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引导者

2016-04-11 13:17:25安徽省明光市泊岗中心小学陈盼盼
数学大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引导者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

安徽省明光市泊岗中心小学 陈盼盼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引导者

安徽省明光市泊岗中心小学 陈盼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就要学会创设数学情境,学会对小学生正确引导,学会让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小学数学;引导;参与

在小学数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如果一个小学生对数学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这个小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因此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从而使这个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小学生由于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数学知识的教学又比较抽象,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够很好地充当课堂的引导者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引导语言的设计、选择的数学教学方法等会直接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愿望产生影响。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呢?如何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变成有趣、直观的内容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在上课一开始,就安排小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先让小学生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小数,然后让他们自己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一下小数点,观察这些小数有没有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鼓励小朋友多写几个小数,然后鼓励小朋友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原来小数的左边和右边进行排队。这样的教学活动情景鼓励了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小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并且在完成活动任务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所以,这些小学生就会很认真很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从上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的情境,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产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之后,反过来又会促使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愿望的增强,可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二、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进行小学数学关于“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我先出示带有方格的几个三角形,问学生谁能够算出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很多小学生都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地算出了结果。这时候,我又提高了任务的难度,出示了几个不带方格的三角形,问学生谁能够算出这些三角形的面积,这时候,就有很多小学生感到了困难。我意识到,这种难度正是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也应该是我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目标。于是,我就抓住时机,告诉小学生们这节课我就和他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我让小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让小学生们自己想办法摆成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很多小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摆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时候,我把小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小学生们通过组内合作学习,得出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小学生们通过组内的合作学习,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的结论。)经过以上的活动过程,让小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可见,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小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的发现者”,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以及探究等过程,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联系,概括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只有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让小学生有所发现,而由小学生们自己发现的规律和获取的结论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用到的学习方法,这些对小学生来讲才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三、让学生的学习从被迫转变为享受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需求比起成人来讲,更为强烈。当面对未知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充满了好奇,并且会非常勇敢地进行尝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并从中获得自信心。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小学生能够享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促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进行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时,我让小学生们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一个花坛,花坛的面积只能占到空地面积的一半。很多小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参与进去,他们拿出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方案。通过让小学生自己设计花坛,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设计者,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学校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花坛,使得小学生们在情感上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用到所学的知识,也对小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复习,学生体验了主动参与的快乐,让数学的学习从被迫地接受变成了享受乐趣的过程。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引导者,使小学生们从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们更愿意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做好课堂上的引导者,那么,不但有助于小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小学生们的探究精神,提高小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1]丛华.试析如何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陕西教育,2012(11).

[2]刘国才.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2011(4).

[3]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

[4]陈立新.浅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2011(5).

猜你喜欢
引导者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30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数学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