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结合”

2016-04-10 20:24进惠晓峰
社科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四个结合大众化中国化

张 进惠晓峰

(1.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大学马列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结合”

张进1惠晓峰2

(1.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大学马列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延安时期,伴随着学习运动、整风运动的展开,也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这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为四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化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民族化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坚持群众化的路径;把马克思主义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坚持具体化的方法等,这些经验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

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全党掀起了一场历时六年之久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运动。著名的延安整风,是这一运动的重头戏和高潮戏。从“大众化”的角度来审视,这场伟大的运动实际上就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运动。对此,可从其组织领导、方针原则、规章制度、研究机构、教育体系、文化传媒等方面加以梳理和分析。

1.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了学习组织。中央设立了干部教育部,各地区成立了高级学习组,中央成立了中央学习组。通过这些组织具体领导延安的学习教育运动。二是规定了学习任务。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通过《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等文件规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主要课程、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等。三是评估了学习质量。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督促、检查、监督、考核学习活动,保证学习质量。延安整风时期的组织领导更加周密,在准备阶段,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领导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1942年4月14日,陕甘宁边区总学习委员会成立,领导边区系统的整风学习。党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延安学习教育运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方针原则

中央通过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在职干部教育的方针计划及制度》等文件,对学习运动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样,在整风学习中,党中央相继发布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在党内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决定》等文件,毛泽东也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与时局》等报告,明确阐述了整风运动的方针原则等。这些方针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忠实于民族的解放事业,忠实于劳苦人民的利益,忠实于共产党的路线等,要秉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逐步提高、少而精等原则。党中央的文件和毛泽东的报告,为延安整风学习乃至整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定了方针,指明了方向。

3.规章制度

在学习运动中,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制度和纪律规范,特别是整风学习中,这些制度和纪律得到了不断完善,制定了考核测验与奖惩制度;制定了学制和教学方针的具体规定;制定了提高学习质量和改善学习方法制度等。如1939年1月23日《新中华报》报道:“为了更好地建立干部学习制度,无论工作部门与大队或连队,均建立有值日员的制度,管理日常一部分工作,给该部负责同志以学习时间。为了督促检查学习的进程,有些大队已经组织干部学习检查委员会,推动干部学习。”1940年边区党委根据中央关于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的规定,对全边区在职干部的学习进行检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组织措施,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均设干部教育科,配备得力干部,建立干部学习日制度,定期组织干部学习讨论。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长效机制和可靠保障。

4.研究机构

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了各种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如成立了编译部、编译局,翻译马列原著,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学习和解读,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大众化提供了教材和资料;成立了马列学院、高级研究组等专门学术机构,系统、深入、透彻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专门研究,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体系更加完善,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人才,带动和形成了延安时期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成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会、党建研究会、马列主义研究会、新哲学会等研究机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专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会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和联系,共享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各种研究机构的成立,积极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为大众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5.教育体系

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构建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相结合的大众化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时期的国民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当时,在陕甘宁边区不仅小学教育有了良好发展,中学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如先后建立了边区中学、延安中学、陇东中学、米脂中学、子长中学等。这些学校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教育主要针对一般的工农大众,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识字组、冬学、夜学、半日校、午校、民众教育馆等。社会教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不仅扫除了文盲,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大众化。当时的干部教育,包括干部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两种形式。

6.文化传媒

我们党充分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广播、出版社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对各地的学习情况进行报道。如《解放日报》1942年3月16日社论就具体阐述了“为什么把在职干部教育摆在第一位”的问题,4月3日通讯报道了“自然科学院整顿三风”的情况等。这些报道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具体做法、经验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还创造性地通过印刷发放小册子、传单,地界墙头张贴布告、口号和标语,召开报告会、读书会,创办形式各异的墙报、黑板报,组织各种类型的宣传队表演队等多样化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结合”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展开,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此,难以逐一分析,仅将其中有关内容概括为“四个结合”或“四个坚持”加以阐述。

1.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化的方向

早在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那里,就初步具有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但是,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很深刻,以至于在革命实践中发生了陈独秀的右倾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的三次“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害。延安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王明“左”教条主义,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了中国化方向。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明确提出在全党掀起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热潮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延安时期,共产党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把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2.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民族化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成果,要在中国被广泛接纳,必须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这种结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具有包容性、开放性、融合性和互补性。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共产党人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直存在着轻视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割裂中西文化关系的错误。到延安时期,共产党人才真正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中西文化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就要不断实现民族化、本土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内容和表达方式具有了“中国的特性”、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必须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绝不应该割断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过程,就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形式的过程。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被中国大众所接纳和认同,成为中国大众普遍的思想基础,形成中国革命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3.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坚持群众化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和“大众”结合,人民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对象,为此,大众化必须坚持群众化的路径。一是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毛泽东历来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工作。延安整风期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倡导和推动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二是融入群众生活,关心群众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必须要回应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问题,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支持。三是熟悉群众语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对大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理论研究者、传播者必须熟悉大众语言。毛泽东:“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1]这就是说,要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和大众化,就必须走进人民群众并与其打成一片。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从党的领袖、理论家和艺术家,到普通的党员和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群众谋利益。

4.把马克思主义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坚持具体化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般原理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抽象的思想理论。如果我们不顾群众的接受能力,脱离群众的现实需要,只是照本宣科地宣讲理论,脱离实际地空谈理论,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不会收到什么效果。延安时期毛泽东激烈抨击“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他甚至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这里说的物质福利,就是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说到底最根本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换言之,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用具体方法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事业、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1.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A811;D231

A

1007-9106(2016)07-0076-03

张进(1978—),男,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惠晓峰(1969—),女,延安大学马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四个结合大众化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建立“三会一课”长效机制亟待厘清几大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