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志愿填报看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2016-04-10 20:24张秋君
社科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志愿

刘 喆 张秋君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从高考志愿填报看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刘喆张秋君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由于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难成为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选择发展道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从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调查出发,分析大学新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出现的问题,论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高考志愿填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高考是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是对之前学习状况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开启人生另一扇大门的钥匙,高考的结果和志愿的填报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甚至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轨迹。如何将考生的分数和意愿相结合从而进入到自己理想的高校、选择适合的专业,是横亘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职业生涯规划最初是在西方国家施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理念传入到中国后,在高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刚进校的大学新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仍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下面笔者试从调查到的数据出发,从高考志愿填报中发现大学新生在填报志愿时出现的问题,阐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完善和促进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

一、问卷调查结果

高考志愿填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弄清大学新生高考志愿填报以及专业选择的情况和趋势有利于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思想动机因素,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为此,笔者于2015年4月份在武汉某高校的大一、大二新生间采取问卷法进行数据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其中男生156人,女生138人,年龄主要分布在18—21岁之间。在高中阶段,他们的文理科分布情况是,理科生占65%,文科生占35%。通过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到大学新生高考志愿填报的真实状况并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对自身认知不充分,选择专业盲目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专业成绩排名在本年级前30%的大学新生占调查人数的33.6%,排名在30%~70%之间的学生占57.2%,排名在后30%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9.2%。高中阶段学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重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的特质进行剖析,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等不甚了解,直接导致了在高中文理科分科时期,绝大多数学生仅仅依据科目的难易程度或是当前的考试分数高低来选择文科或是理科,这对日后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专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不良后果。大学新生带着一定的期望进入大学,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之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本专业,或是由于填报志愿时对该校该专业没有作充分深入的了解,对本专业的学习条件不甚满意,而产生悲观、失望、厌学等不良情绪,无法让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致使进入高校学习后学习成绩平平,对所选专业认同感不高。

2.高中阶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足,缺乏专业性指导

金树人在《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开宗明义,指出“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1]这句话道出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精髓和奥义,以及它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中所发挥的目标导向的关键作用。对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不认为其所就读的中学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活动,对于如何了解所报专业途径的这一方面,有58.6%的学生是通过询问已上过大学的人对学校和专业的看法来了解,40.7%的学生是通过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的宣传来了解,但仍有34.2%的学生仅凭专业名称的字面意思来填报志愿。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中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开展相关活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高中这个关键时期并没有发挥到它应有的积极作用,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制定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路线时无法得到专业性的帮助,或者陷入一种“求助无门”的局面,因此仅仅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媒体和专业名称的字面意思来填报志愿,反而造成了“病急乱投医”的不良后果,给大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职业选择、生涯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3.家庭引导的缺失,无法准确定向

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最重要的场所,孩子的关键发展期是在家庭中与父母度过的,父母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扮演着启蒙老师、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在选取专业时,最先是听取的是自己的意见,其次是家长的意见,再次是老师的意见,由此可见,家长的意见在学生做重要抉择时占有一定的分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在孩子进行重要抉择时无法给与正确的引导或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替孩子做决定。一方面,受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所制约。在本次调查中,有34.2%的家庭处于农村,35.6%的家庭处于中小城市,19.8%的家庭处于县城,仅有10.4%的家庭处于大城市,间接反映了由于地域的落后封闭性、家长自身素质的限制和社会资源的缺乏而无法为子女提供有效的信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无法给予子女一定的帮助,这也从侧面反应了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家长不考虑子女的个性特征和意愿,仅仅根据自己的陈旧观念和当前的专业热门程度替子女做决定,“一厢情愿”地让子女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来走,这样不仅不能够准确把握子女的身心特征对未来进行长远地规划和定向,还会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日后的深入学习和职业选择。

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实现,个人能力和潜力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特别是对处在人生转折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教育更是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保障。在对大学新生关于“在高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期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7.3%的学生完全同意,36.9%的学生同意,20.2%的学生表示不确定,8.3%的学生不同意,还有7.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有利于减少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将最大精力投入到当前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注重于考试分数的提高,疲于“应试”而疏于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长远规划、树立崇高理想,因此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却忘记了“仰望星空”。学生在高中学习结束之后,面临高考志愿的填报时却迎来了手足无措的局面,不知道如何择校择业,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观念,培养以后的职业理想、人生理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所及、心之所往,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尽早实现定位与定向相结合、专业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能够自觉而能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自信,进一步提升学生规划的主动性和连贯性,高瞻远瞩,发挥自身潜力,增加毕业后的择业、创业筹码。

2.有利于大学新生合理规划校园生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卸下了考试和升学负担,拥有着大把的课余时间,极容易造成盲目、松懈、颓废的悲观情绪。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尤其是在新生中,及时而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2]让大学生正视自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明白自身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校园社团活动相结合、课内文化素养与课外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学业规划为基础促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有目标、定方向地去训练职业素养的同时,拓宽眼界,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有条不紊地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工作、娱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学会统筹这三方面的和谐发展,以高校为跳板,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顺利转变。

3.有利于实现自我预期与社会要求的良好对接

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意义在于引导个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前瞻的思维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职业选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前提下对个体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分析评估,从而确定个体的职业方向。[3]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给大学生提供一种方法、途径去引导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澄清,去主动规划职业发展,这种主动包含“向内”和“向外”两个维度。“向内”是强调大学生要去不断地反省、剖析自身,挖掘内在潜力,去伪存真、扬长避短,进行未来职业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将内在势能转化为外在动力;“向外”强调的是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尽可能地去延伸能力的“触角”,探索未来的道路,去主动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而审视自己是否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自我预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仍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也能够冷静地分析主客观因素,在进行必要的调整之后,继续上路。

三、改进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1.增强生涯教育的连贯性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金斯伯格(Eli Ginzberg)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11岁之前)、尝试期(11—17岁)和现实期(17岁之后)三个阶段。高中生大多处在尝试期,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价值观也开始逐渐形成,知识和能力得到显著增长和提高,在职业认知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意识到职业兴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审视自身条件,考虑职业角色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和社会意义。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大多是在现实期也就是大学阶段才开展,在这一阶段,由于面临着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情境,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焦急、迫切的情绪和态度,更容易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大学前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在职业生涯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引导。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开展了9至11年级(即国内初三至高二)系统生涯教育,已经建立起完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实训体系,将生涯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所有教育活动中,形成了较为成熟和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涯教育模式。[4]因此,将生涯发展教育普及到高中,增强生涯发展教育的连贯性,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发展前途。

2.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学生仅仅对自己进行了良好的认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要对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将自我认知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相结合,弄清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何时规划、怎样规划。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各种职业信息、科技手段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来协助学生规划,切忌“越俎代庖”替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路线,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的校园、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领悟和成长,去发掘公开的我、盲目的我、秘密的我和未知的我。专职教师应当协助学生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测评体系,让个性特征更加直观、科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去更好地正视自我,坦然接受身上的不足之处,明确优势所在,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成败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一锤定音”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好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尝试的反反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时刻跟进和完善。

3.转变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观念,立足长远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生涯教育止步于学生找到工作的那一刻起、以职业教育代替生涯教育、生涯教育功利性目的凸显等等,如何规范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避免出现负面影响,这要求专职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处理好两对关系。第一,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也要放眼未来,鼓励学生设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由易到难,层次递进。第二,要处理好被动就业和主动择业的关系。这是一对“工作选我”和“我选工作”的关系,被动就业只看中毕业生是否能够找到工作,提升高校就业率,而主动择业强调的是毕业生是否能够找到符合自身期望的工作,更加关注于人性化的实现和对毕业生的长远利益进行考量。

4.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高校是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主阵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并且配备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专职教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但是仅仅靠高校的发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改善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就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进来,让家庭和社会发挥自身的作用,强化高校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效果,不让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以知识带动实践,用实践巩固知识。家庭要发挥全程性作用,把握孩子的成长发展轨迹,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反省自己并进而不断完善自己;高校应当最大限度地敞开大门,积极引进良好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走出去,充分发挥校园社团的桥梁作用,建立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将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义工实践、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有机规划,纳入生涯发展的教育体系。[5]让学生用自身的现实体验去制定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大学阶段,特别是大学生毕业前夕,我们要遵循人类的身心发展规律,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关怀;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引导。耐心地摸清学生的身心状况,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作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位置前移,使其在高中阶段得到普及和发展,增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连贯性和全程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规划、自觉学习、不断进步,促进大学生的文明成人、科学成才、和谐成长。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

[2]肖丽玲,李昭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4).

[3]马援.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之我见[J].扬州大学学报,2007(10).

[4]刘晓倩.英国中学生涯教育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6).

[5]张哄如.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6).

G647.38

A

1007-9106(2016)07-0162-04

刘喆(1981—),女,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生涯发展教育;张秋君(1991—),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