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2016-04-08 19:46黄永元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有效性

黄永元

摘 要 本文以笔者十余年担任县级教研员的所见所闻为事实依据,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托,列举并分析了当下农村初中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缺失的种种行为,最后还提出了对如何有效发挥教师作用,协助、引导学生确定好活动主题的一些思路、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选题 有效性 策略

自从2004年福建省武平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一直担任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一职。回顾十余年的履职历程,虽不敢妄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及实施要义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和个人真知灼见,但自信对当下本地及周边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教研生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渐次推进,农村初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能真正常态、有序、有效地实施。即使正在开展实施的学校,教师在具体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或虎头蛇尾,或无所作为,或任性而为。下面仅围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思路及选题指导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闻与思考。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缺失的表现

1.学生方面

选择确定课题,随性而为,信马由缰,或过于宽泛,或过于高深,或不合时宜,忽视学生自身、学校及当地实际,注定难于真正开展后续活动。

2.教师方面

①包办代替,以己之欲,强施于人,硬性“推销”预定课题,漠视学生意愿和能力。②以某个参考教材或学习资源包为唯一依据,按部就班,逐次讲授,坐而论道,生吞活剥,无视现实学情、校情、乡情。

3.学校方面

①急功近利,不顾及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以个别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完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开展,曲高和寡,综合实践活动俨然变身“高大上”“白富美”。②将学生平时被动参加的、学校零星组织的各项活动完全视同于综合实践,缺乏全面谋划与有效整合,缺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俨然成为“行尸走肉”,此种做法实则偏离新课改之初衷。

……

类似现象,不一而足。其共同特点是,学校对该课程并未正高度重视,教研氛围不浓厚,指导教师对课程也缺乏深入研究。其结果,教师越来越不愿上综合实践课;学生或者因考虑不周,自定的课题无法顺利实施,只得无疾而终;或者对教师“钦定”的课题不感兴趣,不愿配合,最后都落得个不了了之的结局。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缺失的成因分析

1.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须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第二,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第三,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第四,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不难看出,之所以造成像以上一些学校在确定课题时出现的主题缺失行为,究其根源是指导教师对本课程缺乏深入研究、解读,对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到位,既未对学生脱缰野马式的想法及时予以点醒,也未对自己一路狂奔式任性行为猛踩刹车。

2.师生角色定位欠准确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是它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活动实施的自始至终,学生是整个活动当仁不让的主角,他们是课题或话题的提出者、活动主题的确定者、活动方案的策划者、制定者、活动开展的执行者、活动历程的评价者以及活动成果的分享者。当然,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放羊式”的无所作为,也不可以越殂代疱、强人所愿。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中,应充当的是学生亲切可信的长者,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引路人,甚至是活动过程的评价者等角色。由此可见,指导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无所作为和任性而为,都是不可取的。

3.教师指导策略欠周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终极目的。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石。然而,多年来,由于受考分至上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不知不觉之间,师生的问题意识在现实需求面前被抛之脑后。鉴于此,指导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尤其在起始阶段即提出问题或话题之时,就应该适时介入,积极引导,巧妙点拨,碰撞火花。由此观之,导致学生选题时天马行空地任意而为,或者教师一厢情愿地“硬性推销”,都是教师指导策略欠缺的必然结果。

4.教研氛围未尽如人意

根据多年来的亲身体会和调研情况,在我县及周边地市的初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者名不副实,既无兼职教师,更无专职教师;或者即使有专(兼)职教师,也只是由他人充数;情况稍好的部分学校,个别教师虽有工作热情,但是苦于单打独斗,且少有外出考察、学习、观摩及业务进修的机会,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完全靠个人揣摩、摸索,孤独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没有相关学科教研组织,遑论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缺失的解决策略

1.尊重学生意愿,兼顾实施可行性

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确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第二,小处切入,近处入手;第三,实施有可操作性;第四,课题实施有实际意义。这四点是评判每一课题可行性的根本依据。

初中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做任何事都以兴趣为基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充满激情;反之,对自己不喜欢的事则往往敷衍应对。譬如:《×校学生追星现象调查与思考》、《交通安全伴我行》、《早餐学问知多少》、《中学生正常交往问题探究》等课题,都符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爱好,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选择这样的课题,他们往往乐意去研究。与此同时,这些课题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又是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开展活动不存在技术性和条件性障碍,所以,具有很强的实施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联系地方特色,强化选题针对性

《指导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实践性、体验性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略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

校外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就拿笔者所在的武平县来说,它既是纯客家县,又是中央苏区县;既是福建省著名绿茶产区、中国富贵籽之乡,又是定光古佛发祥地,这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茶文化、定光古佛信仰,内蕴丰厚,特色鲜明,值得挖掘、探究的领域非常多。为此,我县多所中学开展了与此相关的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诸如:《中山古镇姓氏楹联探源》、《军家方言的前世今生》、《武平客家年俗调查》、《武平小吃面面观》、《中湍村“上刀山、下火海”民俗问题研究》、《东留乡富贵籽种植情况调查》、《桃溪绿茶种植现状调查》、《定光古佛信仰与青少年“三观”》等等。这些课题的开展,接地气,合乡情,学生们不但兴趣浓厚,而且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实践、探究,使他们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可谓选题针对性很强。

3.联系学校实际,凸显校园特色

众所周知,采取“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因此,在课程开设上应该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原则。而在具体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每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风格上不尽一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选出反映学校特色的课题,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路子来。

譬如,东留中学是武平县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一般,在相当长时间里,该校的教学质量也一直徘徊于全县的中游水平。近年来,该校把“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作为全校师生追求的共同目标,旨在全面改变学校“三风”,打造校园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突破发展瓶颈。他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和谐”系列主题活动及相关课题研究为具体内容,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也成了该校的一大品牌。

又如,我市永定二中,历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以“远足”为题的系列活动。其主要内容为:军训、远足、参观革命圣地、考察调研三农问题、生存能力体验、篝火晚会、成果展示等。这些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及非指定领域有机整合,让学生亲历实践,深度体验,经受生存考验。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远足活动,每个年级活动地点、活动主题各有不同,循环滚动实施。这一做法,得到课改专家及各地同行的普遍赞赏、首肯,真正凸显了该校的特色。

4.关注热点问题,铸塑公民意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广大中学生像老师们一样,对身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也会投以关注的目光。老师们如能及时引导他们从中挖掘、提炼出符合学校、学生条件实际、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无疑既满足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又契合了新课程理念,一举多得。此类研究性活动的开展,势必有益于培养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譬如:根据笔者调研了解到,近年来,我县部分中学结合本地、本校乃至国内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分别开展实施了《远离六合彩,营造和谐社会》、《×校学生网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象洞溪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我是家乡小主人—“武平景点一日游”线路设计》、《广场舞的是是非非》等一系列充满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脚踏实地地践行新课程,而且全方位培养了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其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不言而喻。

……

总之,关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主题确定阶段,指导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采取怎样的策略、如何真正提高指导有效性,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都曾用大量的篇章和实践体验作出了各有见地的诠释。以上笔者的一些粗浅思考与体会,仅仅择其部分,有感而发。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