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矛盾说”的历史条件

2016-04-11 19:44:39吴稌年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矛盾论图书馆学矛盾

吴稌年

(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214122)



学术论坛

产生“矛盾说”的历史条件

吴稌年

(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214122)

“矛盾说”的提出,是在全国大力学习《矛盾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酝酿期和产生期。在酝酿期中,主要运用在图书馆工作的实践中去找出矛盾,以便不断解决之。此时刘国钧已关注藏书的保管和流通的矛盾问题。1962年,黄宗忠正式提出“矛盾说”。“矛盾说”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三:丰富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推进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进了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它在“要素说”受到曲解、批判之时,巧妙地继承和发展、丰富了“要素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矛盾说 基础理论 图书馆思想史 黄宗忠

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矛盾说”,是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理论进展中的重要一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过程,各种矛盾在形成与解决后,又形成了新的矛盾,如此形成了事物发展的轨迹。

新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明确今后的发展路向。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对于这些矛盾,必须迅速加以厘清,并加以克服和解决。1957年的5月20日和24日,文化部两次召开图书馆专家座谈会,主要是座谈图书馆内部存在的矛盾问题。是年,《图书馆工作》也发表了若干篇解决图书馆内部矛盾问题的文章和报道,如《认真地学习和宣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必须解决图书馆事业的要求与干部配备之间的矛盾》《图书馆事业上存在的矛盾问题》等。这些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揭示,对明确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好的作用。这一阶段对图书馆发展中的矛盾的揭示,主要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即属于“实践”中的问题与矛盾。同时,也是对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学习体会:“认真地学习和宣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这是当前每一个工作同志的迫切任务。”[1]阐明了敌我之间的阶级矛盾,已不再是大规模的、主要的矛盾了,人民内部矛盾更加突出,运用的处理方法则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实践”中的主要矛盾所运用的方法。

1 “矛盾说”的酝酿

“矛盾说”的产生,是在学习毛泽东《矛盾论》这一哲学著作过程中产生的。解放初,在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过程中,毛泽东对《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十分重视,并要求在选集出版前先行发表。1954年4月1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矛盾论》,此后,全国各大报刊相继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主要是由知名理论工作者,如艾思奇、李达、胡绳等人撰写的。“《矛盾论》从发表到1956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省市级以上报刊共发表学习文章近50篇,出版学习著作8种。其中,李达撰写的《〈矛盾论〉解说》影响最为广泛”[2]。

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对矛盾论的学习主要在理论层面上。由于哲学问题的深邃,此一时期主要是加强理论上对“矛盾论”的普及工作。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为解放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充分发挥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极大的积极性,必须打破许多“禁区”和一些不合实情的“权威”和条条框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光辉思想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普及与推广,大量生产一线的“工人老大粗”也大量运用《矛盾论》中的光辉思想指导工作。《图书馆工作》杂志曾在1960年第3期上刊载上海第一橡胶鞋面厂的车工王悦夫的《学习“矛盾论”的体会》一文。文中阐明了学习《矛盾论》的体会。阐述了从因知识有限对《矛盾论》中的内容不能理解,到请教能者后受到“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进而结合工作中产生的难题:生产护肩时经常断线的问题,再抓住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而加以解决的过程[3]。充分说明了当时学习《矛盾论》的普及程度。

将矛盾论的思想运用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中,大致始于1957年。1957年2月27日,刘国钧在北京图书馆训练班上作了《图书馆学概论》的演讲,指出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探讨了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与内容体系。“但《图书馆学概论》的油印刊布时间显然要晩于《什么是图书馆学》”[4]。在演讲中,刘国钧已关注到了文献的保管和流通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要使图书在读者中间流通。一方面要保管,一方面要流通,这中间存在着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现代图书馆学的任务之一”[5]。刘国钧在1934年提出的4要素认为:图书是原料,人员是整理和保存这些原料的。1957年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中阐明了图书是图书馆事业的基础,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他对于图书这一要素在图书馆中的基本位置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但是,在1957年时论述得更加清晰。在人员要素中,4要素主要指的是馆员,“图书馆人员的研究包括人员养成的方法(如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学,课程编制等),和图书馆人员资格标准的研究(如人员选择标准的制定,人员等级的区分等)”[6]。在5要素中,则专门将“读者”这一要素专列出来,从而更加切合图书馆的发展实情:没有越来越多的图书,就不会产生图书馆,没有读者的利用,也就不需要图书馆,从而表明了藏书的保管和流通,是产生图书馆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必然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的发展历史阶段。各个阶段有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和方法,进入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阶段,藏书的保管和流通的矛盾又凸显出来,成为必须要解决的众多矛盾中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说明了以后“矛盾说”将从“要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逻辑。

运用矛盾论的思想,在图书馆理论上阐述得最为深刻的是黄宗忠,以他为主提出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重要的“矛盾说”。这一学说的产生,是经过一个发展过程的。1958年4月,全国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厅)长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文化工作必须为政治、生产和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号召全国文化工作者坚决执行这一方针。黄宗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撰文《坚持图书馆事业为无产阶级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阐明了党对文化、图书馆事业的这一一贯方针。图书馆为什么必须坚决贯彻这一方针和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阐明了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当前配合与长远配合的关系等问题。针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生产的发展存在着矛盾这一问题,大胆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思路。他通过对当时全国文化、经济形势的分析,认为“这个矛盾又是能够统一的”,“在某些情况下,图书馆事业向生产‘让路’,不但对生产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图书馆事业也有积极意义。因为,向生产‘让路’,让工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的广阔前途”[7]。他于1958年在武大毕业的翌年,就开始了对图书馆事业中的“矛盾”的探索,并通过对毛泽东思想与著作的学习,对事物中存在着的矛盾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针对图书馆事业要大干快上的形势,黄宗忠于1960年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图书馆工作的群众路线》一文,这一文章迅速被《图书馆学通讯》于是年第4期上转载,题名修改为《学习毛主席著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图书馆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畅谈了“如何在图书馆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这是我们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时要特别重视的问题”[8]。这一文章的发表,充分说明了黄宗忠在当时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这是他产生“矛盾说”的早期思想的反映,可说是产生“矛盾说”的准备阶段或称前期思想。

将《矛盾论》的哲学思想用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开始于1960年的上半年。是年《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黄宗忠、郭玉湘、陈冠忠合撰的《关于图书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文。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商榷争鸣性,学报的编者在文末加有按语:“关于图书馆学的对象和任务问题,目前图书馆学界的意见还很不一致,还需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使这门科学成为更完整的科学。我们希望图书馆界的同志们,热烈地参加到这个讨论中来”。是文很快被《图书馆学通讯》转载。在转载中声明,完全同意《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编辑部按语的意见。这是一篇专论图书馆学对象和任务的较为重要的文献。文中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阐明了对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的总的看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原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史、图书馆的建筑与设备等4大方面。尽管在该篇文章中没有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说”,但却是在“矛盾学说”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新生事物同旧的事物总是存在着矛盾的斗争,并且总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而且事物的矛盾,总是不断出现,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矛盾的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9]。这一认识,成为“矛盾说”诞生的逻辑起点,表明以黄宗忠为代表的学者,已开始从矛盾的辩证关系去认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新的社会条件与形势下,要用矛盾的辩证方法去解决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

2 “矛盾说”的产生

1962年,黄宗忠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2期上发表了《试谈图书馆的藏与用》一文。文中运用马列主义原理和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述的科学对象区分思想,提出了图书馆的“藏用矛盾”问题,这是在对图书馆“收藏与利用”的特殊矛盾分析研究之后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藏与用是图书馆工作的两个方面,构成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满足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满足为科学研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需要,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藏与用的工作。藏与用的工作,涵盖了图书馆采访、分编、典藏及流通、阅览、宣传、剔旧等工作过程,藏与用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藏是为了用,用时要注意藏。如果片面的强调用而忽视藏,或片面强调藏而忽视用,都是不对的,对实际工作有害的,都会加深与扩大藏与用的矛盾”[10]。从而辩证地分析了藏与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了既要重视数量,又要重视质量,更需要着重提高质量的切中时弊的观点。要做好这些工作,在“藏”的方面,要保证藏书的政治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要全面而有重点的收藏,要注意馆藏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结合,要不断地整顿藏书。在“用”的方面,要加强对读者需要的调查研究;要区别对待不同需要的读者,以满足不同层面需求的读者的需要;要积极向读者推荐和宣传图书;充分揭示馆藏文献;要逐步开展参考咨询工作,帮助读者查找资料,解答疑难;在读者服务上,必须主动送书上门与积极吸引读者来馆相结合,大力倡导开架问题;要解决好藏与用的矛盾,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各种保藏与使用图书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此文一出,标志着藏与用的“矛盾说”的正式诞生。

翌年,黄宗忠、彭斐章、谢灼华又合作撰文《对图书馆学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发表于1963年《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1期上。文章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亦作了专门的研究。他们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的论述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特有矛盾是:“图书馆搜集、整理、保藏图书与读者共同使用图书的需要之间的矛盾”[11]。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什么说这一对矛盾是图书馆事业特有的矛盾,这一特有的矛盾也就形成了图书馆学特有的研究对象。从特有的研究对象出发,给出了图书馆学的定义:“图书馆学是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科学,说明图书馆搜集、整理、保藏图书并利用图书,供一定阶级的读者共同使用的规律”[11]。可以说,通过此文,更加夯实了“矛盾说”的理论基础。

在80年代中期,黄宗忠在多篇文章中还论述过“矛盾说”:“历代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两条:一是收集、整理图书;二是提供使用和传播、交流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人们的思想。二条任务是一个完整的整体”[12]。根据发展的情况,将藏与用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传播和交流”的思想,由此,更加使矛盾说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并且将矛盾说与要素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藏与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与发展,影响着图书馆整体的发展,也影响着各个组成要素的发展。”[13]

3 “矛盾说”的历史功绩

“矛盾说”的历史功绩主要可归纳为三条:第一,丰富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历史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刘国钧是最出色的一位。最有影响力的,一是对分类法以进化论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与撰述,从而形成了一部科学性很强,适合于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分类法。二是用“要素”的方法研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要素说”,这一研究方法,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矛盾说”的诞生,丰富了图书馆界的研究方法与途径,使人们可以从哲学的层面,去辩证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从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并以此为抓手,使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推进了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图书馆界,到底是“藏”重要,还是“用”重要,在没有理论支撑的情况下,往往遇到问题时会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结果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矛盾说”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论是重藏轻用,还是重用轻藏,都是不正确的,从而解决了当时在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棘手问题,如搜藏方针、加工整理、开架服务、藏书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搜集与剔旧调拨的关系、加快参考咨询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各项宣传图书的活动、推荐图书、编制书目等工作,通过矛盾的统一体的研究,使图书馆界在藏与用的矛盾中不断找到新的平衡点。

第三,推进了理论研究。“要素说”是中国图书馆对世界图书馆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只要图书馆的存在,这一理论永远不会褪色,只是要素的组成会有所变化,但要素的原理不会落伍,这就是研究方法魅力之所在。1958年开始,“要素说”遭到了片面的、曲解的指责与批判,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这一理论已无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矛盾论”的诞生,其重要意义即在于再次在图书馆界兴起了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1962年5月,周文俊在北大“五四”科学讨论会上提交了《什么是图书馆?什么是图书馆的基本矛盾?》一文,文中亦提出了“矛盾说”。认为图书与读者是产生图书馆的前提之要素,“图书与读者这两个基本要素是图书馆整体的两个方面,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是图书馆内部的一对矛盾”[14]。并认为图书和读者这一对矛盾是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为什么说是基本矛盾,得出结论:“我把图书与读者之间的矛盾视为图书馆的基本矛盾,想来不至于会有什么谬误的”[14]。周文骏在文中还简要分析了解决基本矛盾的多种途径。这是一种基于刘国钧五要素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对各要素加以分析后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进而找寻出一对“基本矛盾”,其他要素都是为了解决基本矛盾而存在,“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图书馆内部矛盾是图书馆要素之间与要素本身的矛盾的总体”[14]。作者在49年后总结道:“《什么是图书馆?什么是图书馆的基本矛盾?》是力求运用事物矛盾法则来分析图书馆矛盾运动的早期作品之一”[14]。可见,“矛盾说”的诞生,是一个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以黄宗忠为代表。

对黄宗忠提出的“矛盾说”加以分析,这一理论也是在“要素说”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主要矛盾而形成的一种理论,这一问题可以在“矛盾说”对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的构建中找出答案,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其中包括有干部培养等。(2)图书馆工作,包括有读者研究等。(3)图书馆事业史。(4)图书馆建筑与设备。这些内容,都在要素的范畴之中。与刘国钧以要素说构建的图书馆学内容相比,除了关于图书的研究和关于工作方法的研究两条外,基本雷同,可说“矛盾说”是对“要素说”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要素说”被批判,又提不出新的理论的尴尬局面,促使人们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可以正常、深入地继续开展下去。这一特征,黄宗忠在20余年后的总结归纳中十分明确:“一个科学的定义应该包括三个环节,即‘矛盾’是核心;‘组成要素’是构成矛盾运动的基础;‘规律’是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则成了构成学科定义的三个环节”[13]。黄宗忠和周文骏对“矛盾说”和“要素说”关系的认识,成为人们将“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归为一类的主要依据。

4 结语

图书馆界“矛盾说”的产生,是在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矛盾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50年代中期,图书馆界运用矛盾的哲学辩证思想,分析、厘清了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矛盾,以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因此,最初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对实际工作而言。同时,此时已开始关注在理论上的运用。

图书馆学界在理论研究上运用矛盾的方法进行研究,早期是刘国钧给予了关注,但是并没有深入加以研究,可说是为图书馆界提出了一个研究方法的课题。1962年,由黄宗忠等提出了“矛盾说”,这一理论的提出,可说是一个群体的智慧结晶,包括刘国钧、黄宗忠、周文骏、彭斐章、谢灼华等人,还有郭玉湘、陈冠忠等。“矛盾说”的提出,丰富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解决了当时许多实际问题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展开。在“要素说”受到曲解、批判,新的研究理论又难以提出的历史条件下,“矛盾说”的提出尤为重要,它以巧妙的方法,继承和发展、丰富了“要素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后生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1〕静文.认真地学习和宣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J].图书馆工作,1957(6):1-2

〔2〕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2

〔3〕王悦夫.学习“矛盾论”的体会[J].图书馆工作,1960(3):15-16

〔4〕王子舟.《图书馆学概论》整理说明[J].图书情报工作,2007(3):10-11

〔5〕刘国钧.图书馆学概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7(3):6-10

〔6〕刘国钧编.图书馆学要旨[M].上海:中华书局,1934:13

〔7〕黄宗忠.坚持图书馆事业为无产阶级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J].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7):32-43

〔8〕黄宗忠.学习毛主席著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图书馆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J].图书馆学通讯,1960(4):22-25

〔9〕黄宗忠,郭玉湘,陈冠忠.关于图书馆学的对象和任务[J].图书馆学通讯,1960(5):28-36

〔10〕黄宗忠.试谈图书馆的藏与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2):91-98

〔11〕黄宗忠,彭斐章,谢灼华.对图书馆学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3(1):104-120

〔12〕黄宗忠.为读者服务是根本目的[J].图书馆,1984(1):3-8

〔13〕黄宗忠.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再探讨[J].图书与情报,1985(1):32-37

〔14〕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合编.周文骏选集[M].成都:成都东方图书馆研究所出版社,1988:35-45

·简讯·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调研组到威海市调研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

2016年9月26至27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网中心主任孟彦、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培训保障处处长刘刚、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相关领导到威海市调研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姜家渠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威海市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刘公岛、孙家疃、石岛、桃园数字文化驿站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现场观看公共文化设备功能,深入了解文化部门、公安边防部门警地文化共建、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理念和举措,对山东省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服务广大群众、推动文化固边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深入推进海疆数字文化长廊、打造军地共建文化品牌提出具体建议和希望。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tradiction Theory

Wu Tunian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was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that the whole nation were learningOnContradiction.It underwent two stages: preparation stage and creation stage. In the preparation stage, the main task was to find out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actice of library work in order to solve them. At that time, Liu Guojun had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problem in the storage and circulation of books. In 1962, Huang Zongzhong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has three historic achievements: expanding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library science,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romoting theoretical study of library science. When the Theory of Element was misunderstood and criticized,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well inherited and enriched its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Basic theory; History of library thought; Huang Zongzhong

G250.9

A

吴稌年,研究馆员,江南大学图书馆工作,现已退休。

猜你喜欢
矛盾论图书馆学矛盾
2023 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哲学路径——纪念《实践论》和《矛盾论》创作80周年
从中国革命中谈矛盾论的学以致用
商(2016年11期)2016-05-04 15:35:29
试从矛盾论的角度浅析如何做好研究生导师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23:42:35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求知导刊(2016年4期)2016-03-19 14:04:49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图书馆论坛(2014年9期)2014-03-11 18: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