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晋鸣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2-0047-01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三十多年的老记者,笔者关注江苏教育长达二十年。原以为这个教育强省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做出傲人的成绩,没想到近五年间,江苏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上,又给了我们媒体人一个惊喜。
我们常强调社会的公正公平,笔者认为,公正首先应该体现在教育上。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良好的教育关乎个人的修养与前途,更关乎社会的稳固与发展。如果说高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人才资本的极限,那么基础教育则关乎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只是教育的基准线,更是生命线。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均衡”?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推进均衡发展的实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都能使个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笔者在苏北各地采访时,发现不少县、乡里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就拿淮安市盱眙县来说,这里经济并不发达,地方财力十分紧张,但近3年却投入6.5亿元,改扩建了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善办学设施。该县鲍集镇的一名学生家长告诉笔者:“镇上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娃们是赶上好时候了。”
盱眙县对教育投入的大手笔是江苏的缩影。从前“往外送”,如今“家门口”,江苏在教育账上肯花钱,不仅仅是教育公平公正的体现,更为地域间的均衡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往外送”到“家门口”,江苏在均衡师资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2010年以来,江苏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5%。2013年初,江苏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公平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区域、城乡、校际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第一生产力。江苏让城乡教师流动起来、合理配置,无疑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释放、衍生、扩大。
此外,江苏各地还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贯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过程,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南通市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催生了以促进人的成长为显著特征的南通教育模式;淮安市多年来坚持打造“学在淮安”品牌不动摇,重点推进课程、教育管理、课堂教学三项改革,探索创立了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连云港市连云区打造出“小海军”学校、“百草文化”研究社等独具海滨特色的教育品牌。
江苏正是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最终目标是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江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的种种努力,顺应了百姓需要与社会发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作者单位:光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