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指导 郭亚雄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咸阳712000)
郭亚雄运用清化湿热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王丹 指导 郭亚雄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咸阳7120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典型的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或伴见腹痛、或关节痛、或肾脏损害。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为风、湿、热、瘀等因素侵袭人体,损伤血络,溢于脉外而成,治疗多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而导师郭亚雄主任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湿邪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更应重视。本文主要对郭亚雄主任医师运用清化湿热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以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为主,常常伴有关节肿痛、或腹痛、或便血、或血尿和蛋白尿的病症。多见于2~8岁的儿童,男孩较为多见;以春秋季多发。西医认为本病与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等)的感染、食物过敏、药物、遗传等因素有关[1]。过敏性紫癜在祖国医学中尚无特定病名与之相对应,但根据临床症状可属于“紫癜”、“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郭亚雄主任医师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诊治过敏性紫癜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现将导师运用清化湿热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对过敏性紫癜中医病名的认识
祖国医学有关过敏性紫癜的记载众多,较为典型的描述如下。《圣济总录·诸风门》中言“论曰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疼是也。”首次提出“紫癜”的病名。“衄”中医指出血,“肌衄”则为皮肤肌肉间的出血,如 《医学入门·卷之四·内伤·血》中说的,“血从汗孔出者,谓之肌衄。” 《外科正宗·卷之四·葡萄疫》中亦有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即表明“葡萄疫”多发生于儿童,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斑疹,色紫如葡萄,又提出其病因是感受非时之邪,因此以称为“疫”。
2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探究
郭亚雄主任医师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诚如《医宗金鉴》所言:“由热体风邪湿气侵入毛孔,与气血凝滞,毛窍闭塞而成。”其病机为湿热稽留血分,血络损伤,血液外溢于肌肤所致。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大多脾胃功能呆滞,内湿易于酿生,加之饮食失慎,或患病后过用寒凉,脾胃失于运化,从而加重内湿,久而化热。湿热相合,湿遏热伏,胶着难解,稽留日久,则从气入血,伏留血分,灼伤血络,使血络受热而变得焦脆。此时,若感受外界风、寒、湿气,而致肌腠血络疏松,邪从毛孔而入,引动伏邪,内外合邪,搏击血络,导致血液运行失常,气血凝滞,在血络受损的基础上,出现血不循经而行,溢出脉外于肌肉皮肤间,闭塞毛窍,故表现为紫癜。其发病以血分湿热为内因,是为本;以新感时邪为外因,是为标。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导师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具有以下共性。其一,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符合湿性粘腻的特点。其二,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因此皮肤斑疹多发生于臀部及双下肢;湿性重浊,流注关节,或留滞经络,则可见腹痛或关节疼痛不利。其三,舌苔基本为厚腻苔,黄或略黄,且口腻不渴,这是由于湿热内蕴,上蒸于舌所致。其四,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其时分别为太阳寒水、厥阴风木主气,风寒更易使阳气受损,加重内湿;同时外邪与内湿相搏,损伤血络,血液从皮表而发。其五,在本病的治疗初期,医者多予清热解毒凉血类药物内服,药性寒凉损伤脾阳,进一步酿成内湿,或服用糖皮质激素,助湿生热。以上表现充分说明,对于湿邪在该病中的病因作用,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3清化湿热法治疗本病的探讨
本病的治疗,应遵吴鞠通之言:“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因此本病在治疗时,应以清化湿热为治疗原则,湿热同治;具体治法应当根据湿热偏重、三焦所属、营血深浅及伴随症状等灵活运用。在发病之初,若见表证,可微发其汗,因汗血同源,大汗出则加重耗血、动血;若见脘腹胀满、胸痞等中焦湿热的症状,不可过早使用下法,使脾阳更损,加重內湿;若见身热,切忌误以为是阴虚发热,而用滋阴润燥之品,助湿生热。
药物组成及用量:黄芩、黄柏各12g ,牛膝、苍术各5g,茯苓、白术、炒苡仁、滑石、白豆蔻、忍冬藤、威灵仙各10g,紫草8g 。
配方分析:黄芩苦寒气薄,能清上泻下,走表达里,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经疏》言其:“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并能使“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医学启源》谓其“治肺中湿热”。而肺主皮毛。《本草正》言:“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药理研究证实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2]。黄柏苦寒沉降,主清下焦湿热,能泻肾间相火而坚阴。《得配本草》言:“以黄柏补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阴火。”《本经逢原》言其“为治三阴湿热之专药”。黄柏药理作用广泛,有研究报道,其除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之外,还有免疫抑制作用,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3]。二者并用有“热除而湿无所附,湿去则速”之功效,故为君。
茯苓甘淡平,甘而健脾,淡而渗湿,药味平和。《本草思辨录》言其“祛表湿”,“能于气中消水,水中化气”。在利水的同时而又不伤正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可增强免疫等。白术甘苦温,甘温益脾肾之阳,苦燥化脾胃之寒湿,既能补脾助运,又能祛除湿邪。《本草思辨录》言其“味复带辛,故能由脾及胃而达肌表”,可使湿从表除。现代研究认为白术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白细胞[4]。紫草甘寒,有凉血、解毒、透疹之功,可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本草正义》谓其“色紫入血,长于清理血分之热”。 上三者健脾除湿,清理血分,正本清源,湿不内生薏,血分安宁,有裨助芩、柏之效,共为臣药。
薏苡仁甘淡味寒,能渗湿泄热,《本草思辨录》言“薏苡能使湿不化热,热不化湿,自是除湿而亦清热。”滑石甘淡寒,质重滑利,寒能清热,滑能利窍渗湿泻邪,《本草从新》赞其“为荡热除湿之要药”。白豆蔻芳香化湿,流行三焦,宣畅气机。《本草通玄》言“其功全在芳香之气。”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能除内外之湿,合黄柏、忍冬藤、威灵仙,具有祛风湿、止疼痛的功效。《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忍冬藤甘寒,归肺、胃经,祛风通络,清疏络脉,可用于风湿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威灵仙辛温,辛散善走,走而不守,温可通利,能通行十二经。既可透肌达表,祛在表之风邪,又能宣壅导滞,化在里之湿滞,可宣可导,《本草正义》言其“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为治疗过敏性紫癜关节肢体疼痛及腹痛之良药。以上六味俱为佐药。
牛膝性善下行,引诸药达于病所,并佐威灵仙、苍术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本草经疏》谓其“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湿而除痹也。”《药性解》:“牛膝……祛寒湿,破血结”。为佐使之药。
全方配伍恰当,层次分明,泄中有补,补中有泄,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健脾,通络止痛的功效,同时兼顾正气,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病久难愈或反复发作者,虽标见邪实,但正气已虚。可按八纲辨证,辨其气血阴阳孰虚。气虚者,加用党参、黄芪;血虚者,加用当归、熟地、龙眼肉、枸杞子、黄精;阴虚者,可加用生地、麦冬、玄参;阳虚者,加用仙灵脾、补骨脂。有瘀血者,加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湿重者,加扁豆、厚朴、滑石、通草。
随症加减:关节疼痛剧烈,紫斑暗青者,为外寒中络,可加生麻黄、防风散寒通滞止痛;呕吐者,加竹茹、旋覆花、姜半夏;腹痛剧烈者,加炒白芍、炙甘草、木香;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荆芥、地肤子;纳差者,加焦三仙、陈皮;汗多者,加黄芪、浮小麦、五味子、煅牡蛎等。
总之,过敏性紫癜病在血分,以湿热病邪为病因,以湿热稽留、血络受损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脏腑以肺脾胃为主,与膀胱、大肠相关,以清化湿热为治疗大法[5]。临证中不可过用寒凉,损伤脾胃,亦不能过用滋腻之品,阻滞脾胃,同时应注重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1]刘金凤,朱永琴.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00.
[2]王雅芳,李婷,唐正海,等.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208.
[3]杨周平,武志军.中药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J].甘肃医药,2010,29(3):329-331.
[4]赵洋.白术芦荟胶囊治疗便秘52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4(7):901-904.
[5]陈小燕,马晓红.凉血四物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34(4):469-470.
(收稿2016-03-16;修回2016-04-08)
紫癜, 过敏性/中医药疗法儿童中医师@郭亚雄
R554.6
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