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芹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体验式阅读教学。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同时由于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事物、眼界等方面的不同,在阅读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从个性阅读、情景阅读、想象阅读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个性阅读,激发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不受束缚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方式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在个性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等,以促使学生在阅读时展开了应有的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之后抒发自己的阅读体会。乍一看题目,原以为北大荒的秋天会显得寂寞荒凉,让人心生悲情。不料,在进行个性阅读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
“原来大豆还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细细一想,原来是拟人化了,读着也让人陶醉。”
“原来秋天到了,北大荒的天空也一碧如洗,和我家乡的秋天略有不同呢。不过我家乡的天空也美得让人陶醉。”
“通过阅读,我发现北大荒的秋天并不‘荒呀!”
…………
学生乐呵呵地分享着。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些独特的阅读体验,由此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阅读动力。让学生自由个性阅读,能够生发出这么多独特的阅读体验。而这一切,是在教师“灌输”“施压”下根本无法实现的。
二、情景阅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情景难以深入体会。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生带入情景中阅读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一般而言,引导学生在情景中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或者挂画等辅助工具,让情景更生动具体,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展开情景阅读,引导学生体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播放一首有关草原的歌曲,将学生的思绪拉到草原之中,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着草原上的情景。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让学生想象草原上牛羊安静地吃草的情景。此时,学生已经渐渐进入教师创设的情景。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角度、不同地点、不同季节所拍摄的草原景色图,让学生欣赏大草原的美丽。这时,学生对草原独特的情感就被激发出来了。最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一睹作者笔下描述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浓,在阅读过程中生发出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自然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体验的教学目的。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利用音乐、图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找准时机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将草原情景勾勒还原出来,从而得到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
三、想象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
所谓的想象阅读,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发散思维,获得独特的想象体验。小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对于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想丰富学生各方面的阅读体验,就必须充分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展开一系列的脑力活动,从而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内容。《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天游峰一位扫路的老人,但文章中也不乏很多描写天游峰的内容,对于主人公起了烘托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描写,学生对于这位坚持、自信的老人产生了钦佩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进行续写:“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但30年后的事情却是未知的。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一下老人家30年后的样子。如果他们真的相遇了,你认为彼此会说一些什么?”学生接着原文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写出独特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续写活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下自己的东西,从而得到不一样的想象体验。
培养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除了上述的方法,还可以从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入手。教师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多种类型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国强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