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
内容摘要: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教育改革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作业 创新意识 策略初探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教育改革注重创新意识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它应成为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如果说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
一.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在作业设计布置方面,应试色彩浓厚,除了写作作业,一般都着眼在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上。往往以单一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作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学科本位现象严重。
(二)学生方面:学生成为作业的“奴仆”,学生的情感在作业中泯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遭到扼杀。新课标中指出:当前题海泛滥,孤立繁琐的字、词、句的训练盛行,弊端甚多,必须大力扭转。
二、初中语文创新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思维的形式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本身具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因此,语文作业应当富含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新兴趣。
(二)启发性原则
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教师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觉掌握和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中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了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注重启发性,尽量减少填鸭式、机械性的教学手段。
(三)应用性原则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应用。应用性作业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将适合学生学习、领悟的生活原型,创设为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主动学习。
(四)创新性原则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已经将“创新”摆在了中国发展理念的第一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情境当中,开拓作业练习形式,不断注入联系生活、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新内容,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丰富想象。
(五)综合性原则
合理构建小学语文作业的综合学习体系,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各项练习的协同,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均衡发展的保障,是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作业结构体系必须以课标为准绳;应该体现学生语文素质、能力培养的整体协调性;作业结构体系应是开放的体系,应根据时代需要和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和变革。
三、初中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布置分层性的作业
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
语文作业设计必须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考虑分层布置。将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拓展思考题。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当堂课的学习情况选择自己的要完成作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机械作业,当然,学生的作业选择不是教师定,而是学生根据当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选择作业题,同时应鼓励学生尽量向高一级的任务挑战,实现自我提高。这样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每一位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人人有自己的能够完成的任务,只要完成质量好,都能受到表扬,学习自然也有信心了。
(二)布置技能类的作业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们教化成背诵抄写的机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教完八年级课后古诗词《长歌行》、《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浣溪沙》之后,我们会发现诗词中都选择了“水”这一意象,于是作业可以设计为:1、找出这五首作品中含有“水”这一意象的诗句;2、诗句中作者借“水”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你还知道其他古典诗词中借“水”抒怀的诗句吗,抒的什么怀呢,写下来;4、针对以上探究结果,写一篇“水与古代文人的情感抒发”的小文章。这个作业设计,让学生对诗歌中特定意象表达特定情感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布置情感教育类的作业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的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我们要注重在语文作业中渗透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在教完《背影》后,要求学生回家仔细观察父母的某个细节,如炒菜、洗碗、拖地、倒茶等等;耐心地用心地听听父母的唠叨;写下自己的感悟。作业中学生们都谈到了被自己忽略的厌烦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着父母的关爱,所以更能体会《背影》一文中的父子深情,也更能体会自己父母的用心良苦的爱。学生的家长也反映这次的作业拉近了孩子和自己的距离,应多提倡这样的作业。
(四)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学会的学习动机。它虽不能改变人的智力水平,但却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教师布置作业注意到兴趣性,这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这里所谈的兴趣性,不仅是作业内容的兴趣化,而且包括促进学生勤奋钻研的其它心理因素。例如,有些教师编篆一些习题诗,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美化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因而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再如教《答谢中书书》之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析文中“你发现的美”,学生自己制作PPT,自己当老师上台讲解,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感悟,学生对这个作业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所以最后的效果非常不错。
(五)布置关注生活的作业
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要联系生活。如,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他们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特别,所以往往忽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习俗,组织学生开展“春节的来历”,“中秋赏月”“学包粽子”“话端阳”“思屈原”一系列语文研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初中语文创新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应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没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树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开创语文作业的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