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文献学研究进展

2016-04-12 00:10:29王余光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目录学文献学古籍

王余光 赵 晓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学术论坛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4期

2015年文献学研究进展

王余光赵晓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本文以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学期刊论文和出版的文献学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梳理、总结本年度文献学在文献学理论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文献学家、文献学专题研究、文献学相关学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者了解2015年度文献学研究情况提供参考。

文献学研究进展研究综述

据各类公开出版物统计,2015年我国国内发表的文献学论文约有277篇,文献学著作88部。文献著作数量较上年相比有显著的增加,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家、专科文献学、文献学专题、文献学分支等方面。文献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献学基础理论、文献学教育、学科发展的探讨。文献学家的研究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对知名传统文献学者生平及著述的研究外,也对其他领域的知名学者如朱熹、梁启超、袁传璋、张厚生等人的文献学思想或某一方面的文献学成就进行归纳总结。专科文献学和文献学专题的研究仍旧是本年度文献学关注的重点。专科文献学的研究集中于历史文献学、少数民族文献学、宗教文献学、民国文献学、地方文献学、艺术文献学等方面。文献学专题更多关注古籍数字化、古籍校勘、书籍刊刻、藏书文化研究等内容。在文献学分支方面,仍旧以目录学为重点,版本学、校勘学多应用于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领域。2015年出版的文献学著作主要涉及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家、专科文献学、文献学专题、文献学分支等方面。

1 文献学理论研究

据各类公开出版物统计,2015年我国国内发表的文献学论文约有277篇,其中涉及文献学理论研究的文献51篇,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文献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阐述、对文献学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文献学发展阶段的梳理总结这三个方面。

1.1文献学基础理论

作为古典文献学的经典教材,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于1982年首次出版,2015年中华书局发行精装版。该书系统概括了古典文献的源流、分类、类别和体式,并对四部书的构成及演变、古典文献的收藏与阅读等问题进行梳理。同样在古典文献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重庆大学出版社再版了由张子开、项楚主编的《古典文献学》一书,该书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果。书中对古代文献原典进行重点介绍,并列举大量古典文献经典著作的书目。

为推动中国特色语言学的发展,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所与中华书局联合创办《文献语言学》辑刊,由华学诚教授担任主编。该刊以“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演变规律,融会中外构建学科理论,凝聚队伍成就学术流派”为宗旨。第一辑于2015年11月出版。

在论文方面,程章灿[1]和武秀成[2]二人分别对文献学的学科内容进行总结。臧其猛[3]、王华[4]、熊静[5],刘艳[6],孙继民[7],王雪玲[8]等人的文章则更多关注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问题背景下的文献学理论的探讨。

1.2文献学教育

在文献学教育问题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反思当代文献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文献学教学相关材料和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呼吁高校图书情报以及档案学专业提高对文献学教育的重视。

论文方面,钱昆在《对文献学教育的再思考——基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研究视角》[9]一文中,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文献学在目前学科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重视文献学教育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性。傅荣贤在其发表的《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材的建构原则》[10]《对本科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材的反思》[11]中历数现存《古典文献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古典文献学》教材的建构原则,并提出了“构建一部为图书馆学专业量身定做的,符合图书馆学专业特点的《古典文献学》教材”[12]的观点。季南在《高校文献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延边大学为例》[13]一文中,结合延边大学中文系文献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对高校文献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提出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等对策。

1.3文献学发展

从梁启超提出“文献学”一词,至今已有九十余年,针对文献学学科整体发展的研究日渐深入。丁枝秀在《近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情与文献学类科研立项分析》[14]中对1994-2013年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涉及图情与文献学专业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信息资源建设一直是图情与文献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但研究重点从早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向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进行转移。与此相同,毕建新[15]、张莹莹[16]、刘伟辉[17]、李玉[18]等人分别以国家级基金项目、山东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CSSCI以及高等院校系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基础对我国图书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科研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除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涉及的图情与文献学相关项目进行研究外,部分文章内容对文献学学科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述评。王国强、刘云飞联合发表《近十年中国文献辨伪学研究述评》[19],从文献辨伪学的整体反思、文献辨伪方法研究等方面入手,讨论近十年中国文献辨伪学研究的成就、特点和局限。王余光、李诗苗[20]从文献学理论、文献学专题、文献学家、专科文献学四个方面对2014年文献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整体回顾。

2 文献学家

本年度对文献学家的研究文章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但涉及文献学家的人数不断增加,除对知名传统文献学者生平及著述的研究外,也对其他领域的知名学者如朱熹、梁启超、袁传璋、张厚生等人的文献学思想或某一方面的文献学成就进行归纳总结。

2.1个体文献学家研究

2015年发表的有关文献学家研究方面的论文45篇,文章内容集中在对著名文献学家、目录学家的学术成就介绍。其中介绍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学术思想的文献共有6篇,王余光、钱昆[21],刘全吉[22],赵志伟[23],谢贵安[24]等人,对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思想、成就及其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除对张舜徽先生的研究外,对其他文献学家的研究文献,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张元济、王重民、陆心源、马积高、郑默等人的文献学理论与实践的评议;对梁启超、杨守敬、刘文典、赵万里、叶昌炽等人文献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对朱熹、唐仲友、踪凡、司马迁、释道安等人在文献学某一方面成就的分析;以及对来新夏、况周颐、白寿彝、梁僧祐、张厚生等文献学家文献学思想的论述。

保持涂料配方体系中聚氨酯丙烯酸酯(B-286c)和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907)的质量比不变,逐步增加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的用量,配制出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涂料。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对固化膜拉伸性能的影响如图4~5所示。

2.2文献学家论文集

论文集主要由纪念文章与学术讨论文章组成,是纪念和研究文献学家的重要资料。本年度值得关注的文献学家论文集有《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永年文史论文集》和《顾廷龙全集》。

2014年时值我国国家图书馆首任馆长缪荃孙先生诞辰17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南京图书馆和江阴图书馆协办的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以缅怀这位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先驱和奠基人,纪念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15年6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书中对缪荃孙先生的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除缪先生的论文集之外,另一部值得关注的文集是中华书局出版的《黄永年文史论文集》。黄永年先生作为著名的历史学者,在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等领域颇有建树。《黄永年文史论文集》一书将黄先生的论文分为历史考证、文献勾沉、古籍序跋、师友杂忆等几个部分,按时间顺序结集出版。第三册《文献钩沉》,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历史史料进行深度挖掘,具有很高的文献学研究价值。

顾廷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献学家、目录学家,在古籍保护和文献传播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顾廷龙全集》收录顾廷龙先生生前所著序跋、论文等394篇,是目前收罗顾廷龙文章最为完备的著作,其中收录了数篇现已散佚的顾先生文献学著作。

3 专科文献学

随着文献学教育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文献学理论研究的视角不断拓宽,并且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文献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逐步应用到历史学、中医、艺术、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等各个学科领域,并发展出相应的专科文献学。

3.1历史文献学

本年度关于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文章较上年有所减少,专科文献学的研究重点逐渐向中医文献学、少数民族文献学、艺术文献学、民国文献学等领域转变。在历史文献学研究方面,赵骞在《白寿彝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的观点述论》[25]中对白寿彝先生的文献学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历史文献学和史学史的关系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其他有关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文献也多集中在对某一学者的历史文献学成就的研究,如江涛[26]、谢贵安[27]等人的文章。

著作方面,张鑫昌和张昌山共同主编的《文献学与历史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云南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系教师的研究成果53篇,内容涉及云南少数民族文献,南诏、大理地区珍贵古籍等文献的研究。此外,本年度出版的《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元代文学及文献研究》《孔子世家艺文志》等书籍中均有涉及历史文献学的内容。

3.2少数民族文献学

3.3中医文献学

在中医文献学研究领域,学苑出版社于本年度出版了《简帛医药文献校释》一书。该书是首个对简帛医药文献进行集中校注、释译的综合整理本。书中综合概述现已整理出版或发表的简帛医药文献的研究现状,以各自的整理本为底本,综合运用各交叉学科知识,集中校注和译注各类简帛医药文献。此外,涉及中医文献学的还有焦振廉[28]、陈龙梅、张颖[29]等人的文章。

3.4音乐文献学

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还广泛应用在音乐领域,周柱铨在其著作《先秦文献音乐史料考》中,利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先秦文献中有关音乐的史料进行深入系统考证。赵宏伟在《西夏音乐文献及其音乐图像学相关研究》[30]中,将西夏音乐文献放置于音乐图像的研究领域中进行考察,以此来补充文字记载的缺失,帮助现代人探索西夏音乐。王一涵的《论音乐文献学——古典音乐文献梳理方法》[31],从文献学角度对古典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提出在古典音乐文献学整理过程中需要加入主观视角,根据文献过程中音乐的作用,确定划分音乐文献的范畴,并对音乐文献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地位进行肯定。

3.5其他

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除应用在上述学科外,还被引入宗教、美学、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研究领域。其中,刘民钢、蔡迎春主编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一书是本年度民国文献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书中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分析2014年度民国文献的整理储备情况和研究进展;下编对民国文献的研究现状和特征进行归纳阐述。书中还对民国文学、教育及民俗文献的研究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除将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民国文献的研究外,刘金梅[32]、皮朝纲[33]、古风[34]等人也将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宗教、美学等研究领域。

4 文献学专题

本年度的文献学专题仍以古籍数字化为重点,涉及期刊论文49篇。除古籍数字化以外,地方古籍收集、古籍校勘等内容也是本年度文献学专题研究的热点。

4.1古籍整理与数字化

为了满足古籍保护的实际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籍数字化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内容多是古籍数字化的经验介绍和个案研究。在古籍数字化的理论探讨方面文章数量较少,理论探讨类文章多以数字化古籍出版、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古籍数字化的技术改进这三个方面为研究重点。

在数字化古籍出版方面,胡贤林提出“随着古籍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的复合出版将成为古籍出版的创新策略”[35]的观点,提倡对数字化古籍进行系统出版。郑蓉、张磊在《试论古籍数字化背景下专业出版社的地位》[36]中,以古籍数字出版背景下专业出版社的地位为研究对象,对专业出版社在古籍数字化出版中如何实现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

在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立足于我国目前古籍数字化中存在的标准不一的情况,在《我国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37]一文中,作者张文亮、尚奋宇利用实地走访和网络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古籍数字化工程标准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标准体系框架、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

在古籍数字化技术改进方面,刘家真在其出版著作《古籍保护原理与方法》中,针对不同的数字化藏品提出不同的保管方式及维护措施,并阐述了不同的保护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对数字化古籍的保护技术改进进行深入探讨。

4.2地方古籍收集整理

中国国土面积庞大,历史悠久,有大量珍贵古籍散落在各个省市亟待抢救性挖掘和保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2012年新闻出版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编制《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根据《规划》的要求,各地政府纷纷开展已清查古籍目录的出版工作。《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五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山东省烟台图书馆等十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藏古籍目录》《北京方志提要》《甘肃文献总目提要》等各类古籍名录均于本年度出版。此外,《古籍编——全国公共图书馆缩微文献联合目录》的出版对全国古籍的缩微情况进行了整合和集中出版。这些地方古籍目录的出版不仅为古籍的利用提供了便利,也起到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的作用。

4.3古籍校勘

古籍校勘一直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工作,文献的校对、刊刻影响着文献的聚散传播。本年度有关古籍校勘问题的文章126篇,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古籍的校勘和文献版本源流考证这两个方面。

著作方面,周洪才的《孔子世家艺文志》一书中收集了在历代史书中有关孔子世家的版本和论述,反映了两千五百年间孔氏家族著述情况。此外《〈论衡〉文献学研究》《〈易安堂集〉校注》《周易今古文考证》《今文〈尚书·周书〉异文研究及汇编》等著作均是本年度出版的文献学在某一古籍校勘中的应用。

论文方面,尹波在《古籍校勘的路径——以〈宋会要辑稿〉为例》[38]一文中,运用本校、他校、理校多种方式,按照原书的体例进行校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古籍校勘的各类方法和整体过程。

5 相关学科

文献学与目录学、版本学两个学科的关系不可分割,在文献学分支研究方面,仍旧以目录学为重点,版本学、校勘学多应用于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领域。

5.1目录学

目录学作为文献学学科体系中的一支,目前发展最为完备。本年度发表的目录学相关论著,主题集中在目录学理论、目录学家研究以及目录学著作等方面。

目录学理论研究的著作方面,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于本年度再版,该书分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等篇,“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详尽阐述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概括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图书分类编目理论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目录学发生的变化,是目录学研究经典著作。文章方面,高思莉《大数据背景下的目录学发展研究》[39]将目录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并将大数据管理的理念引入目录学中,将目录学置于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中。此外,李帅[40]、王小全[41]、聂溦萌[42]等人分别利用实际案例对目录学相关理论进行解读。

在目录学家研究领域,仍旧以传统目录学家为研究重点。刘平以《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对我国著名目录学家伦明的藏书事迹和案例进行了深刻解读。此外陆心源[43]、孙星衍[44]、姚际恒[45]、郑默[46]、张厚生[47]等人的目录学成就均有学者研究。

5.2版本学、校勘学

在版本学和校勘学理论研究方面,王瑞来的《仇雠相对》一书于今年出版,书中汇集了王瑞来先生有关版本校勘学的文章,主要分版本、校勘两篇。版本篇所收录文献囊括四部中除经部以外的史、子、集部,皆为有关版本源流、存佚情况的考证。校勘篇则收录五十篇王瑞来先生有关文献学校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考辨的论述,涉及校勘学众多领域。此外,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也于本年度出版,书中分概论、源流、鉴定三篇,全面论述了中国古籍版本的基本理论。

在版本学与校勘学家方面,齐鲁书社出版了周余姣著《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一书,书中分别对郑樵与章学诚的主要校雠学著作进行解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以“类例自分,学术自明”为核心的郑樵校雠学思想和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章学诚校雠学思想,对比分析郑樵和章学诚校雠学研究的特点与局限,最后分析了《校雠略》和《校雠通义》作为校雠学经典的形成过程。此外,河北大学路璐以《赵万里版本学校勘学成就研究》[48]作为其硕士毕业论文主题,重点从版本学、校勘学两个角度,对赵万里文献学成就进行研究。

在版本学和校勘学的具体应用方面,管仲乐[49]利用版本学知识对《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进行解读。张雪晴[50]、孙博[51]、王静[52]分别著文对《古书版本鉴定》和《古籍版本学》这两部著作进行对比分析。

〔1〕程章灿.文献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3):100

〔2〕武秀成.文献学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3):18

〔3〕臧其猛.论民国时期辑佚理论的讨论和创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71-375,420

〔4〕王华.基于文献学视角的国外中文网络[J].图书馆学研究,2015(1):51-54,40

〔5〕熊静,张慧丽.民国时期目录学著作的译介与传播[J].图书馆论坛,2015(4):30-35

〔6〕刘艳.文化选择性传播与文献编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129-130

〔7〕孙继民.近代以来公文纸本古籍的流传和存佚——兼议公文纸本原始文献与次生文献的价值比较[J].河北学刊,2015(8):149-158,171

〔8〕王雪玲.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的成就与特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2-67

〔9〕钱昆.对文献学教育的再思考——基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研究视角[J].图书馆,2015(11):19-21

〔10〕傅荣贤.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材的建构原则[J].图书馆,2015(10):20-22,66

〔11〕傅荣贤.对本科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材的反思[J].图书馆,2015(9):27-29,34

〔12〕傅荣贤.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材的建构原则[J].图书馆,2015(10):20-22,66

〔13〕季南.高校文献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延边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2):45-46

〔14〕丁枝秀.近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情与文献学类科研立项分析[J].现代情报,2015(2):119-123

〔15〕毕建新,郑建明.近十年图书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研究情况分析——基于国家级基金项目[J].情报科学,2015(5):157-161

〔16〕张莹莹.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28-30

〔17〕刘伟辉.基于CSSCI的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知识图谱分析[J].情报探索,2015(4):35-39

〔18〕李玉.高等院校系统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统计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5(4):58-60,84

〔19〕王国强,刘云飞.近十年中国文献辨伪学研究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5(12):103-109

〔20〕王余光,李诗苗.2014年我国文献学研究进展[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5):10-20

〔21〕王余光,钱昆.张舜徽先生学术思想对图书馆学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15(4):20-23

〔22〕刘全吉.试评张舜徽与《中国文献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6):147-148

〔23〕赵志伟.知天下之脉络——读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九讲》[J].语文建设,2015(22):77-80

〔24〕谢贵安.论“张学”的概念与体系——张舜徽学术及其研究体系的思考与定位[J].求索,2015(6):145-149

〔25〕赵骞.白寿彝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的观点述论[J].铜陵学院学报,2015(5):102-104

〔26〕江涛.朱熹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12

〔27〕谢贵安.论“张学”的概念与体系——张舜徽学术及其研究体系的思考与定位[J].求索,2015(6):145-149

〔28〕焦振廉.论传录形式与中医古典文献的流传[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5):1-4,18

〔29〕陈龙梅,张颖.明清目录书中医籍著录初探[J].中医文献杂志,2015(3):63-66

〔30〕赵宏伟.西夏音乐文献及其音乐图像学相关研究[J].民族艺林,2015(4):77-79

〔31〕王一涵.论音乐文献学——古典音乐文献梳理方法[J].音乐时空,2015(15):78,42

〔32〕刘金梅.华北地区缺乏宗族之刻板印象与文献的关系[J].青海民族研究,2015(2):65-68

〔33〕皮朝纲.禅宗诗学著述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66-72

〔34〕古风.从文献、文献学到中国美学文献学[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

〔35〕胡贤林,毛建军.古籍数字化技术与出版模式的创新策略[J].兰台世界,2015(32):38-39

〔36〕郑蓉,张磊.试论古籍数字化背景下专业出版社的地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6-49

〔37〕张文亮,尚奋宇.我国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6):83-89

〔38〕尹波.古籍校勘的路径——以《宋会要辑稿》为例[J].文献,2015(6):107-118

〔39〕高思莉.大数据背景下的目录学发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6):97-98,100

〔40〕李帅.目录学视野中的小说观念嬗变探析——以《汉志》《隋志》《总目》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7-121

〔41〕王小全,王恒明,车丽娜.新媒体环境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服务协同推进的实践及发展——以重庆地区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74-182

〔42〕聂溦萌.从丙部到史部——汉唐之间目录学史部的形成[J].中国史研究,2015(3):97-110

〔43〕靳爱红.陆心源的目录学思想探析[J].兰台世界,2015(31):36-37

〔44〕闫刚.清著名目录学家孙星衍对我国文献学的贡献考究[J].兰台世界,2015(16):182-183

〔45〕邵风云.姚际恒的目录学成就[J].图书馆学刊,2015(6):127-128

〔46〕刘芷新.论郑默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J].图书馆,2015(9):96-98

〔47〕亢琦.张厚生先生目录学思想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5):8-10,19

〔48〕路璐.赵万里版本学校勘学成就研究[D].河北大学,2015

〔49〕管仲乐.试论《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J].绥化学院学报,2015(3):113-116

〔50〕张雪晴.《古书版本鉴定》与《古籍版本学》之比较评论[J].青年文学家,2015(23):59

〔51〕孙博.《古籍版本学》与《古书版本鉴定》[J].青年文学家,2015(20):71

〔52〕王静.《古书版本鉴定》与《古籍版本学》之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20):73

Progress of Philology Study in China in 2015

Wang YuguangZhao Xiao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papers and monographs on philology published in 2015, and analyzed the annual progress in philology study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philology theory, special topics, philologists, specialized subject philology and related subjects of philology.

Philology; Academic progress; Review

G256

A

王余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5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目录学文献学古籍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图书馆(2022年10期)2022-11-27 05:44:33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西夏研究(2017年2期)2017-05-16 06:48:53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的目录学思想探究
山花(2015年16期)2015-02-05 09:12:58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荀子》文献学研究述略
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几个文献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