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周奋中心校 魏建明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究
江苏省兴化市周奋中心校 魏建明
校本教研指的是以学校为基础,围绕学校活动进行的教研活动。数学教研活动有着以下的具体几个特点:首先是发展为了学校,其次是在学校中进行活动,最后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活动。在教学的课堂上,令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们都能够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中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且学习到知识,最终使得班级的总体数学水平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课堂改革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得教学课堂能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最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校本教研的主体选择,必须要与目前的教学目标息息相关。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教师们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整体的提高,教育改革的理念也能够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在进行教研活动前,只有将学生们的能力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具体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于学生当前的数学知识储备进行简单的了解,才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其思维能力,根据学生们掌握的具体知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由于年龄的不同,所以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提高。对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而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正处在一个逻辑性的抽象增长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学生们在思维方面普遍的特点就是:虽然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但是仍旧需要感性思维作为逻辑思考的补充。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正在从以往的经验指导,逐渐地过渡到以理论为基础。这也就要求了教师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当中,不应当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计划,而是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适应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计划,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逻辑训练,进而帮助他们在逻辑思考的方面能够有着较大的提升。
比如在七年级的下册,我们将要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同时还要学习“三角形”这一章节,这两章的学习,都牵扯到了大量的定理,并且这两章的题目都是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的。若是想证明线的平行或者线的垂直,就必须要灵活地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定理。在三角形这一章中,也围绕三角形的高、中线、平分线、外角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学生们必须根据已知条件与所学定理去进行解题。没有办法进行想当然的随意展开,在证明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用严谨的逻辑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取到了知识,进而学有所成,通过在课堂上获取高质量的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方案的制订中,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就初中教材的教学特点而言,教材的方法都是非常直观的,令人一目了然。并且每一章节出现的具体学习对象并不是特别抽象,离实际生活并不是十分遥远,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是可以有自己的实际感受的。其次,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解题。一个知识点,有着不同的侧重部分,同时各部分之间却能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同时,初中数学是今后数学的基础。如果将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初中数学就如同大树的枝干,今后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初中数学这棵枝干上进行再次的分支。并且初中数学还与高等数学之间相互渗透,是高等数学的初始化。
对于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来说,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今后教师们制订教学计划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把握初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们的智力有所提升。通过学习多种的方式方法,进而引导学生们去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进行了趣味教学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们能够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融会贯通地进行数学学习,如进行分组学习法、情景创设法、数学语言表达法、沟通内在联系法等。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时候,我便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进而引领学生们进行分析。同时,我还令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分享与探讨。比如,令A小组在一个月前种植蒜苗,然后记录其一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而形成了一组数据。令B组在课后围绕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如是否喜欢体育课或者是用什么交通方式来上学等,这样又收集到了另外一组数据。通过诸如此类的分组,使得学生们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数学的学习当中。
数学进行校本教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令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更是教师们在不断地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校本教研的氛围,教师之间也有了一个进行良好的对话沟通的平台,进而使得教师们在沟通的过程中,相互分享教学心得,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互帮互助的相互学习中,令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
[1]王彦芳.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9).
[2]顾巧云.如何做好初中校本教研的开发[J].校本教研,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