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对教育教学进行革新,推动教育系统中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中华优秀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重任,其中阅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20-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文意识领域里更注重人的发展,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中的关键阶段,加强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当今国际竞争力是以科技创造为主导的竞争,各国纷纷采取多种途径提高科技创造能力,推动本国的发展。在作为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阐述创造性思维
1.1 创造性思维内涵。创新就是推翻陈旧的东西,把新的因素或者东西创造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不是与传统相分离,更不是完全推翻传统,而是汲取传统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基础上增添新的因素,从而为事物发展增加动力,最终推动事物朝前发展。创造性思维就是人遵循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观能动性等综合性意识。
1.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基于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意识的组合和合力,这就决定了创造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起作用,需要多种思维进行组合才能够有效,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创造性思维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思维还体现在发散性上,如果对一个事物和问题有所突破的话,就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对既有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以确定突破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系列方案和思路。同时,创造性思维有别于其他思维模式还必须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创新性,这是判断一个思维是否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标准,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能够在原有的思维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探究,最终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另外,创造性思维还与想象空间力有很大的关系,想象空间力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状态基础上,人促使自己的思维向纵深扩展,向多维度发展,向高层次提升,以便使自己的思维更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两者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前者为后者的奠定新的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2.剖析小学语文学习的特征
其一,积累式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个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因此,提升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需要小学生不断内化积累并坚持不懈才能够有所成就。
其二,模仿性学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的开发阶段,不能够自主地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规划和创造,只有通过不断地向别人学习才慢慢地体验出学习的内在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创造性不要一味地模仿,慢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其三,体验式学习。小学生的成长经历时间短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只能够通过不断地反复性地亲身体验才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才能够理解文章中真正的作者意图和主题思想。
3.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3.1 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角色的定位,不再是一切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听取学生在学习上的意见和建议,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一切教学活动,从心理上确立和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彰显教学活动中的民主性和平等性。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去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创建适合学生主动和互动的学习情境;其次,教师要正视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导。例如: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课《找春天》,教师可以大概地说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找春天,然后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带着问题"春天"在哪里去查找答案,接着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选个代表说出一处春天在哪里,再把每个小组的答案罗列到黑板上展示并对答案进行评析,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春天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把课堂学习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积极思考主动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促使了学生的思维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
3.2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一种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每个学生的方式不同而已,教师在语文阅读活动中,要放手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方式去进行阅读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禁锢学生才能的发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式地让学生细读反复读,特别是对于阅读文章中出现的关键性词语或者重点句子,教师要设置能够引出这些词语或者句子背后所隐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认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于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带着欣赏和赞许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站在批判的角度上去对待学生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感觉到了轻松和自在,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自我主动性和创造性去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一文,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培养质疑能力,就设问为什么铺路工人看到橡树的时候都沉默不语了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研读课本并对关键句子进行仔细分析,最后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对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发表对学生的创造性回答进行肯定和赞许,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去寻找真正的答案。这样对文本深入阅读,培养了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也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素养。
4.结语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在小学生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袁美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9).
[2] 孟利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