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华
(1.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2.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维吾尔语情态范畴刍议
方晓华1,2
(1.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2.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情态是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义范畴,维吾尔语中有丰富的情态表达方式。文章分析了维吾尔语中情态系统的各种表达形式,包括情态词、名词的主观评价形式、专门表达情态的语法形式和含有情态意义的语法形式、句法形式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维吾尔语中专门用来表达情态意义的动词语法形式,确立维吾尔语动词的情态语法范畴,分析了动词情态语法范畴的主观评价形式和客观评价形式,对各种形式的意义和用法作了区分。
维吾尔语;情态范畴;动词
情态是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话题,研究历史悠久,但三者研究的目的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语言学将情态作为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说话人附加在语句内容之上的主观的看法和态度,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具备的一种建构交际语境的手段。”①
交际中的语句包含三项内容:一是语句内容;二是说话人对语句内容的主观态度;三是说话人对交际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态度。②后二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态。一般来说,语言的每一个句子都有情态意义,情态是语言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上,几乎所有语言学流派都对情态进行过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论及情态问题。自20世纪60-70年代起,情态研究一直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对于句法学、认知语义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篇章语言学等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了解语言情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掌握情态的用法,便能更准确、更得体、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言语,也能更好地探索语篇的情态意义。
但是,由于情态本身的复杂性及研究者的目标不一致,迄今为止,对情态的定义、情态的语义类型、不同情态语义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态语义系统都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语言学认定情态属于语义范畴,对情态的研究大多数是从语义角度着手,探索表达情态意义的不同的手段,包括专门的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助词研究,还有用重音、语调等韵律手段表达情态,有些语言还可以通过动词本身的屈折变化来表达各种情态意义。这么多毫无关系、不同层次的表达手段,很难构建起统一的情态系统。这也是目前语言学界对情态的研究成果多,分歧也大的原因。
维吾尔语作为黏着语类型,其情态意义和表达手段自有不同于西方语言和汉语的特征。我们在研究维吾尔语的过程中,发现维吾尔语非常重视语言表达的主观感受,并把这种主观感受明确地表现于语句之中,形成多种表达情态的手段和维吾尔语特有的涉及情态的语法范畴,比如名词的人称范畴、名词的主观评价形式、形容词级的语法范畴、动词式的范畴、语气范畴和句法形式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词汇形式表达,比如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语气词等也是常用的表达手段。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讨论维吾尔语的情态系统,鉴于维吾尔语动词有专门表达情态意义的语法形式,特提出维吾尔语动词的语法范畴——情态范畴,匡正以往研究者对这些语法形式的认识。
为了说明情态问题,我们先看几个汉语的例句:
(1)我命令你回教室上课。
(2)你必须回教室上课。
(3)回教室上课吧。
(4)请回教室上课。
(5)你能不能回教室上课?
(6)回教室上课,好吗?
这六个语句所传达的语句内容是一致的,都是让听话人“回教室上课”,但说话人是以不同的态度来表达这一内容的。例(1)是把语句作为一个命题来陈述;例(2)-(4)是用语句来发出指令,自然每句话的命令态度也有所不同;例(5)(6)是以提问的方式,委婉地请听话人实施行为。这些语句都包含了说话人对听话人实施行为的可能性、必然性和期待性所持的态度,这些语言手段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语言学中的“情态(Modality)”。所谓“情态”就是说话人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同时也传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比如不同的礼貌、尊重程度。
(一)情态的定义
由于情态意义复杂,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不同的看法,对它下不同的定义。因此关于情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家认可的定义。
里昂(Lyons)较早从语义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观察了英语的情态问题。他尝试给情态下了多个定义,讨论了认识情态与道义情态中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概念,分析了认识情态与事实性(Factivity)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时态(Tense)与情态的关系。他还提出了主观情态与客观情态的概念。里昂(Lyons)对情态的研究对后来学者的情态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认为他的情态研究为后来的自然语言的情态研究提供了一个起点和基础。
拜比(Bybee)从语义学角度把情态看成语义类型的语言表达手段,认为情态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语义类型”,它的功能是在语义值上最中性(Neutral)的句子命题上加上补充和额外的意义。这种语义类型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到祈愿、愿望、目的、假定、可能、义务、怀疑、劝告和感叹等。
珀金斯(Perkins)则把情态解释为介于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语义系统,他把情态定义为可能世界,是一个事件或命题成立或不成立所处的概念语境,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假设事件在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中是成立或不成立的,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如果情况不是这样的话,又会是怎样的。”
夸克(Quirk)等把情态定义为一个句子的语义的限制成分,它反映了说话人对命题成立可能性的判断。
里昂(Lyons)、帕尔默(Palmer)等从句法学层面把情态归为句法层上的修饰限制性成分,如说话人态度或观点的语法表达手段;福勒(Fowler)认为情态反映了说话人对所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体现了说话人话语的主观性。情态是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写的情境的观点或态度;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表现或语句中的那些主观性特征。
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编著的《现代语言学词典》将情态概括为“由动词和相关范畴表示的语气的对立”③。
哈杜默德·布斯曼(Bussmann)编著的《语言学词典》给情态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情态表示说话人对所说话语内容的态度。它不仅指形态上构成的语气,如陈述、虚拟和祈使语气,还可以是不同的语句类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与情景因素相配合,情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形式和词汇手段来实现:(1)动词的形态语气;(2)词汇,如句子性状语,情态助动词;(3)句法手段,如用would和have to所作的解释结构。④这个定义反映了当前对情态意义的主要认识,我们可以得出表达情态的方式可分为三种:词汇上的、形态上的和句法上的。词汇包括说话者的态度及用于判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情态小品词等;形态是指动词的叙述方式,如直陈式、虚拟式和命令式等;句法是指句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表意、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韩礼德(Halliday)将情态与归一度(Polarity)联系到一起,认为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元功能是指语言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和对其他事物的推断等功能,他认为情态指的是“是”与“否”两极之间的意义中间状态,即肯定与否定意义之间的区域,涉及语篇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话人的态度和行为。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将人际意义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中心内容之一,并认为语篇的人际功能承载了很重的语义负荷,一般都是由情态系统体现的。
尽管研究者的具体定义不同,但其定义中都包含可能性与必然性、说话人的观点与态度、命题的限制部分等因素。因此,可以把情态看成说话人对句子表示的命题的真值或事件的现实性状态所表达的主观态度,即表示说话人对谈话内容的看法或态度,还包括说话人对参与交际的双方的态度等。
(二)情态的类型
和情态的定义一样,研究者也对情态做了不同的分类。
夸克(Quirk)等把情态分为外在情态与内在情态。
拜比(Bybee)认为情态包括认识情态、施事取向情态、说话人取向情态。认识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值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或者说,它表达说话人对一个情境出现的可能性的判断。也可以把认识情态看作是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即他对有关情境的事实性信念的确定性,包括不确定的推测、以可得到的证据为基础的推断、以常识为基础的推论的假设等。
里昂(Lyons)将情态分成两类,认知情态(表说话者知道或相信的信息),义务情态(表负有道义责任的主事可能或必须完成的事件,即要求或允许的含意)。
帕尔默(Palmer)以英语情态动词为研究对象,将情态分为认识情态、道义情态与动力情态三类。认识情态的力量来自于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道义情态的力量来自于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包括准则、法律、规章和道德、价值观及人与人的社会地位关系等;动力情态的力量来自于物质世界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意志、计划、喜好等心理因素。由于帕尔默(Palmer)不仅深入地分析了英语的情态动词,而且在掌握大量不同类型语言(包括汉语)中有关情态材料的基础上,对人类语言中的情态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因而其结论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
下面以汉语的句子来解释三类情态:
(1)他现在可能在家。
(2)他现在应该在家。
(3)他现在一定在家。
三句都是陈述句,表达的命题完全相同,但说话人对该命题是否为“真”持有不同的态度,“可能”“应该”“一定”依次表达了说话人肯定态度的加深,它们表达的意义属于认识情态。
你现在可以在家。
你现在应该在家。
你现在必须在家!
三句都是祈使句,用来指令听话人执行“在家”这个行为,“可以”“应该”“必须”分别说明了说话人在多大程度上要求听话人执行“现在在家”这一行为,它们表达的意义属于道义情态。
他能在家学习。
他愿意在家学习。
这两句说明句子主语的能力和愿望,属于动力情态,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无关。但它整体上与上述两类情态在语法形式上一致,所以也可以归于情态研究。
如上所述,维吾尔语比较重视语句中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运用词汇、形态、句法等多种手段来表示情态范畴。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⑤但研究维吾尔语的情态范畴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一)维吾尔语情态范畴表达手段的不同层面
情态是属于语义范畴的问题,研究者多从情态表达的形式着手来研究情态意义,由于许多语言中没有专门表示情态的语法范畴,因此,英语、汉语的情态研究往往落实到情态动词的研究上。
维吾尔语中表达情态的手段多样,我们可以把这些手段粗略地划分为如下几类:
2.名词的主观评价形式⑥:维吾尔语的名词后可以加一些词缀,从主观认识上缩小原词义或增添表爱色彩,这些词缀既不是构词词缀,也不是词形变化词缀,专门用来表达情态意义。如:kitɑb“小册子”,qoziɑq“羊羔”,kølk“水塘、水池子”,tursunɑn“吐尔逊江”,mmt ɑkɑ“买买提大哥”,rbijm“热比娅”,sɑnijɑpɑ“沙尼亚大婶”。
3.语法形式或语法范畴:名词的人称形式、动词的人称形式、形容词的级、动词的时—语气、体、式等范畴。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语法形式或范畴主要是表达相关的语法意义,同时含有情态意义,并不是专门用来表达情态意义的。
(二)情态与语气、式的区别
与维吾尔语情态直接相关的有两个语法范畴,一个是“语气”,一个是“情态”。有学者认为维吾尔语的动词有四种语气(有人翻译为“式”,这就和“陈述式、祈使式、虚拟式”的“式”重合,故笔者把它译为“语气”),即直接陈述语气、间接陈述语气、转述语气和不定语气。“语气”是“指说话人对所陈述的内容的报道方式”⑦,四种语气有专门的系动词作为其表现形式,表达说话人对所陈述内容的特定陈述方式。当然这些语气形式也含有某种情态色彩,特别是不定语气,但语气与情态还是有区别的。
在西方语言中,情态(Modality)这个词来源于“语气”(Mood),但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表示,说明二者是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在西方语言中,语气是指动词为区别说话人对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事件或状态所持的不同态度而发生的形态变化,属于语法范畴,有人把它翻译为“式”,如陈述式、祈使式、虚拟式等。语气是表达情态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情态是指说话人对命题、语句内容以及听话人的看法或态度,它不是一种语法范畴,而是一种意念范畴。研究者对语言的情态研究,大多数也是从意义的表现形式着手。
但是,我们研究发现,维吾尔语动词有专用语法形式表达情态的。因而,笔者在《现代维吾尔语教程》一书中提出维吾尔语动词的情态语法范畴,指“用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动作实现的能力、可能性的主客观评价,亦即说话人对动作实现情况所持的态度。”⑧
其实,这一语法形式研究者早已发现,但都没有把它归结成情态范畴。以往的有些研究者都把动词后加ɑlɑl构成的形式称为“能动式”或“能动体”。“能动式”“能动体”的提法仍有待商榷,“能动”是说这种形式的意义,但这种形式加在动词词干上,并不是词尾形式,不能成为“式”。至于说到“体”,语法学界公认是指动作进行的方式或状态,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是由副动词和助动词结合表示的。我们所说的这一形式固然也是由副动词加助动词构成的,但它不表示“体”的意义,而是指主体完成动作的可能性和能力,是说话人的主观报道态度,不宜看成动词的“体”。所以,应该把它们确定为情态语法范畴。
(三)语法范畴的形式问题
确定一个语言的语法范畴,要根据该语言的事实,看该语言中是否存在一个含两项或多项的语义同类,彼此对立,形成对立统一体。
我们将维吾尔语的动词形态进行分析后,便会发现凡动词词根带有词缀ɑlɑl的形式都表示其动作或状态具有“有能力做动作”的语法意义,凡不含该词缀的,就不表示这种意义。这样,维吾尔语动词的情态语法范畴是专门用来表示主体是否具有实现动作能力的,它包含以为形态区分标记的两个子范畴——有标记的情态及无标记的非情态。
以往维吾尔语语法研究,多囿于传统观念,认为维吾尔语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加词缀,属于综合形式。其实一种语言的语法形式可以有综合形式和分析形式两种,比如英语的时、形容词的级。维吾尔语动词的体也有综合形式和分析形式两种。所谓分析形式,即两部分不连写,保留词的形式,但其中一部分已经虚化,只标示两部分结合以后的语法意义。
维吾尔语动词的情态形式都来源于副动词和助动词的结合,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种形式已经演变成综合形式,而且愈来愈像加词缀构成;还有一种分析形式,如:kørɡili bolidu“可以看”,两部分依然保留各自的形式,但各自的形式都有限制,不那么自由,比如副动词就不能有否定形式,助动词bol-永远只用将来时形式,不能有其他时态的形式。总之,它们要结合成整体才能表示对动作可能性的评价,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都通过助动词bol-来表示。和综合情态形式不一样的是,它们采用了分析形式,保留副动词或动词的虚拟式、助动词的独立形式。
我们之所以把它们看成是动词情态范畴的分析形式,在于它们是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就表示情态意义,分开就不表示情态意义;凡要表示情态意义只能采用这种分析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副动词或虚拟式都不具备独立的意义和使用价值,和二者原有的形式和意义完全不一样。
像这种以综合形式与分析形式共同表示一种语法范畴的不仅有情态范畴,动词的体范畴、语气-时态范畴中也可以见到。法国语言学家梅耶(Meillet)提出了语法化这一概念,主要关注语法成分和语法结构的形成与使用情况。“语法化”实际上等于中国人提出的“实词虚化”这一术语。特定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相宜性是一个实词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以此来分析维吾尔语动词的情态,可以看到上述两种分析情态形式中,助动词bol-已经语法化或虚化,已不是一个独立的动词,不具备独立使用能力,意义上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前面的副动词或动词的虚拟式一起共同表示情态意义。
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有必要把所谓“能动式(体)”和与它相似的表达方式归结到一起,构成维吾尔语动词另一个语法范畴——情态范畴。
一般来说,说话人在言语中使用动词时,必须在时态、情态、式态、体态、语态这五大范畴中作出选择。但是,一旦选择情态范畴以后,对动词的其他范畴就会有所限制。由于情态语法范畴主要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动作或状态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能力的估判,通常只以说话时刻为直接参照点,强调动作实现的能力和可能性,因而具有更鲜明的指别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只适合用将来时形式,而不能用现在时形式或极少用过去时形式。这也是情态语义对动词情态范畴的限定。
(四)主观性情态与客观性情态
情态意义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韩礼德(Halliday)称其为“取向(Orien-tation)”。主观性与客观性以及价值观是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最明显的内容。说话者通过情态系统来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所涉及的程度,他可以明确地表明某个观点是他自己的意见,即通过情态来表现评价的主观性,按评价的可能性程度由大至小排列,其顺序为:有把握的判断、没有把握的推测。概括地说,它们都是说话者对命题真实性(动作实现的可能性)所表现的信心程度。
客观性情态是指说话人使自己的观点客观化,使听话人看起来客观自然。例如:u jɑzɑlɑjdu“他能够写”是说话人对主体写的能力的主观判断;u jɑzili bolidu“他可以写”是根据客观情况认为他具备写的可能性,是一种客观推论,因而口气和缓而客观自然。很显然,前一种形式的语气强烈,表明说话人的相当“肯定”和“武断”;而后一句仅仅表示说话人的“推断”,语气温和。在言语交流中情态值(Val-ue)的高低同礼貌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从以上的分析表明,情态值越高,说话人对于命题所持的态度就越是趋于肯定。相反,情态值越低,话语的语气就越委婉,听话人对是否顺从于说话人的意志就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给别人一点面子。
情态的主客观性同礼貌有关系。如果说话人希望使用相同价值的情态表达方式,而又不至于使人听起来感到不够礼貌,他一般会采用客观性的情态表达。具有客观性的情态表达使对方不会感到拘束或压力。这样就能给听话人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听话人有更多的空间对话语效度进行争论。
以上是我们确定维吾尔语动词情态语法范畴的依据。
维吾尔语动词的情态语法范畴分为主观性情态和客观性情态两类:
(一)主观性情态
这是说话人对主体有无完成该动作的能力和可能性的一种主观评价。由动词词根后加ɑlɑ-(l-)jɑlɑ-(jl-)构成,一般语法书称为能动式或能动体。
主观性情态形式的特点是,它是一种词中形式,通过加词缀的方式表达。词缀ɑlɑ-(l-)jɑlɑ-(jl-)来源于副动词加助动词ɑl-构成。从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种非推测性的用法,表示说话人对主体是否具有实施动作的能力的肯定评价。正因为是一种主观评价,所以一般只有将来时形式,不用现在时形式,少用过去时形式。例如:
到了明年,我们就能完全供应全县了。
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我继续革命。
在上述两例中,动词的主观性情态形式表示说话人认为主体“有能力供应全县”和“不能够影响我革命”,强调说话人的主观看法(愿望)。
(二)客观性情态
说话人根据客观的条件或实际情况对动作是否能够实现作一种客观评价,亦即动作是否能够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客观情况、客观条件是否能够允许动作的实施。
客观性情态A
kørɡili bolmɑjdu不能看
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不可挽回的错误。
即使不去那边,在自己的家乡也可以获得荣誉啊!
这是用分析形式表示可能性情态意义,即说话人根据客观情况、客观条件对动作能否实现做出判断。
维吾尔语的副动词形式通常是不能独立使用的,除了与助动词结合表示“体”的意义外,还可以和主动词结合,表示主动词所涉及的动作的辅助(状态、目的)意义。如果按此用法来分析,bol-是不是主动词呢?作为主动词首先必须能够独立使用,具有独立而实在的意义,但这里的bol-没有实在意义,而且不能独立使用,不具备独立动词的各种使用形式。它没有各种人称变化、时态变化形式,永远只有将来时第三人称形式;它可以有否定变化形式,但这种否定正是对副动词的动作的否定,而不是对它自身的否定。其次再来看bol-表示的意义,在维吾尔语中,独立动词bolmɑq可以表示的实在意义有“是、成为;存在、发生;丰收;有;值”⑨等意义,很明显,这儿的bol-都不表示这些意义。词典中所列的其他意义应为助动词bol-和构词形式bol-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儿的bol-不是独立动词,而是助动词。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副动词、助动词和动作主体的关系来看。如果副动词不是和助动词结为一体的话,那么副动词可以和不同人称的主体发生关系,然后再和bol-结合,形成下列表达形式:
鉴于以上理由,目的副动词与助动词bol-结合应该是用分析形式来表达情态意义的形式。在维吾尔语的语法体系中,同时使用综合形式和分析形式表示同一种语法意义的现象不是孤例,现代维吾尔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气形式就有综合形式和分析形式两种手段。
客观性情态B
这种情态形式的意义和使用完全和客观情态A一样,不同的是,由于动词的虚拟式可以有肯定-否定、各种人称变化,因此,它可以用于对否定动作的评价,也可以用于其他人称,而客观情态A只能用于第三人称。例如:
你们现在就可以去财务科领取路费。
我们作为技术人员能不管人民的利益么?
上述两例中,由于主体是第一、二人称复数形式,所以采用了第二种形式,例(2)还是否定动作,故不能用第一种分析形式。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了虚拟式与副动词形式的特点和功能,将其合并称为动词的连接形,因为它们都不能独立使用,要与后面的部分结合,共同完成句子的陈述任务。⑩
我们确定,维吾尔语动词有情态范畴,表达情态范畴的共有两类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综合形式,它强调的是对动作主体动作能力的主观评价,属于主观评价形式;第二、三种是说话人依据客观条件或情况,对动作能否实现作客观可能性评价,属于客观评价形式。
情态意义与礼貌程度有关,维吾尔语动词的不同情态形式,因其情态意义的不同,其礼貌程度也不同。上述动词的客观情态形式,其礼貌程度远远高于主观形式,也就是说,之所以采用客观情态形式,就是表达客气、和缓的礼貌的需要,这一点是我们在运用时需要特别强调的。
注释:
①②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昆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③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④哈杜默德·布斯曼:《语言学词典》,陈慧瑛,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08页。
⑤李遐:《论维吾尔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民族翻译》,2014年第1期;《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语言与翻译》,2014年第2期;袁蕾:《语言的主观性与维吾尔语的主观量》,《语言与翻译》,2015年第4期。
⑥方晓华:《谈谈维吾尔语名词的主观评价形式》,《语言与翻译》,1987年第1期。
⑦⑧方晓华:《现代维吾尔语教程》,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8、135页。
⑨廖泽余、马俊民:《维汉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⑩方晓华:《维吾尔语动词的形态分类问题》,《语言与翻译》,1986年第3期。
[1]Bussmann,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Bybee,Joan.&Fleischman,Suzanne(ed.).Modal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3]Fowler,R.et al.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79.
[4]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452、787-849.
[5]Palmer,F.R.Mood and Mod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Perkins.Michael R.Modal Expressions in English[M]. Norwood:Ables Publishing,1983:8-9.
[7]伦道夫·夸克,等.当代英语语法[M].王中浩,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8]李基安.情态意义研究[J].外国语,1998,(3).
[9]李基安.情态意义和情态助动词意义[J].外国语,1999,(4).
[10]李战子.情态—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J].外语学刊,2000,(4).
[11]易仲良.论英语动词情态语法范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
[12]李杰,钟永平.论英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外语教学,2002,(1).
[13]邱述德.情态动词语用分析[J].外国语,1995,(4).
[14]王建华.对英语情态助动词研究的反思[J].外国语,1996,(5).
[1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16]蒋严,潘海华.形式语义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力提甫·托乎提.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A Discussion on the Modal Category in Uyghur
FANG Xiao-hua1,2
(1.College of Languages,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2.Xinjiang Ethnic Groups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Urumqi Xinjiang 830017)
Mood is an important semantic category in linguistics and Uyghur is rich in modal expression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al system of the Uyghur language,including its modal words,nouns'subjective evaluation forms,and specific grammatical and syntacti-cal structures conveying or implying modal information.On the basis of a collection of the grammatical forms of modal verbs,the author es-tablishesa modal category of Uyghur verbs,analysesthei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forms by differentiating their implications and usages.
Uyghur;Modal category;Verb
H215
A
2095-6967(2016)03-020-09
[责任编辑]:王洋
2016-02-23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疆双语教育重大问题研究”(040412A01)的阶段性成果。
方晓华,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