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重点处理好“四对”主要关系

2016-04-11 19:04李全海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李全海

(山东管理学院,济南250100)



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重点处理好“四对”主要关系

李全海

(山东管理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当代大学生受当前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影响,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育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四对主要关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文化软实力。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育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四对”主要关系存在着诸多模糊认识,导致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难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四对”主要关系,才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当前高校需要重点处理的“四对”主要关系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处理现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主体客体说”,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第二种说法是“双主体说”,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第三种说法是“互为主客体说”,认为“教”时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学”时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是客体。传统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采取的是“主体客体说”的教育理念。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是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而受教育者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在这种理论中教育者居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现状

一是就业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专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就业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为此,各高等院校都积极地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专业教育培养上,专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二是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匹配和不协调。在专业教育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开始认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一切都应以就业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引导下,一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却因其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诸多道德失范现象。

(三)思想政治课教育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处理现状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教师承担,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自身的思政研究领域和局部课堂教学,对学校整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解较少;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承担,他们大多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困惑,不能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指导。这两个教育渠道分属于学校不同教育系列,各自为政的现状,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知与行、意与实的严重脱节。

(四)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处理现状

一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立起来。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只有通过严密的抽象理论论述,让学生明白前因后果及逻辑演进路径,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课时就较少,如果加上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时数就会更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但实际效果可能会更不好。二是不懂得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更高层面的设计,这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理论学了一大筐,社会实践参与得却少之又少,很难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清楚思想政治课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教学、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和如何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问题,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难以开展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四对”主要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

(一)“主体客体说”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危害

如果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理解为主客体关系,就会造成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一味地突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一是教育者片面地认为,自己是主体,只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感受,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二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方的学生,因为忽视了自己的主体性,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差,最终导致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漠视与敷衍。

(二)“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危害

一是有些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淡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缺失,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二是有些大学生价值观念错位,注重金钱实惠,淡化理想追求,是非观念模糊。三是有些大学生关注个人利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兴起,忽视集体利益。一些人从“利己”出发,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个人意识膨胀,对同学漠不关心,推崇享乐主义,极力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四是有些大学生追求奢侈享受,忘却艰苦奋斗。出现学习松懈、贪图享受、害怕吃苦、好逸恶劳、讲虚荣、摆阔气等现象。这说明高等教育抓专业教育、轻德育,在为社会和市场输送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就会彰显出:忽视“做人的教育”,会导致整个教育的失败。

(三)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的危害

一是无法实现发展学生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是合班进行,有的甚至是文理科不同专业的合班,学生人数多,政治理论素养差别较大,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辅导员最基本的工作,辅导员能及时把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水平上又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二是无法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心比天高,有着豪气冲天的热情,但认识不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并且动手能力较差,在正常交往中也缺乏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课堂主要由专业老师来承担授课任务,辅导员虽然具体管理学生,但无法承担授课任务,无法充分发挥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优势。三是无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辅导员、班主任会更多地以贴近社会和学校实际及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和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应更多采取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多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张皮”问题,使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和理论课内容进行结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强人意。

(四)“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的危害

一是空洞的说教促使学生远离课堂。当前,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通信设施的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而丰富,他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的判断、选择不再是被动的听从与接收,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只会促使他们远离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什么”的知识,当代大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网络咨询获取,但对于“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的解答,只能通过大学生亲历社会实践,独立思考、感悟道理,才能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而缺乏社会实践内容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则无法走进学生内心,无法引发学生共鸣,无法完成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行动的任务。

三、正确处理“四对”主要关系的建议

(一)秉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说”的理念,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更多的时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该互为主客体,即“教”时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学”时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是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育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目的,利用、改造、再塑受教育者,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另一方面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探索,付诸实践,是学习时的主体,而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受教育者学习,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就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并且主客体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一个双向的、相互的交流与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会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找准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与大学生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共促发展

一是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代价换取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同时,我们应该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只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扎实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实现专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促进。专业素质教育是谋生的基本手段,它的功能在于教会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立足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定位和价值目标,正确理解其应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张扬其作为人应具备的良好的品德,提升做人的境界。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拥有信念和理想,眼界开阔,不仅有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够自食其力、在社会中进行准确定位的职业人,还能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真正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

(三)充分调动“两只队伍“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是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合力效应,实现德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有效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相结合的课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课堂,社会实践是德育工作的第二课堂。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辅导员走上讲台,协助任课教师搞好教学,通过互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式,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配合辅导员提高学生教育工作质量。

二是要允许并通过制度保障辅导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一方面要允许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并把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建立辅导员参与思政系列教师评聘职称的制度,调动广大辅导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三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既要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要通过奖、助、贷、评优等活动,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既要考核学生课堂成绩,又要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进而考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四)进行科学设计,激活学生培育的实践要素,处理好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一是设计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在理论上不冲突,我们完全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进行互补设计。通过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贯穿,实现“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设计,通过理论学习,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再反思理论,然后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是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优势,推动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系统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经费紧张等诸多难题。

三是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关系。大学生社团现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自发民间组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社团活动,可以直接调控社团活动的价值方向,引导大学生社团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更多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接地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荣香,赵兰杰.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4).

[2]王新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3]张晓.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及实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4]王丽娜,邓露.哲学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2009(10).

编辑:鹿风芍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6)03-0027-04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6.03.005

收稿日期:2016-3-18

作者简介:李全海(1978-),男,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