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8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6-04-09 05:41宋亚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2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宋亚红,刘 燕(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8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宋亚红*,刘燕#(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张家港215600)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2.036

摘要目的:了解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28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我院涉及ADR的药物种类有19类,其中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中药制剂发生ADR的比例列前3位;在给药方式中,以静脉方式给药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从临床表现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性损害列第3位;基本药物发生ADR的比例较低。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并逐步增加基本药物的应用比例,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基本药物

Analysis on 285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SONG Yahong, LIU Yan(Dept.of Pharma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Jiangsu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and rational medication in clinic.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adop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85 cases of ADR reports from Jan. 2014 to Dec. 2014.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19 kinds of drugs involved in ADR, among which the anti-infective drugs, 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dominated the top three places. Intravenous drip took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Most of ADR were found in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damage, followed by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multi-system damage dominated the third pla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essential drugs was in a low-proportion. CONCLU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AD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 and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proportion of essential drugs, so as to improve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KEY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 Analysis; Essential drugs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了解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笔者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上报至江苏省ADR监测中心的285例住院患者发生的ADR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上报至江苏省ADR监测中心的住院患者的ADR报告。

1.2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对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方式、ADR临床表现、发生ADR的药品、ADR转归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285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145例(占50.88%),男性患者140例(占49.12%),女性数量略多于男性(1.04∶1),与其他医院ADR报告差别不大[1]。ADR按患者年龄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2.2ADR按给药途径统计结果

ADR按给药途径统计结果见表2。

2.3ADR按临床表现统计结果

ADR按临床表现统计结果见表3。

表1 ADR按患者年龄分类统计结果

表2 ADR按给药途径统计结果

表3 ADR按临床表现统计结果

2.4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统计结果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统计结果见表4(注:因同1例ADR怀疑药物有可能多于1种,故总例次数大于285例)。ADR发生病例数列前5位的药品统计结果见表5。

表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统计结果

2.5ADR的转归和预后

在285例ADR报告中,所有病例都治愈或好转。

表5 ADR发生病例数列前5位的药品统计

3讨论

3.1ADR与患者年龄

此次统计结果表明,40~59岁和60~79岁的中、老年人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其中,60~79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代谢机能下降,肝、肾代谢与排泄功能减弱,药物代谢速度降低,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减退所致;另外,老年人基础疾病增多,联合用药较复杂,容易引起ADR[2]。40~59岁的中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考虑可能与相应年龄段人口基数不同[3]、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身体免疫功能较差有关。因此,临床上使用药物时,尤其是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应全面考虑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药物浓度、配伍禁忌、持续时间等,如果用药时间较长,应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指标,尽可能实现个体化给药。

3.2ADR与给药方式

统计结果表明,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原因一方面考虑可能与不少患者的错误认识有关,认为静脉给药疗效好、治愈速度快;另一方面,考虑与所用药物有关,静脉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其诱发ADR的因素除注射剂内在因素外,还与药物配置、药物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注速度有关[4]。建议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力度,医护人员在治疗中应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给药原则,只有在危重、严重感染和其他给药方式疗效不好的情况下才选用静脉给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注意滴注速度,以避免ADR的发生。

3.3ADR与临床表现

经统计结果表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ADR发生率最高(占43.51%),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全身性损害等ADR,这与吴静等[5]报道的结果相符。皮肤损害ADR发生率较高,考虑与皮肤反应敏感、容易观察有关,其他系统出现的ADR以及一些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微的ADR容易被忽视并且漏报。事实上,临床发生的ADR往往会在不同器官同时表现出来,相互交叉。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首先应停止所用药物;对于一些严重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除停止用药外,还应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对于消化系统的损害,停药后一些ADR症状一般能自行缓解,少数需采取对症治疗;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引发血压增高或降低等,应先停药后给予对症治疗;对于全身性损害患者,如出现发热症状的,可用物理法降温或给予解热镇痛药治疗;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应先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总之,发生ADR时,应先停用可疑药物,然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3.4ADR与药物种类

经统计结果表明,发生ADR的药物种类共有19类,其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和中药制剂。引发ADR概率较高的基本药物,同样是抗感染药和心血管系统药占前2位,中药制剂列第3位。

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一方面考虑与抗感染药应用较为广泛有关[7]。抗感染药中,头孢菌素类药引发的ADR列第1位,随后依次为氟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引发ADR的比例较高,可能与临床上使用的头孢菌素品种较多有关,自头孢菌素上市以来,头孢菌素类药一直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头孢菌素分类也从第1代发展到第4代,而每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在临床上各有其特点,都在大量使用;另外,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两类药之间可致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8%~10%对头孢菌素类药也过敏[6],因此导致了头孢菌素发生的ADR例数较多。但头孢菌素发生的ADR是可逆的、暂时的,用药剂量、疗程均会影响ADR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当发生ADR时应及时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强、口服吸收良好,和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不用做皮肤试验等优点,因此临床使用也较多[8]。另一方面,不排除无指征和联合用药等因素引起的ADR。因此,为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并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耐药特性并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和方法,防治滥用、过量应用。

心血管系统药引发的ADR比例也较高,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药物的应用常会受年龄、体质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9],因此用药的ADR随之增多。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药物使用剂量逐年增加有关,心血管疾病用药时间长,长期使用时ADR也可能随之增加[10]。再者,考虑可能与多种药物联用有关,心血管系统疾病多为慢性疾病,疗效不佳时常需联合多种药物同时进行治疗,而药物品种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多,因而在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ADR的发生的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心血管系统药时需要坚持个体化用药原则[11],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ADR的发生。

中药制剂引发的ADR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以中药注射剂为主,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导致[12];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与其他药品配伍时,可能会引起药品pH改变、色泽变化、发生沉淀等[13]。另外,有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毒性成分,从而引起过敏等。因此,应加强对中药的认识,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适用范围及用法、用量等,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并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严格控制中药在品种、剂量、疗程、联合应用等环节的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

统计结果中,基本药物引发ADR的比例较低,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低有关,但自相关部门颁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14]以后,我院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考虑可能与基本药物安全性较高[15]有关。在此次的统计结果中,我院在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后,其发生ADR的例数与非基本药物相比比例较低。因此,基本药物是临床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又执行了国家推行的基本药物制度举措。同时,也应注意到基本药物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需要加强对基本药物的ADR监测。

综上所述,我院ADR的发生女性数量略多于男性,其中以40~79岁的中、老年人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在给药方式中,以静脉给药方式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从临床表现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性损害。从药物品种分析,以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中药制剂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基本药物发生ADR的比例较低。但ADR一般是可预知的,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是难以恢复的。因此,作为药师,一定要了解并熟悉药物的特性,协助临床做好药物的治疗工作并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在做好药学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尤其是基本药物的宣传,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岩.安徽省某二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6):829-830.

[2]王雪梅,王思媛,沈芊.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2):1114-1117.

[3]王崇薇,刘琳琳,孙言才,等.某三甲医院2005—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162-165.

[4]高杰,彭巍,缪丽燕.我院17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8):3617-3620.

[5]吴静,方云,刘晓玲,等.某三甲医院5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99-201.

[6]陈瑛.头孢菌素类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J].临床医学,2011,38(6):109-110.

[7]李建瑜.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91-292.

[8]凌海鹰.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J].海峡药学,2014,26(8):157.

[9]李少波.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J].海南医学,2011,22(3):14-19.

[10]孔薇.我院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128-130.

[11]许志群,王灿.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75-176.

[12]刘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27(7):57-59.

[13]王洋,徐珠屏,杨思芸,等.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4):114-116.

[14]唐露露,丁宏,何振仿,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及建议[J].安徽医学,2013,34(3):371-373.

[15]侯颖.1045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3):54-56.

(收稿日期:2015-06-29)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2-0245-03

#通信作者: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53668360@qq.com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975283305@qq.com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