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剑桥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永城476600)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和实现原则
谢剑桥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永城47660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特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格的教育活动,人文关怀是其本质属性与内在功能,人文关怀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显现。因此,在我国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当代价值和实现策略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重要价值实现策略
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发挥与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职能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培养人、完善人的活动,思政治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使人“向善求真”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对人的关怀与尊重中探索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和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引导人们超越“实然”而达到“应然”的理想状态。因此,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协同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此精神又再次加以强调。可以说,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本质要求,为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人文关怀是塑造人们精神家园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逐步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但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社会成员出现了道德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有人称此为“道德危机”。可以将此理解为传统的优秀道德观或主流的价值观被一些新的不良道德观念边缘化甚至被颠覆的趋向和现象。由此导致的诸如社会各个领域的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穷奢极欲、假冒伪劣、否定崇高、背信弃义、人心冷漠、急功近利、责任缺失等等不良现象。
为了切实解决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除了继续坚持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职能的充分开发和运用。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塑造和构建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建构人生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一个缺乏崇高理想、信念和科学价值观的人,其人生活动主要受人的本能性张力的驱使,很难获得人的本真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而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以及丰富精神世界的人,则会感到生命的可贵、人生的丰富及意义所在。这样的生命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心有所依、神有所寄、昂扬乐观,善待万物,百折不挠,也必然会拒斥“假丑恶”而归化于“真善美”,面对人生的任何境遇都能保持一种健康和谐的主体精神状态,真正获得人之为人的自由和解放。
(二)人文关怀是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的需要
在我国改革攻坚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动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客观的社会矛盾,如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拉大,精神领域中核心价值观与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出其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功能,通过协商对话等渠道使不同社会群体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得以充分和理性地表达,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各级政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从平等的角度、全局的角度、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上考虑和解决现实问题,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对党的政策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从而克服社会心理偏差和错误认识,使各种利益矛盾得到缓和和有效解决,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历史规律来看,任何向上的社会运动都是充满曲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会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阶段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可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只有针对现实的具体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原则,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当前改革攻坚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任何对人的教育活动中,情感是沟通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交往关系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主体所预期的目标,积极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的人是有着丰富思想活动和情感世界的,这就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务必重视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问题。在现实教育中,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往往是理性因素所无法代替的。情感教育不是侧重摆事实、讲道理的以理服人,而是教育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染和陶冶教育对象,即“以情动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导作用,增进教育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了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春风化雨的目的,从而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相互走入对方的心扉,建立起真挚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美好人际环境的建立。
需要强调的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是要教育主体用真“爱”之心去和教育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真正的爱是人类最美好和高尚的情感,它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纽带,缺少爱的任何教育都是失败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包含“友善”这一重要价值原则,而友善中必定含有爱的成分,缺乏爱的友善是必然虚假的情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必须把每一个教育对象看成一个有爱心和爱的能力的生命个体。从现实的教育活动来看,不管是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或各类成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皆是在爱的原则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要使教育对象懂得人生中什么是爱、爱的意义、以及如何施爱和被爱,这是比单纯道德说教和政治灌输更有效和更有积极意义的方式。
(二)工具性教育和目的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着明确目的性和指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它归根结底是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的,具有很强的规范性。”[2]但从实践来看,如果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使其仅仅服务于工具性教育,它就永远找不准自己应有的位置,也永远达不到预期的实效。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开发人的工具性价值,即主要着重于强调人作为社会个体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作用,虽然这对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维护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即它对于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人文关怀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刻意地规范人、约束人和盲目地塑造人当成唯一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古人虽也强调“君子不器”的仁人思想,但在充满利益矛盾争斗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将人塑造成一个个适合某种需要的合格“配件”。因此,必须要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有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其在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通过在教育实践中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逐渐摆脱单纯工具性的特征,从而在实现目的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中,使受教育者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人们的物质需要是人们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基本动因。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也曾精辟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4]“打土豪,分田地”也一直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农民阶级的一个重要方针。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也就曾告诫全党:“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凡是能办到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5]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讲话中也深刻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各项工作应该讲求实效。可以看出,“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激励人们劳动这为我们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来推动思想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脱离人文关怀必然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成收效甚微的宣传说教。因此,随着我国进入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和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利益结构和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更加复杂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也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理念和方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贯彻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人文关怀精神,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功能,从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彰显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R].
[2]丁元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兰州大学,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82.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131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1.
G641
A
1007-9106(2016)09-0162-03
谢剑桥(1978-),永城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