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王普清
护理配合对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早期介入治疗的影响
王丹,王普清
Influence of nursing cooperation on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artery stenosis
Wang Dan,Wang Puqing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对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早期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诊断为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业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血流储备分数(FFR)较护理前升高,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循环动脉狭窄诊疗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病人血流储备分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后循环动脉狭窄;护理配合;血流储备分数
后循环动脉狭窄包括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脑卒中发生率高(20%~40%)。后循环血管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血管内治疗,前两者常因病人的耐受性、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因素而受到限制,血管内支架技术为该病的治疗拓展了应用前景[1]。准确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对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DSA被称为“金标准”。然而,对于临界病变(血管狭窄50%~70%)是否放置支架临床尚无统一标准[2]。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可排除病人自身心率、血压以及末梢微循环等因素干扰,检测数值能够真实反映病人血管病变程度,因而成为当前评价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的“金标准”。有研究指出,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介入干预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改善血流储备分数,对提高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其干预效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新课题[3]。为此,本研究针对后循环动脉狭窄诊疗应用中的护理配合对于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连续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诊断为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共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5岁~72岁(48.5岁±12.7岁);病程1个月至5年(2.3年±0.8年);临床表现为眩晕49例,共济失调8例,小脑性语言障碍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给予经颅多普勒、CTA或MRA检查,排除无狭窄和严重狭窄病人后行DSA检查,该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病人知情同意。对于后循环动脉狭窄临界病变采用血流储备分数进行评价。
1.2分组及护理要点6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业手术室护理。术前病人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波立维 75 mg/d 和阿司匹林 100 mg/d)。 临床护理人员以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迎接病人,通过体贴的语言来安慰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病人详细介绍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的可行性、必要性,促使病人对其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消除病人戒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病人讲述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的注意事项、检测持续时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避免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给予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提高病人临床治愈信心,调整病人心态,正确面对临床治疗工作。针对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胃肠功能失调、疲倦、不明原因的肌肉痛、不适感以及睡眠的改变、焦虑、不安、烦躁等,需要医护人员对病人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并适度增减药物剂量,以确保病人临床护理效果[4]。
1.3血流储备分数检测[5]C 臂DSA 为 GE 公司数字血管机,曝光参数为 85 kV,320 mA。颈内动脉对比剂注射速度为 5 mL/s,总量 8 mL,压力为 300 psi;椎动脉对比剂注射速度为 4 mL/s,总量 6 mL,压力为 300 psi;主动脉弓对比剂 注 射 速 度 为 15 mL/s,总 量 30 mL,压 力 为500 psi;锁骨下动脉对比剂注射速度为 5 mL/s,总量 8 mL。对比剂为碘海醇,浓度为 300 mgl/mL。以 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侧桡动脉,置入 6 F 血管鞘,设备连接成功后将测压管与换能器连接形成密闭的管路,在连接过程中需要保证循环路径内部无气泡或者血液等组织杂质存在,以保证整个循环路径畅通。之后利用造影和压力曲线来对密闭的管路进行测定,最终保证导管处在正确位置上。导线连接成功后将其末端的插头与操作界面端口相连接,使得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自动验证系统使用情况并调整零点与动脉口部压力相同,将压力导丝导入后循环狭窄动脉。由于导丝导入位置不同,所测量的结果会发生一定偏差,因此,导丝换能器在狭窄动脉口部位置时,必须保证导管和导丝测得的压力线保持一致,并经常进行校对,以确保测量数值真实、准确。然后操作导丝至病变部位最远端位置,记录此时仪器所传回的数值及压力曲线,当病变远端压力下降至最低点时,病人体内压差达到最大程度,读取血流储备分数。药物选择三磷腺苷(ATP)40 μg~80 μg,用药后2 min即可实现最大稳定充血状态。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血流储备分数、置入支架情况、手术时间及临床效果的差异。临床效果判定:临床症状如眩晕、共济失调和小脑性语言障碍消失或明显改善为有效,否则无效。
2结果
2.1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2.2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血流储备分数和支架植入、手术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FR和支架植入、手术时间比较
2.3两组病人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20例(64.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28例(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早期临床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病人最明显的临床特征为眩晕,主要是由于后循环动脉狭窄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引起。对于临界病变(血管狭窄50%~70%)是否放置支架临床中尚无统一标准,DSA检查可过高或过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血流储备分数用以揭示病人后循环动脉压力,评价后循环动脉狭窄所供给的血流;并且该指标并不受病人自身心率、血压以及末梢微循环等因素影响,检测数值能够真实反映病人后循环动脉病变临界程度,因而成为当前评价后循环动脉狭窄部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金标准。祁小龙等[6]指出,有效、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提高血流储备分数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当病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加上具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方案,病人治疗效果随之增高;其所提出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内容也为提高血流储备分数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护理过程中应注意[7-8]:根据疾病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综合运用医疗护理资源,提出科学的护理方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病人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护士通过经验借鉴、实践运用以及知识面拓展,有效增强了服务技能,为病人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血流储备分数无明显改善,观察组升高;观察组的支架植入比例和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改善例数比对照组增多。但研究样本量较少,非双盲试验,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成为今后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刁佳宇,叶红华,陈晓敏.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及指导介入治疗的荟萃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10):787-793.
[2]刘红军,梁长虹,黄飚,等.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慢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7):1356-1360.
[3]贾小影,李淞,李丽,等.应用TCD评价高血压程度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2):2296-2298.
[4]周振宇,马康华.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中最大充血相诱发药物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534-537.
[5]刘文静,杨瑶贞,孙菲,等.三级医院循证护理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3C):1047-1049.
[6]祁小龙,罗文韬,季文彬,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5):818-821.
[7]张琪,曾铁英.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培训现状及发展策略[J].护理研究,2010,24(8B):2069-2071.
[8]刘洁,蒋燕,王强.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41-242.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4-12-16;修回日期:2015-11-05)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5.01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B-0579-02
作者简介王丹,护师,本科,单位: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普清单位:442000,湖北医药学院。
基金项目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立项课题,编号:B2012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