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壮剧亲属称谓文化内涵及英译策略研究

2016-08-04 05:58周秀苗
社科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田林壮剧旧州

周秀苗

(广西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文化研究·

北路壮剧亲属称谓文化内涵及英译策略研究

周秀苗

(广西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北路壮剧中的亲属称谓特征及文化内涵有:田林壮剧亲属称谓父系、母系不分,直系、旁系相同,血亲和姻亲相混,侄辈孙辈男女称呼相同,它们是血缘婚制表现在称谓上的一种遗迹。此外,田林壮族先民与汉族有交流,不断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从汉语中借词代替了本民族中的原有称谓;壮族重视血缘亲族关系,亲属称谓出现泛化特征。在英译时可采用充分性与可接受性、换算与变通策略。

北路壮剧亲属称谓文化内涵英译对策

根据《文化学词典》,亲属称谓是“用来表明亲属关系的称呼或名称,是实现的亲属关系的反映。”[1](P32)换言之,亲属称谓,是对血亲、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系者的互称。壮剧是壮族人民重要的文学样式,壮剧中的亲属称谓体现的是壮民族的亲属关系、对亲属的态度以及亲属间相互称谓的状况,非常具有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壮族社会中社会亲属关系观念和亲属间称谓的全貌。壮剧“走出去”,就必须要英译,而壮剧英译中需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壮英民族有着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如何在人际功能对等角度下,总结出北路壮剧亲属称谓英译的策略。

一、北路壮剧亲属称谓特征及文化内涵

北路壮剧起源于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旧州镇,流传在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凌云县、右江区等区域。其发展程度较高,具备比较完整的大戏元素。[2](P2)剧本中涉及到的亲属称谓以广西壮族田林县旧州镇亲属称谓为基础。

(一)父系母系亲属称谓根据年龄长幼来区分

1.与父母同辈,年长于父母的则称呼一致。比父亲年长的都叫爷,如伯父、舅爷、姨爹都叫爷;与母亲同辈,比母亲年长的都叫巴,如伯母、姑妈、姨妈、舅妈都叫巴。

《朱买臣》中玉春香[白]

(壮语)足爷巴心垊,救浪垊本伝。

(汉语)谢伯父伯母,养育我成人。

(英语)Thanks for my uncle and aunt,they have brought me up.

2.与父母同辈,年幼于父母的则称呼不一致。父亲系汉语壮语母亲系汉语壮语

叔叔坳舅舅舅

婶婶歆舅娘舅娘

姑丈郭丈姨丈姨丈

姑姑郭姨那

如:《蝶姹》中

(壮语)姐!接盆那才斗,讲昊续太那昊姓。

(汉语)姐年幼成孤儿,外婆、小姨很惦记。

(英语)My sisiter lost her mother very young,grandmother and aunt care her a lot.

但在英语中伯父、舅爷、姨爹、叔叔、姑丈、姨丈都叫uncle。伯母、姑妈、姨妈、舅妈、婶婶、姑姑、舅娘、姨都叫aunt。

(二)直系、旁系同时用一个称谓。从以上表格亲属称谓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揽可以指侄儿、侄女、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外孙、外孙女,男女同一个称呼。揽背则指侄儿媳、孙媳。可见壮族一个称谓可同时用在上下两代的亲属称谓。

广西壮族田林县旧州镇亲属称谓表

如:《朱买臣》安员外[白]

(壮语)恨故勒冇诚,足揽呢斗香。

(汉语)我没亲生儿,亲侄女赡养。

(英语)I have no child of my own,my niece is supporting me.

英语中存在直系、旁系同时用一个称谓,但不出现一个称谓可同时用在上下两代的亲属称谓,侄子、外甥英语为nephew外甥女、侄女英语为niece;孙子英语为grandson孙女英语为granddaughter。

田林壮剧这种父系、母系不分,直系、旁系相同,血亲和姻亲相混,侄辈孙辈男女称呼相同,是血缘婚制表现在称谓上的一种遗迹。血缘家族中的成员,非常重视辈分,置辈分于突出位置,长辈认为,多同辈而不同性别的成员,他或她都属于同一辈,可用统一称呼相称,体现了血缘婚及其亲属关系特点,也反映了田林旧州壮民族远古祖先曾经经历过血缘婚和血缘家族的发展阶段。而与父母同辈,年幼于父母的则称呼不一致。这是随着社会向前发展,田林旧州壮族亲属称谓发生了变化的结果。

(三)一些称谓中,汉语代替了本民族中的原有称谓。如:姨丈、姐夫、舅舅、舅娘、姑、姑丈、婶婶、嫂等词,以及表亲的亲属称谓都是借用汉语的称谓来称呼。表亲属称谓只需在壮民族亲属称谓前家“表”字即可。如表哥,壮语称呼为表郭,表舅称谓壮语称呼为表舅。

在壮语中的亲属称谓中,表郭(汉语:表哥)、表谢(汉语:表姐)、老表(汉语:表弟、表妹)在英语中只用一个词“cousin”。

田林壮剧中的一些汉语称谓代替了壮民族中的原有称谓,主要原因是北路壮剧发源地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旧州镇,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贵州、广西的相互联系的必经之路之一。唐朝、宋朝为保边疆安宁,多次修建古道和驿道,这些道路基本都要经过田林旧州。作为西南各省与桂粤的交通要道,汉文化与壮文化在这里交汇,田林壮族先民,不断吸收汉先进文化,发展而来的。

(四)尊称是旧州壮族亲属称谓一大特征。壮族对不同辈分,还有特定的尊称和昵称。在旧州,父母依照自己子女辈分来称呼其他亲属。如哥哥依自己子女称自己弟弟为“叔叔”。对已成年的男女青年,一般要冠以“大”的尊称,如大鲜、大虎(壮语)汉语为“鲜姐”、“虎哥”之意,如果他们已经结婚生子,则不能再用“大鲜”、“大虎”的称呼,采用“父子连名制”,必须在其长子或长女的名字前冠以“卜”(父亲)或“乜”(母亲)来称呼他们,表示他们已经升级为“爸爸”和“妈妈”了。

《蝶姹》中,长女的名为“蝶”,应该称其父为“卜蝶”,其母称为“乜蝶”,这是尊重他们的表示。

如:(壮语)拉浪盯卜差,想贝国开书

(汉语)我是姹爸爸,想去做生意。

(英语)I'm Cha's father,I'd like to be a trader.

而对孩子的祖父母的称呼,也要随着升格,分别冠以“公”(祖父)“婆”(祖母)的尊称,呼之为“公蝶”或“婆蝶”。

这种习俗,对于尊老爱幼风尚的普及与继承有其积极的因素,所以世代相传,成为田林旧州壮族民间的传统习惯。这种习俗也反映了田林旧州壮族原始巫术信仰。壮族原始祖先认为,私人名字忌讳,不能让旁人知晓,他们认为名字是人的一部分,可被人用来陷害本人。他们自己的名字要忌讳,亲属的名字也忌讳,如: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等,都不准称,小孩仇人较少,不易为人所用加害,因此在亲属前加孩子名称来称呼卜+孩子名、乜+孩子名或者公+孩子名等。在英语中除了特例如,“president”等词以外,就Sir.Madam.是尊称。

(五)亲属称谓的泛化特征

在壮族地区,对熟人、陌生人,人们都是根据性别、年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亲属称谓在称呼对方。壮族亲属称谓的泛化,反映了壮族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壮族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受到汉文化伦理道德的影响,血缘亲族逐渐成为壮族社会人际关系的固定结构。重血亲的观念在壮族人民的称谓系统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社会交往中,壮民族认为,以亲属称谓称呼陌生人,让陌生人感受到血亲情感,能够缩小双方之间的距离,显得亲近,便于沟通、交流。英语不讲家族类,英语称谓比较社会化,较简单,一个称谓在壮语中可以代替几个称谓。

1.与爷爷、奶奶同辈的人或与爷爷、奶奶年龄相仿的人,可以称之为“公”(壮语,男性称之)或者“婆”(壮语,女性称之)

如:《海蚌姑娘》亚甲[白]

(壮语)公呀!劲甲是难吕本横哈

(汉语)爷爷啊!孤儿艰难过生活啊!

(英语)Dear Grand,life is real hard for an orphan.

2.比父亲年龄大的父辈男性称为“爷”(伯父之意),比母亲年龄大的母辈女性称谓“巴”(伯母之意);比父亲年龄小的父辈男性称为“坳”(叔叔之意),比母亲年龄小的父辈女性称谓“歆”(婶婶之意)。

如:《海蚌姑娘》亚甲[白]

(壮语)许灰哼歆兰拉,又再仙巴强。

(汉语)我去问婶婶,又去问大娘。

(英语)I made inquiry of this aunt and of that aunt.

3.比自己年龄大的同辈男性称谓“大”(哥哥之意),比自己年龄大的同辈已婚女性称谓“嫂”(嫂嫂之意),比自己年龄大的同辈女性称谓“大”(姐姐之意),

如:《农家宝铁》梁生意[白]

(壮语)故哈贝拉媒公。大罗咧媒公米?

(汉语)我想去找媒公。哥你认识媒公吗?

(英语)I want to find a matchmaker.Do you know one,my brother?

4.比自己年龄小的同辈已婚男称谓“卜+该男子长女或长子名”,比自己年龄小的同辈已婚女性称谓“乜+该女子长女或长子名”;比自己年龄小的未婚男性、女性称“侬”(弟、妹之意)。

《宝葫芦》中焦大郎:(唱山歌)

(壮语)许况恋门侬,许大练门嫂。

(意译)阿哥恋妹妹,阿哥恋姑娘。

(英语)I love you my dear girl,I really do loveyou.

5.称侄子辈或孙辈未婚男女为“揽”(侄子、侄女、孙、孙女之意)。

如:《天平春》的保寨歌

(壮语)查吞保勒揽,查藏保甫者。

(汉语)低层保子孙,高层保长辈。

(英语)Low ones for the young while high ones for the old.

在英语中deargirl、theyoung属于社会化的称谓。

二、亲属称谓的英译策略

(一)充分性与可接受性

“充分性”即遵守壮语及壮文化的规范,“可接受性”即遵守英语文化的规范。在壮文化中,人们习惯排行称谓,如“姐大(汉语:大姐),姐艺(汉语:二姐),姐三(汉语:三姐),在英语文化中,人们习惯用”姓名称谓“。在翻译壮亲属称谓时,为了让英语读者明白壮族人物之间错中复杂的关系,我们可采用归化手法,“遵守英语文化的规范”,即将壮文化中的“排行称谓”译成英语中的”姓名称谓“以符合英语的称谓习惯,便于英语文化人的理解与接收。

如,在《七女嫁龙中》,

卜小(汉语:七女)腰挎鱼篓、肩扛捞网上,唱正调

——Li Chun[enters with a fish container on her waist and fishing net on shoulder,sings to the main tune]

姐大(汉语:大姐)上,唱正调

——Li Lian[enters and sings to the main tune]

在《七女嫁龙中》,李老汉有七个女儿,壮语中的排行称谓语“卜小”(汉语:七女)、“姐大”(汉语:大姐),在翻译是都用英语国家人们熟悉的姓名称谓,指称比较具体,符合英语读者习惯。

有时为了明确壮族的指称关系,特别是体现壮族亲属称谓的泛化特征时,让英语国家读者了解并接受壮文化里的称谓习惯,我们可采用遵守原文乃至来源语言及文化的规范,采用异化翻译法,使得译文中称谓语的语义达到与原文中称谓的语义对等的效果。

如:《农家宝铁》中梁生财[白]

(壮语)故盯梁生财,盟本嚎故国大困盯啵。

(汉语)我叫梁生财,你该喊我做哥才对啵。

(英语)My name is Liang Shengcai,you should call me elder brother.

在这把“哥”翻译成“elder brother”才体现出壮族尊老的文明礼仪。

《农家宝铁》中的陈玉英之母“乜英”(汉语:王氏),我们把“乜英”汉语:王氏)翻译为Mrs.Chen。

《朱买臣》中村里的一个中年妇人,崔氏称之为“嫂”,其不是崔氏真正意义上的嫂,只是尊称,我们英译为“Woman”,而不是“sister-in-law”。

(二)换算与变通

首先,称谓翻译,首要就是忠实传达原语的文化含量,尽可能达到人际功能对等。[3](P190)其次,翻译是再创造过程,再创作结果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与原文在各种功能上的对等,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各种功能的把握与理解。就人际功能来说,译者如果不能区分原语与译语中不同的语言特征和交际模式,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最贴切的对等语,就容易产生假对等。[4](P94)从而导致译作在传达文化信息,重塑人物形象方面、体现人物交际意图等方面丧失原文话语的功能。

由于壮语中称谓数量多、名目繁杂而且指称具体,而英语称谓数量少、分类简单而且指称模糊,两种语言在称谓方面无一一对应关系,壮英翻译时应深刻理解剧中人物心理和交际目的,准确把握人物语言风格和特点,结合上下文,对原语的称谓进行推理换算,变成英语中对应或相近的称谓,以达到最大程度实现功能对等的目的,使英语读者接受并理解壮族文化特色和剧情发展。

如:《朱买臣》中,彩云[白]

Caiyun[speech]

(壮语)请姐听义坭,轮里劳姐夫一肥吕!

(汉语)请姐姐听好,还少一位姐夫没得!

(英语)Please listen carefully my sister,we still need to find a husband for you!

剧中彩云想要表达的是玉春香应该嫁人了,所以译成“a husband”更直截了当。

如:《侬智高招兵》中骆大伯[白]

(壮语)大好汉斗唐,申能

(汉语)好汉哥来到,请坐

(英语)Please take a seat,respectable young man.“好汉哥”翻译成“respectable young man”,更能体现骆大伯对侬智高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

三、结语

语言是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亲属称谓既是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礼貌现象,又是特殊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的亲属称谓都反映出本民族的民族性格、传统道德文化、社会结构。翻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尽可能的传达原文信息,尽量做到与原文在各种功能上的对等。壮英翻译时应深刻理解剧中人物心理和交际目的,准确把握人物语言风格和特点,正确选择翻译策略和对称谓的处理,以达到最大程度实现功能对等的目的,以实现翻译的目的。

[1]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廖明君.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3]刘泽权.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4]申丹.文学文体与小说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I236.67

A

1007-9106(2016)07-0122-04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度研究课题“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戏剧比较研究”(批准号:15XZW040);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壮族典籍多语平行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批准号:13BYY015);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视角下的壮剧英译技巧研究——以北路壮剧为例”(批准号:SK13YB093)阶段性成果之一;百色学院2014年度特色研究团队立项项目“桂西民族典籍译介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之一。
*

周秀苗(1974—),女,广西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为民间戏剧比较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田林壮剧旧州
用真诚彰显初心 用责任诠释担当——漯河市住建局房屋维修资金服务中心副主任田林喜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安顺旧州:时光里的古镇
A New Species of Gracixalu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West Guangxi, China
壮剧来啦
云南壮剧的舞台类型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旧州 存封千年的黔中佳酿
走过旧州且兰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