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严国峰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以“向量”概念的构建为例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严国峰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以认识知识的意义为理念基础,需要以有效的情境设计为支撑,需要以知识内涵的把握及外延的拓展设计为保证。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通过思维加工,以形成对上课流程及逻辑的理解,是上课过程的预设(包括对学情的预设)甚至是预演,最后常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往往是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尤其是学生学习研究的角度展开的,只有有效的学习才能反证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此有效教学设计的探究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视角之下。本文试以“向量”这一概念的构建,谈谈笔者的一些肤浅认识。
对一个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决定了教师对所需要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视程度。尽管理论上说每一个数学知识都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所侧重的。比如说“向量”这一概念,对其认识程度就常常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有的认为这一概念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在考试评价中虽然会出现但也不会成为分值权重非常大的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要给予一般性的重视就够了;也有的认为虽然从考试评价的角度来看,向量概念所占比重不大,且概念本身的构建也不是十分复杂,但是这一知识实际上是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结点,同时其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系密切,且与其它学科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对于该知识的认真设计与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此领域的相当多的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从而促进自身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因而无论是对于丰富知识而言,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执后一种观点,具体认识有三点:第一,向量概念的构建是面向高一年级的学生的,根据经验,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向量概念的认识容易处于“听得懂但理解不深”的层次上,而要突破这一点,就需要借助于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情境创设;第二,提到生活经验,就需要明确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许多基本的数学概念可以到生活中寻找构建的背景,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一些数学概念是有其必要性、必然性的,这可以部分化解学生所秉持的数学是纯粹抽象的认识;第三,向量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数的表示形式,其又是超越学生经验层面的,因此学生在构建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疑惑,而只有通过向量概念内涵的把握与外延的理解,才能真正让学生化解这些疑惑,进而构建起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些意义的发掘,既是基于数学的,更是基于学生的,或者说得更完整一点,是基于学生有效地完成向量概念构建的目的。带着这样的目的及其意义认识,有效教学设计实际上已经初步完成了奠基工作。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这个话题原本已经被人说过多遍,但一旦具体到某个知识当中时,你会发现其仍然是谈不尽的话题,一个基本的话题就是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这里试以向量概念的构建为例来进行阐述。
高中阶段的向量概念是从平面内来描述的,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该概念区别于一般概念的基本特征。对于学生而言,有大小的概念是熟悉的,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有方向的概念也是熟悉的,如在其他学科中学过的光的传播,力的方向等。但这个时候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联系还不是很明确,即使对于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也基本上都是从力的要素角度来理解的,大小与方向实际上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没有能够真正成为附着于力这个概念上的两个具有相互联系的认知。尤其是对于位移这一概念而言,学生经验系统中只有路程这一概念,而位移对路程的颠覆之处就在于路程不同的情况下位移可以相同,这一认知其实是很难形成的(尤其是只凭教师的讲授是很难形成的),因此需要情境来支撑。
这个情境的创设需要注重两点:一是需要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二是需要对准教学目标。笔者所设计的情境是这样的: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然后提出问题。如,在一个圆形的轨道上有两个点(注意,不在直径的两端),当从一个点出发,沿两段弧向另一个点运动时,两个点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运动的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感觉这个例子还过于数学化,那可以将其改造成实际生活中从家到学校的不同路径比较,“殊途”(路程不同)且“同归”(位移相同)。提出的问题是:生活中路程不同而出发点与终点相同的例子很多,从过程上来说,常常是不同的,而从目标上来说常常是相同的。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有效地确定这种不同背后的相同呢?
显然,情境本身是生活的,而问题则是促进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在任务驱动之下 ,学生必然能够认识到描述这种“异”中之“同”,需要建立新的概念,这样,向量的概念就自然形成。
事实证明,学生在构建初步的向量概念理解的时候,是不存在太大的困难的。只要教师借助好学生的原有经验,用同化或顺应的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如借助于力的概念就是同化,而位移概念的形成就是顺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向量概念的构建就至此为止。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基于向量表示的要素而拓展向量的理解,以进一步明确向量概念的本质,是有效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
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以平行四边形ABCD为分析对象,任选对角的两点为起点,则可分别确定两个向量。在学生用符号表示出向量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所写出来的这些向量存在着哪些关系?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向量平行、相等、相反、共线等关系,从而让学生思维中的向量概念从抽象的符号表示,变成相对形象的图形表示。这既是一种数形结合思想,其实也是一个利用形象思维构建抽象概念的途径。
一般来说,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学生就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经由问题驱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织的过程中,有效地构建出数学概念。显然,这一切都是以有效教学设计为基础的,认识到这一点,也就真正接近有效教学了。
[1]何起红.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五要素的有效互动[J].数学教学通讯,2016(21).
[2]王新兵.关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