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赳赳 杨思洛 张丹丹
(1,3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2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工作方法研究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4期
iSchool视野下基于需求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熊赳赳1杨思洛2张丹丹3
(1,3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2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论文在iSchool研究背景下,以国内109所“211”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图书馆官网上的招聘信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招聘人数、招聘岗位、招聘条件、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等,总结“211”高校图书馆的用人现状,发现高校图书馆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要求则呈现多样化趋势。笔者以此为基础反思图书馆学教育未来之路,认为在iSchool视野下需从培养专业认同感、注重发挥本专业的核心优势、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硕士和博士教育、加强学术和实践交流等入手,改进发展之路。
iSchool图书馆学教育改革
近年来图书馆学界越来越关注iSchool研究,早期就有陈传夫[1]、叶继元[2]等学者将iSchool运动与国内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学科整合相联系,进行了相关探讨,近年来武汉大学的肖希明教授发表了关于iSchool的一系列研究成果,iSchool成为了学界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关于图书馆学人才需求方面的研究,虽然引起了部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注意,但却缺乏研究深度。本文将用人需求与图书馆学教育紧密结合,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iSchool视野下图书馆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到较公共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的用人需求更侧重于科研方面,与图书馆学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而“211”高校图书馆代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较高水平,无论是在业务、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在用人方面也如此,故本文以全国109所“211”高校图书馆(不包含军校)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5年8月1日—8月30日。
图书馆的招聘通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用人需求,对招聘通知进行内容统计和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地提炼关键信息,分析图书馆用人现状并预测未来用人趋势。考虑到一些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很多转岗到图书馆工作的,而且其专业往往非图书馆专业,无法获得并统计上述用人信息,故本次调查只统计211高校图书馆官网的招聘信息。笔者首先进入各个图书馆官网的“新闻公告”模块进行查询,对于需进一步了解的内容,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以获得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除了招聘学生助理的招聘信息外,调查结果发现,在109所“211”高校图书馆中,有37所图书馆贴出了招聘信息,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成为了“招聘大户”,几乎每年都有招聘新人的需求。
表1 “211”高校图书馆招聘人数年度分布表
表2 “211”高校图书馆招聘人数情况统计表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得出246条招聘信息,将其进行总结并重新分类,分为行政管理部、资源建设部、系统建设部、信息咨询部和文献借阅部。其中文献采访编目、文献修复和计量等归属于资源建设部;系统维护和开发、设备管理维修、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归属于系统建设部;用户教育与培训、科技查新和学科服务、专题服务、文献传递等归属于信息咨询部。调查发现“211”高校图书馆招聘的岗位名称很多,分工较细致,招收应届生的比例较大,待遇类型从事业编制逐渐转变为合同代理制,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条件多种多样,对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招聘,要求较高;绝大部分的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硕士生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用人的普遍需求;专业需求方面图书情报和计算机等理科专业各占据半壁江山,但总体需求趋势为多种学科背景的专业性人才。
2.1招聘岗位和招聘条件类型多样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在校师生,其服务职能较公共图书馆而言更偏向于辅助教育和科研服务,在岗位需求上以学科服务、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为重点,同时文献采访、文献修复、系统开发与维护等也是急需人才的岗位部门,并且对这些专业技术岗位有较高要求,需要应聘者有扎实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功底,有些学校甚至在招聘通知中明确提出只招收“985”“211”的毕业生。
对于图书上架等简单工作,一些图书馆将招聘要求降低到大专学历,先安排管理者进行培训,再让他们在岗位上各司其职,节约了用人成本。但有些图书馆对于咨询台职位的学历要求是硕士,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招收硕士实习生来馆工作,一年的实习期使即将毕业的硕士生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也为图书馆增加了很多廉价的高学历劳动者。一直以来解决编制是应聘者的一颗定心丸,但调查中的很多图书馆已经通过合同制或人事代理的方式聘用人才,这种人事关系有利于人才流动,但就应聘者来说,其福利和退休待遇会受到影响。
表3 “211”高校图书馆招聘类别及条件统计表
2.2学历要求偏高,硕士成为普遍需求
除了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大专学历外,大部分招聘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一般来说系统建设部的职位需求偏向于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这类人群不需要深度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因此大学本科是这类岗位的最低要求。其余的咨询服务和文献建设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学位,而对于古籍整理岗、文献修复岗等较深层次文献保护的工作岗位,需要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以从事古籍方面的研究工作。
图1 “211”高校图书馆招聘信息中学历的词频统计图
2.3专业需求呈现多学科趋势
笔者对“211”高校图书馆招聘公告的专业需求进行词频统计,“图书情报”“文献修复”等图书馆学相关学科共出现119次,占比37%,“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共出现92次,占比28%。其它教育学、心理学、艺术设计等专业虽各自占比不高,但总体占比35%,其中,文科类占15%,理科类占20%。可见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毕业生是图书馆最需要的几种专业人才。但随着图书馆部门的不断细化,图书馆越来越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图书馆的人员需求趋向于多学科背景,如图书采访部门需要应聘者掌握韩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并需具备法学和经济学的专业背景;信息咨询岗位要求应聘者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还需拥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科背景;活动策划岗位的应聘者不仅需要企划的实际经验,还需具备艺术设计、动画制作等专业技能。
3.1“211”高校图书馆公开招聘的数量非常少
在调查的109所“211”高校图书馆中,只有37所在官网上贴出招聘信息,且只有少数几家图书馆贴出5条以上的招聘信息,大部分图书馆并没有在官网上进行公开招聘,有可能是图书馆内部消化了很多职位,不需要再向外招人,有可能是在校内招人,没有将招聘信息放在官网上,也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招聘信息已经被覆盖。近年来“211”高校图书馆公布的招聘人数少之又少,而图书馆学的毕业生却一年又一年地进入到庞大的就业市场中,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都没有进入全国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机会,大部分毕业生在一般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或者企业工作,这降低了图书馆学专业学子的就业热情,使整个学界缺乏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3.2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显著的就业优势
图书馆的系统建设部主要招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电脑维修、系统维护、编程语言、数据库开发等各项计算机技术,这类岗位对一般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来说并不适合。有些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文献编目、读者服务、咨询等岗位的学历要求是大专,这表明图书馆有一些工作岗位非常简单,较低学历出身的人也可以完成。在技术岗位无法胜任,一般岗位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该如何自我突破,这是整个图书馆学教育体系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3.3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扩展就业范围
“211”高校图书馆在招聘新人时,往往提到多学科背景,比如本科是计算机专业,硕士是图书馆学专业,这类人才既可以从事技术岗位,也可以从事服务或管理岗位,是最受欢迎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现存的图书馆学教育,虽然开设了一些计算机课程,但大多数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要求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更没有涉及其它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课程,使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狭隘。多学科背景的招聘要求,使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图书馆找工作更加困难,且在走出图书馆的工作范围后,因“非科班出生”而难以找到职业归属。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知,现如今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并不能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最专业的人才,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发挥效用,由此可见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21世纪初,美国7所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LIS)教育机构发起了“信息学院运动”(Information Schools Movement),成立了“iSchool联盟”,目的在于整合信息领域的相关院所,引导LIS向跨学科方向发展[3],这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找到了灵感,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借鉴道路。
4.1培养学习兴趣和对本学科的认同感
iSchool的培养理念是开展面向信息职业的图书情报教育,致力于培养信息能力强的能解决各种信息问题的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4],而在国内很多学生是被调剂到图书馆学专业的,对该学科并没有很大的热情,有些图书馆学的毕业生甚至将去图书馆工作当成就业“备胎”[5],这种浅薄的学科认知和偏见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学在人们心中可有可无的印象,使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须在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快图书馆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将学习与就业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预见广阔的就业前景。
4.2瞄准学科定位,发挥本专业核心优势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王子舟说:“一门科学作为一个整体,首先有它内在的、非功利的自我目的,至于它的实用性,其重要意义也仅仅是第二位的”[6]。而从调查的实情来看,在高校图书馆的招聘岗位中,实用性的技术岗位占据将近40%,说明社会越来越要求图书馆应聘者具备实用性技能,我国相关院系在2003年的湘潭会议上确定了7门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存储与检索、数字图书馆、目录学概论[7],这些课程大部分集中在理论层次,缺乏学习的趣味性,未来图书馆学教育,应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使我们的学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形成专业的核心能力[8]。
4.3掌握学科精髓,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iSchool视野下,“信息研究”已无法由某一具体的学科来完整地进行,而必须整合通讯、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数学、哲学、工程、商业及其他多门学科的知识[9],这是图书馆学教育的一大挑战,其精髓在于跨学科性。大众认可度是评价一个学科价值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学教育要想从冷门专门转型为受欢迎的专业,必须夯实学生的专业素质,才能使其从容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就调查现状来看目前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呈现明显的信心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在图书馆学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需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即获取资料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有针对性地努力掌握各学科知识,弥补单一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的不足。
4.4调整教学结构,加大硕士和博士培养力度
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不开设本科层次教育,硕士教育大多整合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分别开设[10],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高校将图书馆学专业的硕士教育分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未来发展之路,这种教学结构的转变,一方面可以满足图书馆对多学科背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扩大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队伍,使本专业与任何其它专业的结合研究成为可能,各种学科背景人才的思想碰撞,能极大的扩充本学科的学术成果,为图书馆学的发展带来丰富的新鲜血液。未来应加大图书馆学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力度,实现研究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分开培养,相关领导部门需要制定正确的引导政策,为研究型硕士或博士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学术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学科研究的最前端,为实践型硕士或博士提供正确的职业引导,在课程设计中加大实习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比重,确保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方向。
〔1〕陈传夫.专题:iSchool运动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07(4):5
〔2〕叶继元.iSchool与学科整合[J].图书情报工作,2007(4):6-9
〔3〕曹晶,肖希明.iSchool毕业生在信息领域的就业分析及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2(7):118-122
〔4〕肖希明,刘巧园.iSchool运动对美国LIS教育的影响[J].图书馆,2014(5):56-59
〔5〕谭益阳.从中山大学本科生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09-114
〔6〕王子舟.图书馆学的宗旨是什么[J].图书馆,2001(1):10-14
〔7〕潘燕桃.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29-40
〔8〕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一[J].图书情报知识,2006(6):6
〔9〕张晓娟.iSchool视野下加拿大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分析与思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7(4):16-19
〔10〕韦景竹,何燕华,刘颉颃.中美LIS学院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94-100
Reform of Professional Library Science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Demand under iSchool Perspective
Xiong JiujiuYang SiluoZhang Dandan
In recent years, iSchool research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great attention in China.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took 109 “211” university librarie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and surveyed the recruitment information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library. We summarize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domestic “211” university librari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number of recruits, job recruitment, terms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requirements,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require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higher and higher, but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 is diversifi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think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road of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Under iSchool perspective, we should develop the sense of identity to library science, concentrate on the core advantage of library science,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enhance master’s and doctoral education, strengthen academic exchanges and practice communication, so as to improve development road.
iSchool;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G251.6
A
熊赳赳,女,硕士,湘潭大学2014级图情档班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教育改革;杨思洛,男,博士,副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张丹丹,女,硕士,湘潭大学2013级图情档班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