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2016-09-20 08:49:55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客体术语哲学

杨 溢 龚 剑

(1 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25)



学术论坛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4期

知识科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杨溢1龚剑2

(1 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25)

在辨析知识科学术语的基础上,从研究客体、研究层面、学科性质、相关学科和研究目的五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科学的内涵,并进而总结出知识科学的四个基本特征,包括核心概念的突出性、相关研究成果分布的广泛性、学科体系的复杂性和与社会知识活动的密切相关性。

知识科学知识本质知识活动

1 知识科学术语辨析

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1]从术语学的视角,要清楚辨析知识科学的术语需要明确知识科学的描述客体与概念。国外对于知识科学的术语表述为“knowledge science”,国内有两种翻译方法,一种为“知识学”,另一种“知识科学”。知识学主要是由哲学、社会学和部分图书情报学学者所使用的术语,知识科学主要是由知识工程学、部分哲学、图书情报学学者所使用的术语。我国哲学学者王玖兴把费希特提出的“knowledge science”翻译为“知识学”,但究其意义,费希特的知识学是探讨了自我如何行动以建立自我本身从而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实际上是一部意识发生史。所涉及的知识活动范畴过于狭隘,与本研究所要研究的知识科学术语概念范畴不符。图书情报学学者彭修义、柯平、马榕庆等与社会学学者石倬英、郭强所使用的术语“知识学”,其描述客体包含了各种知识与知识活动,其对应的概念应为知识与学科,即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审视知识与知识活动研究。哲学学者何云峰、情报学学者王知津、知识工程学者陆汝钤、史忠植、科学学学者王绪琨等则采用了“知识科学”的术语。其描述客体也是知识与知识活动,其对应的概念也为知识与学科。可见,除了费希特、王玖兴、郭大为等学者所使用的“知识学”的术语的含义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外,无论是翻译成“知识学”还是翻译成“知识科学”其描述客体与对应概念都是基本类似的。所以,本研究所提出的知识科学术语的描述客体是知识与知识活动,其概念包括两个:知识与学科。

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学”与“科学”这两个词汇哪个更适于描述“学科”这个概念。“学”作为名词通常用于各个具体学科的名称。科学这个词,不论是英文的“Science”,还是德文的“Wissenschaft”,都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是产生知识的一种生产性活动和生产性制度。一门学科能否得到国际认可却需要具备学术可靠性、知识的主旨和内容的恰当性等特征。用“科学”来对应“学科”更能够突出“学科”的这些特征。综上所述,目前“知识学”与“知识科学”这两个术语处于混用状态,笔者认为“知识科学”这个术语更适合,并将其贯穿到本文之中。

2 知识科学的内涵

2.1知识科学内涵的元素选择

首先需要界定一下知识科学的内涵所包含的基本元素。何云峰认为知识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知识发展及其价值问题的科学。[2]刘邦凡认为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为具体研究对象的科学。[3]石倬英、郭强认为现代知识科学,要对知识现象做哲学的、经济的、法律的、地理的以及历史的系统考察分析,是以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及其共同那个本质、特点、方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对象的介乎具体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4]陈清硕提出知识科学是一门研究知识的本质、规律、功用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5]王绪琨提出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门类。[6]史忠植认为知识科学研究以知识为对象的基本问题。[7]彭修义认为知识科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知识的科学。[8]马榕庆提出知识科学是一门研究一切知识门类的综合性学科。[9]Chaim Zines认为知识科学主要关注人类知识的元知识方面,有其是知识的技术问题和协调作用,通过研究各种有利于知识存取的现象、物体和条件,建立人类的知识,从而引领人们获取所需的知识。准确的说,知识科学是建构人类知识的元知识基础领域群中的一员。[10]王知津同意Zines的观点。柯平认为知识科学是关于知识与知识活动的科学,是研究知识的本质与功能,知识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知识生产、加工、组织、传播、利用等一系列知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类社会的知识记忆与创新提供保障,并作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11]

本研究对何云峰、柯平等重要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知识科学内涵的界定中所涉及的元素进行分析归纳,见表1。

表1 据文献调查知识科学内涵的界定所包含的元素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1对于知识科学内涵的界定,在10种相关论述中,研究客体有10人论述,学科性质有4人论述,相关学科有2人论述,研究层面有2人论述,研究目的有2人论述。可以看出,研究客体与学科性质是基本的描述元素,研究层面、相关学科与研究目的可作为辅助描述元素。为了全面起见,本研究从这五个元素出发来描述知识科学的内涵。

2.2知识科学内涵的元素阐释

2.2.1知识科学的研究客体

顾名思义,知识应该是知识科学的研究客体。但各个学科对于知识认识各不相同,哲学等人文科学传统认为知识是经过确证的真信念,强调知识的唯一性、正确性和宏大性。而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则强调了知识与知识活动的多样性,包括知识的存储载体、知识与其他事物的互动、知识人的心理机制等的多样性。而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则强调了能够为计算机所处理的知识形态。除了静态的知识,动态的知识活动也是各学科的关注焦点之一,哲学等人文学科主要关注知识的生产环节,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学科主要关注知识建构、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活动,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则主要关注知识组织、知识发现、知识重用等活动。作为知识科学研究客体的知识与知识活动要更为复杂、全面一些,包括各种存在形态的知识与各类知识活动。其中知识的存在形态包括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类型、知识载体、知识组织的机构和制度、知识的利用者、知识的共享方式和利用机制与知识创新方式七要素。知识活动则包括了从知识生产开始,经过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直至知识利用、评估的所有知识活动。

2.2.2知识科学的学科性质

当代科学一般可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三大类,而在这三类学科中均有涉及知识域的研究,知识科学与之均有一定的关联,因此,知识科学划归综合交叉学科较为合适,它和哲学等人文科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与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均有一定交叉,并按照自己的理论与技术逻辑从其它学科撷取有用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加以梳理,形成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2.2.3知识科学的研究层面

关于知识与知识活动,哲学等人文科学主要从基础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主要从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计算机等自然科学主要从技术、应用层面进行研究。从各学科来看,理论研究又可以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具体到知识科学如哲学对于知识本质的研究应属于基础理论,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等可划分到应用理论的范畴。与理论研究相对应,技术研究也可分为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如本体、语义网等是现在与将来重点应用的基础知识技术,可在各知识系统中广泛应用,而基于本体或语义网的知识管理系统、知识检索技术等则可视为应用技术。因此,从具体应用出发围绕着某些具体知识域可从相关应用理论与技术中撷取重要素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直接推动具体知识活动的开展。知识科学既然要对知识与知识活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就应该从理论、技术、应用三个研究层面全面进行研究才能够实现研究目的。

2.2.4知识科学的相关学科

既然是综合交叉科学,知识科学的相关学科则极为广泛,包括了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各类学科。其中与哲学的相交点在于知识论的研究,与社会学的相交点在于知识社会学研究,与管理学的相交点在于知识管理研究,与经济学的相交点在于知识经济研究、知识生产研究等,与传播学的相交点在于知识传播研究,与教育学的相交点在于知识建构,与心理学的相交点在于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交点在于知识库、知识发现、人工智能研究等。

2.2.5知识科学的研究目的

知识科学的研究目的包括三点:对于知识与知识世界的系统、全面的认识,推动知识工程、知识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实现对于人们知识活动的有效指导。

2.3知识科学的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所界定的知识科学内涵为: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存在形态的知识与各类知识活动从理论、技术与应用层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的综合交叉学科,它与各门涉及知识研究的学科都有关联,但对知识的研究更为全面,能为包括图书情报学在内的各门具体学科提供宏观的理论指导和基本的技术支持,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于知识与知识世界的系统、全面的认识和对人们知识活动的有效指导。

3 知识科学的特征

3.1核心概念的突出性

知识科学以知识为核心概念,围绕着静态的的社会知识、组织知识、个人知识等与动态的知识生产、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活动来建立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相对于哲学等人文科学、图书情报学等社会科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其核心概念非常明确,且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贯穿于该学科研究的始终,是名副其实的研究核心。如西方哲学传统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与伦理学,后来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美学等分支学科,其核心概念较为分散。图书情报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了图书馆、情报、信息、知识等,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则随着技术的进展也多种多样。而知识科学的各种可能的分支学科诸如知识管理学、知识社会学等其核心概念则较为一致,均为知识。核心概念的突出性可以视为知识科学的特征之一。

3.2相关研究成果分布的广泛性

既然知识科学以知识为核心概念,围绕着知识与知识活动开展相关研究,那么各门学科中凡是涉及到知识研究的学科都可视为知识科学的相关学科之一。如作为人文科学之一的哲学,其知识论研究是其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围绕着知识的生成过程与本质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探讨。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经济学则对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生产、知识消费等活动的经济本质分析等知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计算机科学则对知识发现、人工智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同样作为综合交叉学科之一的信息科学也关注了信息与知识的关联与相互转化问题,也可视为知识科学的相关研究。知识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涉及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以及其他的综合交叉学科。知识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分布的广泛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3.3学科体系的复杂性

围绕着知识这个核心概念,广泛吸取相关研究成果的精华,知识科学体系的构建就提上了研究议程。然而知识科学体系的构建却要复杂的多,首先,各学科对于知识的认识千差万别,对于同一知识活动的认识也从不同视角各自构建了不同理论与技术体系,要在知识科学的大框架下有机统一起来难度较大。其次,关于知识科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差别较大。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综合的思路,即将各学科知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有机的梳理、整合构建知识科学学科体系;另一种是问题导向的思路,即从社会各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涉及到知识的现实问题入手,根据对问题的分析与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的要求来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中撷取有用的研究成果,通过改造、整合等实现知识科学体系的构建。当然还有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单一学科的视角进行的学科体系构建。因此,知识科学学科体系相对其他学科更为复杂,可视为其特征之一。

3.4与社会知识活动密切相关性

知识科学既然以知识活动为研究客体之一,就不能仅仅从理论上加以探讨,而要对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各种知识活动加以有效的甄别、分析,在实证的基础之上融合各学科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各种知识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抽象的理论模型、具体的技术方案或全面的应对策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知识科学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即使是对知识的本质这种较为抽象的知识问题,也需要“对具体的知识概念如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术知识、人际知识、核心知识、过期知识等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及结合知识活动的知识概念研究,既有具体的分析,也有整体的抽象,既有微观的阐释,又有宏观的把握。”[12]对于其他如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等热门知识活动,实证研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从问题导向的知识科学体系构建思路出发,更要密切关注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各种具体知识活动,分析其内在机理、运行机制等问题,再结合若干抽象理论模型来实现对其的理论升华。知识科学研究与社会知识活动密切相关。

〔1〕冯志伟.术语学的概念系统与知识本体[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1):9-15

〔2〕何云峰.建构知识科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门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1):80-83

〔3〕刘邦凡.什么是知识学[EB/OL].[2015-11-19].http://column.bokee.com/82712.html

〔4〕石倬英,郭强.现代知识学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2):20-26

〔5〕陈清硕.现代知识学的发现:知识的人类生态学化[J].知识工程,1991(4):17-20,6

〔6〕王绪琨等.知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2):15-20

〔7〕史忠植.知识科学[EB/QL].[2015-05-20].http://www.intsci.ac.cn/research/knowledge science.html

〔8〕彭修义.关于开展“知识学”研究的建议[J].图书馆学通讯,1981(3):85-88

〔9〕马榕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深入与知识学——再论知识学的研究[J].福建图书馆学刊,1989(4):18-20

〔10〕Chaim Zines.Redefining information science: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to “knowledge science”[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6,61(4):447-461

〔11〕柯平.知识学研究导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6(4):6-10,34

〔12〕柯平.21世纪知识学研究的目标与任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9,(1):40-45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Science

Yang YiGong Jian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science ter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science from five aspects, that is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level, subject nature, related discipline and research aim.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s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science, that is the prominence of core concept,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related research findings, the complexity of subject system and the close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knowledge activity.

Knowledge science; Knowledge nature; Knowledge activ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YJC630343)成果之一。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基于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之一。

G201

A

杨溢(1977-),男,河南新乡人,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龚剑(1972-),女,苗族,贵州思南人,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客体术语哲学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著作权客体的演变
论著作权客体的演变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晾衣哲学
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