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 辛 华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的策略探究
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 辛 华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也有部分教师重探究而轻指导,探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导学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导入、引导探求新知、强化应用实践等导学式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导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改观。但部分教师面对小学数学课程心存迷茫,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估计过高,对学生不了解的问题常一带而过,甚至认为讲解就是填鸭式教学。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全盘接受,习惯于跟从模仿,不善与人交流,不愿动手操作,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授人以渔”,通过学前引导、学中辅导、学后指导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创造。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感情色彩的生活场景,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纽带,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情境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
1.以故事导入
低年级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喜欢听故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数学殿堂,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中,教者向学生讲述“小数点的代价”故事,让学生从“联盟一号”因未检查小数点而坠毁中理解小数的意义,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明白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马虎的道理。
教者以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以谈话导入
教师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一起交谈,在分享、交流中思维不断深入,获得共同进步。如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中,师生交流如下:
师: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哪些?
生:米、分米、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0。
师:面积单位呢?
生: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提问)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吗?
教者通过谈话,复习长度的计量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引出学生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的猜想。
3.以实验导入
实践出真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于模仿、记忆,教师要避免机械套用公式,要引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新的方法,获得新的结论。如在《认识三角形》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一个三角形。学生纷纷动起手来,拿出不同的材料搭建三角形。有的学生用小棒摆,教者要适时提醒学生摆的时候要首尾相接;有的学生用三角板直接描画;有的学生用直尺在纸上围起三条线段;有的学生用皮筋在钉子板上围。教者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为下面学习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概念、高和底的含义作铺垫。
4.以疑问导入
教师提出悬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去主动探究,在分析、交流、提问、质疑中将思维引向深入。如在《认识年、月、日》教学中,教者呈现2016年的月历表,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了疑问,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有30天,有31天,还有29天。从而提出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二月为什么既不是30天也不是31天?一年有多少天?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去主动探索,发现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以及发现二月的特殊性。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探求新知,让他们自由表达观点,参与讨论质疑,进而在辨析中逐渐形成共识。学生在探究时能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内容时,学生通过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认识1平方厘米。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周围的事物找起,建立面积的表象。
又如在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内容时,教者让学生比较0.8元的雪糕与0.6元的冰棍哪个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将小数化成整数来解决,0.8元=8角,0.6元=6角,8角>6角,因而0.8>0.6。也有学生将小数化为分数来解决,还有学生比较0.8与0.6的小数部分。通过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学会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层面分析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如在《认识负数》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某食品厂生产的150g方便面外包装上印有‘(150±5)g’的字样,明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只有146g。请问厂家有欺骗行为吗?为什么?”教者引导学生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阅读“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25”、“地球表面有71/100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一根木料长8/9米,李师傅锯下了它的2/5”等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展现图片,提出问题“李老师家里装修,有一块圆木要分一分,不知道圆木的长度,能否截取圆木的1/3?如何再截取剩下的1/3?同样都是1/3,为什么两次截取的长度不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机械灌输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导学式教学,发挥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1]屈鱼.小学数学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读与写,2015.
[2]刘慧敏.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5.
[3]袁琳敏.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