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多平台模式的设计与开发

2016-04-12 03:32张合斌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

张合斌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高等教育与教学

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多平台模式的设计与开发

张合斌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精品开放课程在建设初期的静态单一网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然而随着媒介的多样化和学生媒介接触度提高,单一网站难以满足当前需要,严重制约课程应用效果。根据新媒介的传播特性,提出对新媒介教育化“改造”的思路来丰富精品开放课程,使其尽可能支撑精品开放课程实现多平台化,并对多平台模式下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设计原则、设计结构、开发流程等进行探索。

精品开放课程;多平台模式;目标与原则;结构设计;开发流程

一、引言

追根溯源,网络课程或多媒体课程是最早对课程资源网络化的叫法。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提出“精品课程”的概念,开启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序幕,自此之后,各学科门类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在长达8年时间内,精品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面向互联网大发展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其中也伴随有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对国内教育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资源的冲击。2011年10月,教育部提出“精品开放课程”的概念,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是“精品课程”的新名称,所构建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体系包括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两大类。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了1000余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余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十余年来,全国各省份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要求,进行了精品课程及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工程提供了支撑。对河南省而言,2003年首次进行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2012年开始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截至2015年底共立项建设精品开放课程996门,加上全省各级各类高校的校本精品课程,已经累计达到3200多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精品开放课程体系。

二、从“精品课程”到“精品开放课程”的变化之道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快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方面打破了封闭排他的世界格局,使开放共享的观念得以深入到各个领域;另一方面社会要保持进步就要不断创新,要实现创新,就要求信息的沟通共享。在此大环境下,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在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兴起。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肇始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 Open Course Ware)。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前副校长查尔斯·威斯特教授通过《纽约时报》表示将通过网络逐步免费对外开放MIT的优质课程,正式启动开放课件运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在此之后开放教育资源的理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广泛实践,OER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开展。2003年,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启动,所形成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布局,正是对世界范围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积极呼应。2010年起,网易、新浪、腾讯、百度百科、凤凰网、人人影视等国内媒体网站纷纷开设“公开课”专题网,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使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抑或课程资源渴求倍增,更使知识共享的理念普及开来。在此潮流下,精品课程必然要走出高校面向公众,开放教育资源,传播信息分享知识。因此,2011年国家教育部将进行了8年的“精品课程”工程提升为“精品开放课程”,开通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icourses“爱课程”网站,迈出了国家精品教育资源面向公众开放与共享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部2003年提出的“精品课程”还是2011年提出的“精品开放课程”,均是较好顺应了世界潮流,也适应了时代要求,而且更可视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不断建设与提升。之所以由原来的单一的“精品课程”扩展到由“大学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等所组成的“精品开放课程”的大体系,主要是要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部在2011年的实施意见中非常明确地提出,精品开放课程受众要扩展到全社会,课程建设思路要创新机制并与国内主流门户网站合作,课程建设过程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等相关新媒体技术,课程资源要达到真正的共建共享等。以上的实施意见对近年各省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在2011年之后的5年内,较多省份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基本围绕改造与创新两个层面进行,其一是对原有省级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使之能够适应新环境与新要求;其二是以新思路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三种类型的“精品开放课程”。

三、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观略

尽管各省已经在着力推进原有省级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然而效果并不显著。笔者在河南省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各类大学的网站上试用了近100门精品开放课程,同时着重对本校、省级、国家级三个层面的50余门课程进行一年的观察与试用,结果发现:精品开放课程的网站基本有两个部分组成,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申报网站多为静态网站,课程网站多为动态网站,在评审阶段更新互动较多,评审之后更新互动几乎没有,校内的应用如此,更不用说社会传播效果了,表现出来“五重五轻”特征,具体是“申报、界面、资源采集、教师、建设”层面“重”“应用、功能、信息整合、学生、开发”层面“轻”。以上特征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固然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初衷相违背,但课程网站平台过于单一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我国,在1990年逐步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2000年以后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教育教学大环境、对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对课程呈现等等都产生了具体细致的影响。2005年新媒体的应用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媒介接触度很高,对各类网站的访问更是平常之事。学生较多访问并停留较长时间的网站基本具备以下的特征: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平台多样。反观初期的精品开放课程,却是静态网站,单一平台,很少更新,很少互动等。既使在新媒体应用如此普遍的今天,部分精品开放课程依然以此思路进行课程建设开发,其课程网站辅助教学效果不佳,更是影响课程价值的发挥。

新型社会化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较多的便利途径,因此在尽可能不改变教育信息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应用社会化媒介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扩展,使课程网站以站群形态呈现。课程申报网站为申报资源展示网站,课程博客为外网展示平台,课程播客为视频资源或课程视频教学展播平台,课程微博微信客户端为WAP端课程教学学习兼课程交互平台,RSS为课程CMS系统提供课程资源的拓展及自动更新,XML从底层对课程资源共享提供支持。所有网站可通过XML进行资源共享链接。这样,多平台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弥补了单一平台精品开放课程的不足,将全方位呈现出课程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精品开放课程站群的活力,提高了精品开放课程的应用价值。

四、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参考CELTS系列标准,结合精品开放课程在应用上的内在需求和新媒介传播技术理念的特点,多平台模式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总体上可以达到的总体目标为:课程信息传播功能突出,课程教学学习资源自增长有序有法,课程资源基本操作简单,课程网站平台管理方便,师生交互通畅便捷,支撑教学学习效果显著,教育传播媒介特色突显等。

所谓课程信息传播功能突出,是指无论精品开放课程有多少平台支撑和有多少形式展示,对精品开放课程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辅助教师和学生学习,这是其课程功能所规定的,也是不可改变的,所有平台支撑和形式展示的要素均要为该功能的实现而作出取舍。课程资源增长有序有法是指课程资源的增长模式应当由教师添加、学生添加、网民订阅等形式来实现增长,而且资源遴选上要根据课程的需要而定,有系统化制度和课程知识管理体系来规范指导日常资源管理,由教师最终审核确定是否显示。课程资源操作使用简单,是指学生对资源的读取如同浏览网络媒体的网页一样便捷,应当使文字图片视音频资源的显示样式网媒化而非课程资源条目的罗列。课程平台管理简洁,是指课程所有平台管理依照网络媒体通用的CMS内容管理系统的模式运作,为前后台用户管理模式,按照不同级别赋予用户不同权限,同时在管理页面尽可能简明扼要而非复杂的功能展示。师生交互通畅便捷,是指在多平台的支撑下,运用即时通讯组件技术、SNS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台、WAP无线网络平台实现精品开放课程网站24小时不间断的交互支持,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最为及时的解答和响应。支撑教学学习效果显著是指精品开放课程最终目标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不仅表现在学生的课程成绩提高上,而且还应当表现在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上,应当在精品开放课程的平台上有测验学生能力水平的模块。教育传播媒介特色突显是指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深入到较高层次后,把与该精品开放课程有关的该学科体系中其他精品开放课程进行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学科群知识学习平台,达到教育教学信息的组合传播,使精品开放课程平台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教育媒介传播的特色。

五、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原则

结合总体目标的要求对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站群的建设原则为:教育化原则、系统化原则、功能分离原则、模块独立原则、信息规范原则、媒介化原则。

教育化原则要求多平台模式下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必须遵循课程功能第一、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功能第二的基本准则,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课程,必须以方便教师知识传授和学习者学习为主要建设目的。系统化原则是指把精品开放课程的多平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界定为教育教学类web应用程序设计开发的过程,因此要引进软件工程学中系统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来规范整体设计和开发流程,为多平台的系统开发与应用提供系统指导。功能分离原则是指多平台中各平台信息展示功能与信息管理功能必须相对分离,有明显层次感,这也是基于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平台的系统安全角度的分离。模块独立原则要求多平台模式下各平台功能要相对独立,实现功能模块化,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展示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实现,有线网络传播与无线网络传播亦有不同功能模块实现。信息规范原则,首先要求各平台信息输入要规范,如每篇文章的字数、关键词数量、图片文件大小格式、音频文件大小格式、视频的大小格式等要规范。其次在内容页面的最终显示的文字图片视音频等输出信息也要有具体的规定。再次要求各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的信息的相对输入与输出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既有详尽的输出参数要求,又要有详尽的输入参数规定,实现模块对接既规范又简洁。最后一个原则是媒介化,尽管精品开放课程必须有课程知识性的内在要求,但是可以在课程内在基本要求得到满足与实现的基础上,适当增强教育传播媒介色彩,使多平台模式下精品开放课程中课程知识的教育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情形。

六、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结构设计

在精品开放课程多平台模式的总体目标要求下,遵循相关设计原则构建其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图。精品开放课程多平台结构的整体设计中,核心任务是构建CELTS所定义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也即内网网站建设、外网平台初步设计及实现、内外网上课程学习基础资源添加与整理。在其中,新媒介的应用在于精品开放课程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和资源内容展示方式的多元化。因此,采取自下而上的“数据资源层+中间层+信息展示层”的结构进行精品开放课程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整个功能结构图分为三层,其中数据资源层实现各平台的信息资源管理及整合,中间层实现数据资源的衔接和供给,信息展示层实现精品开放课程信息呈现,包含多平台的界面信息呈现,各平台相对分离的界面信息呈现等。

在数据资源层设计中采用校园内网、课程播客网(优酷等)、课程文库(百度文库、新浪爱问资料、百度云盘等)、RSS订阅资源、平台采集资源等五种形式管理。其中,校园内网上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网络资源的安全性和资源存储空间的可增长性,其他四种形式基于Internet的便利性,使用免费网络存储空间来存放课程资源,如RSS订阅采用索引内容的形式,平台采集采用内容远程读取的形式都较为便捷。

中间层实现数据资源的衔接和供给,既可以把校园内网资源直接供给于在校园内网的申报网站、课程网站、资讯网站等,又可以把数据资源层的资源进行适当XML化,然后其他平台通过RSS订阅的形式使用。

图1 多平台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整体结构设计

在信息展示层,采用“整合平台+若干分离平台”的形式呈现信息。包含多平台的界面信息呈现和各平台相对分离的界面信息呈现,如申报网站、课程网站、资讯网站、wap网站、课程博客、课程文库(文库网盘等)、课程播客(视频网站)、课程维客(课程关键知识库)、教师博客、课程微博、课程微信、课程云平台、课程即时通讯媒介(QQ群、飞信组)、课程应用实时监测网站等等。各外网平台基本采用B/S结构,兼有XML+RSS技术支持。对使用者而言,教师日常管理为主,学生应用为主。校园内网平台的课程申报静态网站、CMS课程网站、资讯网站三个平台应用B/S结构,ASP+Access/SQL体系,在此平台上以教师资源建设为主,学生应用为辅;同时,设定为内网IP进入后台,保证资源安全上传及维护便捷。当然,师生交互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组件、SNS社交网络平台、课程微博、微信、客户端、WAP网站来实现。其中,WAP网站可通过网络媒体的博客平台的教育化改造,借助网络媒体平台自身的WAP化,简单实现课程资源的WAP化。

多平台课程的信息自动抓取汇集与人工分享机制保证信息更新及时,WAP端的群组及相关应用的及时回应学习的各种反馈,为实时呈现课程信息更新而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也提供了具体的可行性。

七、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开发流程

在完成结构设计后,就要进行具体开发,整个开发流程有六个环节组成,如图2所示,具体是:教学设计、资源规划、内网资源建设、内网展示、多平台展示、应用评价。

图2 多平台模式精品开放课程开发制作流程

教学设计部分是课程建设最前端环节,即所谓“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备教法”,在精品开放课程的多平台开发中,除以上“四备”之外还有“备平台、备媒介、备交互、备评价”。前面的“四备”是对具体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后面的“四备”是对作为精品开放课程后进行网络教育的适应性准备。因此教学设计部分必须完成以上“八备”工作。

资源规划环节是精品开放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该部分包含资源的总量设计与内网及延展平台的资源目录的设计,其中资源目录设计中要包含对资源的级别、类型、大小、来源、数量、可靠性、相关度、使用频次、使用效果等属性的具体界定。

内网资源建设环节是课程申报网站及校内外应用的主要保障。主要包含传统教材教案讲义的数字化,课堂ppt的设计制作,课程教学音频或视频录取转换等,以及完成以上工作后分门别类的归类整理,整理后的资源既有内网的资源,还有将来要嵌入内网平台的外网课程资源的链接等。

内网展示环节主要指内网课程平台的规划选择开发以及课程资源在平台的呈现设计与实现等。其中,内网课程平台的规划选择开发具体指课程网站的选择,如服务器存储空间的配额、CMS类型的选择、文档类型与基本规格、前后端页面的风格化、扩展功能的设计等。课程资源在平台的呈现设计与实现是指平台完成选择及开发后,在前端界面的对相应课程的网络教学的实现,包含教学内容展示方式设计与呈现、课程资源的链接与嵌入、课程交互设计与实现、课程分享设计与实现等。

多平台展示环节是最核心的环节,是指通过XML集合体把数据资源层和信息展示层有机联系起来,在信息展示层多层面、多角度展示课程资源,多角度、多功能辅助网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无论是进行实时网络教学还是非实时的课程交互,或者课程话题讨论、课程作业点评、课程实训、课后复习、专题知识的延伸性学习,甚至带有课程任务研究性学习或课程项目的协作均可在此多平台展示中得以实现。如课程交互就可通过Ajax在任意课程网站指定页面上搭建Web聊天系统来轻松实现。

应用评价环节是指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评价和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中,平台评价应包含对平台适应性评价、利用率评价、对课程教学学习支撑效果评价等。应用平台后教学学习效果评价包含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社会公众对平台感知水平以及使用满意度评价等。

无论如何完美的设计在现实环境下都需要不断完善,多平台的精品开放课程也不例外。在精品开放课程应用中,要不断收集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依据实际的使用效果和监测到的课程各平台访问情况统计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以上六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达到最优化状态。

八、结束语

由于多平台模式下高校精品开放课程设计开发是新的尝试,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如网络媒体web服务或空间服务的不稳定性、微博微信对字数的限制、云平台的安全性、WAP网站在手机终端上UC Web页面上显示效果不佳等,甚至部分制约因素在较长时期是难以克服的,这都影响到精品开放课程多平台效果的发挥。笔者在建设本校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与传播中进行了多平台模式设计,实现了三个平台,实践表明,适当多的平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改善,但多平台模式也增加了教师负担,应用不当可能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之感,因此对平台数量选择一定要根据需要,适当即可。因此,本文对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仅仅进行了类似于软件开发中原型的探索,而在实践中,同属精品开放课程的大学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等各有不同要求,在设计与开发思路上,应当根据多平台精品开放课程原型有所侧重,并进一步完善,在具体课程应用中更要考虑学科课程特点和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

[1]李亚婉.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35-38.

[2]金晶,杨宗凯,吴砥.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中国际标准引用谱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8):49-52.

[3]王朋娇,田金玲,姜强.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86-92.

[4]沈丽燕,赵爱军,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 (11):62-67.

[5]张合斌.新媒体传播视阈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探究[J].新闻界,2011(5):147-149.

[6]张合斌.基于Blog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75-77.

[7]张合斌.网络新媒介传播视阈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多平台建设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77-180.

[8]王帆.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4-19.

[9]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在如何变革教育[M].焦建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9-34.

[10]河南省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http://218.28.34.15/www/ hnsgxjpzygxk/index.html[EB/OL].2016年5月1日.

(责任编辑:樊霞)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4.014

G642.3

A

2096-2452(2016)04-0073-05

2016-07-02

张合斌(1980-),男,河南内乡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精品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心经精品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