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沿部门一直以来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将现阶段高新稀缺的技术直接纳入到专业的学科技术教育当中,培养了许多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普通高校教育相比,高职院校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更加显著的贡献,成为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有力推动器。因此,高职院校也应该立足于实际,主动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本文论述了在现阶段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以求使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效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区域社会经济 共生发展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多种多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说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少的力量,也是和当地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努力实现和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在共生发展当中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转型,努力培养更加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各类型人才,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人才教育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进而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立足于当地区域社会经济,转型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是一种符合性、全方面的教育形式。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同时具备高等教育的特点,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方面人才。因此,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和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首先高职院校要学会立足于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和当地紧缺的岗位部门进行互通融合,将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进行转型,更好的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
在这一过程当中,高职院校要学会将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相融合,让高职学生能够在当地获得足够的锻炼,使他们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充分的融合起来,成为新时代全新的专业素质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要学会将当地的经济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素养,让高职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反过来也才能够更加促进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
二、完善对当地社会的服务功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对当地社会的服务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在当地和企业、社区、部门甚至是乡村之间的合作,在拓展自身教学资源,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对当地社会的服务。由此我们也可看出,高职院校实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也需要从强化社会服务入手。
在现实生活当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也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而社会服务的功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从建设角度上来看,高职院校对当地社会的服务功能不能像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模式一样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能够在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社区中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维持更加长远的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人才质量上来看,高职院校必将会走上和其他高校所不同的道路,从各个方面强化对社会服务的功能,完成与当地社会经济的融合也就能更好的实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
三、和当地企业进行联合,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从上文所述中我们可以得知,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还能从校企合作的方面入手,让高职学生在接受高职院校教育的同时进入到当地的企业中进行实践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还能有效的让企业提前选择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提前吸纳到企业当中,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校企合作的全新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还能让高职院校掌握到现下最先进的生产科学技术。现下各个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高职院校如果不能紧抓机会,对自己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革新,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难以实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因此,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双方面限制,因此要想实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首先要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和现代教育事业之间的矛盾,发展出全新的高职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关系,找到适合自身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使其既能达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效果,又维持自身高职教育教学的事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针对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强和区域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且将现阶段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到高职教育当中,使高职学生受到更加先进的教育,实现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只有完成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高职院校教育结构和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同时,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坤,李英.论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共生发展——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安区域经济共生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