一步将在此动机下,企业家所表现出的新教徒的艰苦劳动、勤勉、坚忍、节俭,把工作当作生活本身和目的的精神品质,称之为“敬业精神”。韦伯所定义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这种建立在新教伦理基础上的“敬业精神”,是企业家个人或企业家阶层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和意志。
视企业家精神为一种精神现象的观点被很多学者接受,也影响了中国理论界。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2000)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道德观念,是市场经济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留下来的其特有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2]汪丁丁(200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人们对特定文化价值观选择的结果,它主要包括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精神、韦伯提出的敬业精神和诺斯提出的合作精神三种主要成分,并认为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缺一不可,而中国企业家目前最缺少的是合作精神。[3]
1.2企业家精神的广义定义:经济活动中企业家的才能和行为
广义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包括企业家的精神,还包括了企业家的才能和企业家的行为。与韦伯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企业家个人或企业家阶层在追求财富动机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精神品质”不同,经济学家们在考察企业家精神在经济中的作用时,往往将企业家才能、企业家行为和企业家活动看作是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从而拓展了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内涵。最先提出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奈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冒险精神,而在分析企业家精神如何应对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事件的时候,奈特又将这种冒险精神表述为企业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熊彼特(Schumpeter)是广义化企业家精神的倡导者,他提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并且还描绘了企业家精神如何引发技术创新以及“创造性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他的表述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自然具有创新能力,可以完成创新活动,因此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都被包括在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内涵当中。
在后来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们更是将企业家精神直接定义为企业家能力或行为,如Holcombe(1998)和Minniti(1999)都认为企业家精神本质上就是能够敏感的发现新事物新机会的能力,是一种发现程序。[4-5]Lumpkin(1996)把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一种自主追求创新机遇的行为。[6]Timmons和Bygrave(1986)认为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家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囊括了企业家发现市场中的新机会并建立组织以创造与价值有关的所有才能、活动和行为。[7]周其仁(1999)也从企业家才能和行为的角度来定义企业家精神,认为其包括三点:一是要能够创新,二是要擅于发现潜在市场机会,三是要能驾驭市场的“不确定性”。[8]
2广义企业家精神概念具有非合理性
2.1企业家才能并不是企业家精神的必然结果
持有广义企业家精神观点的学者们认为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行为、活动是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因此可以看作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全部使用企业家精神这个统一的概念进行研究,这一观点具有非合理性。事实上,企业家才能并不是企业家精神的必然结果,企业家并不是只要有了创业的意愿,有了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具备识别机会、承担风险、沟通组织、领导经营等企业家才能,就可以开展企业家活动,实施企业家职能。
企业家才能的获得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个人天赋、所受教育和培训以及“干中学”。其一,个人天赋是企业家才能的来源之一。例如有些人比常人更机灵、敏感,这样的人成为企业家,天生就比普通人更加容易发现市场中存在的新机会,天生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其二,企业家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培训也是其才能形成的方式之一。通过学校教育和培训,企业家可以获得相关行业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般知识,并且形成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其三,“干中学”是企业家才能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干中学”鼓励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积极创新,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考,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灵感, 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这种边干边学的方式是企业管理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企业家才能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当然也不可否认,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才能的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家强烈的成功欲望可能会促使其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都会提高企业家才能形成的效率。但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企业家才能形成的逻辑起点,将企业家才能视为企业家精神的必然结果,认为只要拥有企业家精神就自然能够拥有企业家才能,会造成对企业家才能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干中学”的忽视,其直接后果就是出现创业热情高,但创业成功率低的现象。西方社会在培养企业家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对其能力的培育。
2.2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广义化是经济分析的需要造成的
学者们将企业家精神概念广义化,固然有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开展经济分析的需要。由于企业家在企业成长甚至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成为了经济学家们开展经济分析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为了分析企业家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们试图构建各种模型,在此过程中,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一切行为活动的源头,也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焦点对象。但是一方面,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的统一体,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反映企业家哲学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伦理、意志和心理的精神变量,无法脱离企业家才能而独立完成各种经济职能;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是依循“经验主义”的主观变量,这就使企业家施行经济决策的工具不是“理性”而是“情理”,同时,企业家所拥有的精神因各异的经历呈现千差万别,并且在真实化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为了将企业家精神纳入“理性主义”的经济分析之中,需要去除“非理性”的精神气质,将企业家精神转化为清晰标定的企业家才能,使企业家切合“理性人”和“经济人”假设,才能以此为基础完成依照规范逻辑的推理和决策。
广义化的企业家精神概念,既包括了企业家的精神也包括了企业家的能力和行为活动,变成了一个万能变量,可以应对所有关于企业家问题分析的需要。然而这个万能变量包括了太多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所以造成了人们对企业家精神这一概念理解混乱,表述不清。其实,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作为企业家一切行为的中心,无论从“企业家称其为企业家”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分析需要的角度,都需要两个概念的综合,但直接将企业家精神概念广义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站在人力资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应该把这二者统一在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中。
3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要素
3.1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都属于人力资本范畴
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源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与传统企业家理论的嫁接和融合。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源于对传统资本理论中同质性假设的思考,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Schultz)把能力看作是投资的产物,从而人力资本就成了一种与物质资本并列的资本形式,进一步,在人力资本中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概念分离出来,是人力资本层次性的体现。传统企业家理论强调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两个概念,但若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则都是人力资本的有机构成。事实上,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十分宽泛。OECD(1998)认为人力资本对个人来说,是能够有利于个人、社会和经济福利创造的知识、技巧、能力和特征,是天生的或通过投资得到的。[9]林毅夫(1994)认为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因此不论将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家的特征或道德素质或意识形态,企业家精神都应归属于人力资本范畴。[10]周其仁(1996)也指出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个包含了企业家所具有的全部有经济价值的“资源”的概念[11]。因此无论是企业家精神还是企业家能力,都应视为人力资本。
把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归入人力资本的研究范畴遇到了“天生说”的阻碍。舒尔茨(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获得的,而很多经济学家则认为,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并不是依靠投资通过后天培养得出来的,而是天生的。例如哈耶克(Hayek)认为企业家们天生对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利润十分敏感,他们所表现出的企业家行为和活动是因为有“神召”和“彼岸”的指引。卡森(Casson)也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成为真正企业家的潜力,只有一部分人天生具有企业家精神,也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最终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但实际上这种“天生说”是值得商榷的。一方面,心理学研究了企业家的个性特征,结论认为企业家的个性特征与许多领域成功者有共同特点,并不是常人不具备的先天个性,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克拉科(2002)认为企业家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12]Norris F.Krueger等(2000)也指出企业家精神的“天生说”往往过于片面,没有正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企业家精神。[13]另一方面,即使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中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要使它们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得以发挥作用,也需要对其进行投资开发。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离开学校教育、培训以及“干中学”等人力资本投资,即使有点企业家的天赋,也绝不会成长为一名高智商、高情商,敢冒险,有胆量的真正企业家。MBA教育热在全球的兴起,就是对企业家精神和才能投资的开发与实践。
3.2企业家人力资本将取代企业家精神,成为分析企业家问题的归宿点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不但包含一般人力资本要素,如健康、体力、知识、技能等,还包括一般人力资本没有的特殊精神品质和才能,即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所有这些要素的资本化就是企业家人力资本,而企业家行为、活动以及企业家职能则都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外在表现。企业家在经济生活中的能动性及重要性,赋予这种资本化以深刻的内涵。从企业家个人角度来说,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既是其人力要素的资本化,也是其心理特征、精神品格要素的资本化;从企业家阶层角度来说,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模式、制度规范的资本化。
目前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定价、配置的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比较企业家精神的概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概念含义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刻,同时,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在收入分配及经济增长等领域的成功运用,企业家人力资本还可以作为要素进入“理性主义”的经济分析中,避免了将企业家精神概念直接广义化的不合理性。因而可以预见,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必将取代企业家精神概念成为分析企业家问题的最终归宿点。
参考文献:
[1]汪岩桥.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2]“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期间市场秩序法制化、规范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0(1).
[3]汪丁丁.企业家的精神[J].今日科技,2002(3).
[4]Holcombe,R.G.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1998,1:45-62.
[5]Minniti,M.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J].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1999,1:31-42.[6]Lumplin and Dess.Clar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1:135-172.
[7]Timmons,J.A.and Bygrave,W.D.Venture capital’s role in financing innovation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6,2:161-176.
[8]汪岩桥.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9]OECD.Human capital investment: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R].Paris:OECD,1998:9-10.
[10]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81.
[1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12]宋宇,李新春.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经营[J].经济评论,2006(2).
[13]Norris F.,Krueger.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411-432.
[责任编辑:杨春艳]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LI Chang, SUN Xu
(Instituteofstatistics,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can be defined from two dimensions. In the narrow sense, entrepreneurship is a special spirit coming from the desire of wealth, whil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behavior and activity are involved in the generalized entrepreneurship.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need of economic analysis, which is not reasonable.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both belong to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instead of entrepreneurship, will be widely used to do analysis about entrepreneurs' problems.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6)01-0010-04
作者简介:李畅(1992-),女,山西长治人,东北财经大学2015级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分析方法;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ZJ2014048)
收稿日期:2015-11-02
孙旭(1974-),女,辽宁铁岭人,博士,现工作于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