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享受自主探索式美术制作活动的快乐

2016-04-07 19:05黄慧萍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2期
关键词:试教窗花对折

黄慧萍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制作活动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期待自己完成作品,在作品诞生的那一刻,那份成功的快乐让人感动。然而,细观制作活动流程,很多都是以“出示范例——教师讲解示范——幼儿练习——作品讲评”这样的传统组织模式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示范后幼儿练习时,许多孩子会一脸茫然:“老师,我不会。”于是,老师又忙前忙后一个个手把手地教。我觉得制作应该是孩子在探索、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创作作品的过程,因而我在美术制作活动中也尝试运用“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的教学方式。

“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是指“在美术制作活动中,通过幼儿第一次自我探索制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次提升经验制作完成作品”的方法。此方法重在让幼儿探索,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

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获得的经验是难忘的,但是此教学方法在选材、材料投放、组织方式等方面还要考虑周全。

一、适材——审时度势之择

适材是指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能激起幼儿探究学习欲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前,我选择了剪纸“窗花”。这是南师大开发的渗透式教材中班(上)的内容,然而“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的教学方法在中班试教活动中却运用失败了,全开放的模式让全班幼儿的作品达成率寥寥无几。究其原委,发觉有三:

一是我没有透彻了解试教班级幼儿的经验,此班幼儿对剪刀的使用不够熟练,造成了因技能影响结果的后果;二是此班幼儿没有看图谱剪纸的经验,对一些常用标记不了解;三是本次试教运用了全开放模式,这对上学期的中班幼儿来说经验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经过对本次试教的反思及对教材与教学法的深思,我将年龄段改在了具有一定经验的大班。在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究、尝试,与同伴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品五彩纷呈。

可见,一次看似简单的活动如果没有关注幼儿经验,不尊重幼儿身心规律和学习特点,生搬硬套地运用教学方法,就会成为失败的案例。

二、适用——本同末离之法

本同末离的适用方法指运用“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教学方法一般可综合采用常用方法让幼儿探索学习,如图示法、视频法、课件法等,这些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先感知,进而习得经验。图示法即将制作过程用恰当的图解步骤让幼儿能明确看清,尝试制作的方法。视频法即将制作过程拍摄成视频,在需要的时候为幼儿作动态性引领示范的方法。课件法即将制作过程制作成动画课件,让幼儿在细化的动态过程中感知、探索、尝试的方法。这些方法可独立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在大班制作“窗花”活动中,我采用的是图示法。将不同难度层次的剪纸过程在条形铅化纸上以“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予以呈现:

图示一是基础剪法。分为五步:①正方形纸对折;②对折成的大三角形继续对折成小三角形;③在全封闭的边和半封闭的边画出有一定距离的花纹(花纹可按意愿),画上斜线阴影;④剪去画出的斜线阴影花纹;⑤打开成形。

图示二是经验提升剪法。分为六步:①正方形纸对折;②对折成的大三角形继续对折成小三角形;③继续对折一次成更小的三角形;④在全封闭的边和半封闭的边画出有一定距离的花纹(花纹可按意愿),画上斜线阴影;⑤剪去画出的斜线阴影花纹。⑥打开成形。

图示三为个性差异剪法。分为六步:①正方形纸对折;②对折成的大三角形继续对折成小三角形;③继续对折一次成更小的三角形;④在全封闭的边和半封闭的边画出有一定距离的花纹(花纹可按意愿),画上斜线阴影,将开口的一角画出欲剪去的斜线阴影;⑤剪去两边和开口角的斜线阴影;⑥“?”。(为了激发幼儿的继续探索欲望设置了问号)

三张图示纵向排列,让幼儿很快找到了相同与提升点(下划线部分),在基础技能形成的经验上不断拓展、自主创造,享受打开作品时的成功与快乐。

三、适量——适可而止之料

适量的材料是指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适当提供,特别是第一次操作时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制作,因此第一次操作时材料不宜过多,人手一份即可,不然便会适得其反。

在“窗花”活动试教时,为突出幼儿能力差异,我在第一次操作时提供了许多色纸,结果发现许多幼儿因为对色纸比较新鲜,重复剪了一张又一张,根本停不下来,以至于出现的问题没解决,材料却浪费了许多。而且由于第一次操作时没完没了,导致了第二次操作的兴趣缺失,作品成效不明显。对第一次试教出现的这个状况,我细析深思,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一次制作材料提供人手一份,重点让幼儿初步感知发现问题,进而在第二次操作时体现“质、量”,提供更多的材料,突出幼儿的能力差异。这样既保证能力较弱的幼儿达成目标,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又让能力强的幼儿在一次又一次的制作中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活动成效明显。

一次制作是二次操作的基石,教师应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预设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支持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四、适时——适逢其会之引

在进行第一次制作时,由于幼儿间存在的差异,不可能所有幼儿第一次制作即能达成,各种问题困难总会层出不穷。因此,这时的教师就是个观察发现者、引导服务者、满足支持者,及时引导幼儿解决共性的问题,支持幼儿完成制作,掌握方法,便于以后运用。

例如:在“窗花”活动中,我将第一次制作分成了以五个步骤,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时出现了一些困难,问题最多的出现在“步骤③画和步骤④剪”中,其实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问题一:为什么我的窗花打开后中间花纹是断的?

此问题实质是本活动的难点所在,幼儿能自主发现,说明他们即将走进成功之门。为了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我请孩子仔细观察图示一步骤③画花纹的秘密,通过观察以及成功作品的分享,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花纹与花纹中间一定要有距离。提出问题的孩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花纹画得太密,剪时又把花纹与花纹之间都剪掉了,就出现这样的“断纹窗花”。

问题二:为什么我的窗花中间有个大洞洞?

部分孩子出现了上述问题,这时我请没洞洞的孩子来帮助有问题的孩子,当成功的孩子说:是因为你把那个尖角剪掉了,而且剪得太多了。我适时请孩子们观察步骤图示。同伴的相互学习和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

问题三:打开的窗花边上有花纹,我不知道是怎样剪出来的?

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后,我请孩子们自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是在哪条边剪才有这样的花纹?指向性的问题一下让幼儿明白:在开口的边上剪,打开的窗花每条边上就会有花纹。

教材蓝本是“死的书”,而开放自主的组织方式才是把“死教材”变为培养“手脑双全”孩子的活教学。

五、适度——范例示范之解

“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具有自主、开放、探索、创造、举一反三等特性,然而并不是说老师就完全放手让幼儿自我习得,适当适度的演示示范还是必不可少。

如在“窗花”活动中,图示一中的步骤③画花纹和步骤④剪阴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当幼儿在第一次自主探索发现“为什么我的窗花打开后中间花纹是断的”问题时,我示范剪了“有间距的花纹与没间距且剪断的花纹”两张窗花,打开的窗花让孩子们对比便知,对“花纹间要有一定距离且不剪断”的技能要求便把控自如。这样适度的难点示范,让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难点技能的掌握提升,相信这样“授之以渔”的方式能让孩子积淀经验,受益终身。

教学路途中,我且思且行,且行且知。“自主探索式二次制作”的教学模式被同行认可并广泛使用,它的“自主、开放、创造、享受”等特质让孩子们更加喜爱美术活动。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享受和孩子们一起创作的过程,享受在这样的课改路途中。

猜你喜欢
试教窗花对折
剪一朵窗花
对折十次
剪窗花
剪窗花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