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碧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认真去挖掘教材并把教材的内容与当地的乡土资源结合起来,就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政治课上起来就别有风味。这些内容的引入不但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的感情。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乡土资源尝;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37-01
高中思想政治课一直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新课改实施以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曾尝试把乡土资源引入高中政治课堂,通过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机的补充、整合,让教材的内容与乡土生活对接。经过实践,发现这样做既能引领学生回归到最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也能使教学更加有趣,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1.导入乡土资源,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材虽然有相关的材料可以说明相关的问题,但是,有些材料则是有些过时,有的材料是没有地域性的,所以不太能引起学生的共勉,如果能够用乡土教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就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事物的特殊性"时,我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先去查阅有关荔浦芋的资料,得出荔浦芋产于桂林市的荔浦县。它个头大,营养丰富。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夹在猪肉里做成"红烧扣肉",风味特殊,肉不腻口,是宴会上的一道美肴。将它煮熟剥皮,放在热锅中,加上猪油、白糖、少量奶粉,压成奶芋,味道甘香软甜;掺和鱼、肉、鸡、冬笋、香菇等,用油轻炸,香酥爽口。
由于荔浦芋淀粉含量高,且具有特殊芳香味,利用荔浦芋的香、酥、粉、粘、甜、可口,可加工成香芋粉和数十种食品,也可把芋去皮,漂烫、包装、速冻之后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荔浦芋作为广西的首选贡品在岁末进贡皇家大典。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极盛。
然后在上课的开头,播放罗宁娜的歌曲《宰相刘罗锅》主题曲,在美妙的歌声中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荔浦县的秀美。再引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走进广西--揭秘荔浦芋》,告诉人们,荔浦建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荔浦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道美味佳肴。
我把这些节目给学生看完以后,学生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感叹:"想不到荔浦芋的历史有那么久。"从而产生了一种爱家乡之情,然后导入新课,学生学起来就会情绪高昂。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及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进行主动学习。在这节课中,整个过程都贯穿荔浦芋的材料,并让学生去实地考察,亲身经历,然后与教材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乡土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2.融入乡土资源,提升学习能力素养
把乡土资源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也难免会遇到困难:一是受课时限制,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通过乡土资源来展示,而只能有选择地在部分教学内容上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二是对教师而言,采用乡土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下很大的工夫。如果每节课都这样,那么对于教学任务非常繁重的政治教师来说,无疑是困难的,此教学法开展的长期性也肯定会受到质疑。因而教师在尝试进行运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舍弃书本,为了利用乡土资源而用乡土资源,更需要明确的是运用乡土资源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是一种有利的手段,如果教科书中的事例也很典型和适合,我们也可以利用,要学会兼收并蓄。
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几幅漫画与制作的荔浦县的各大小饭店画面连在一起:过生日送的礼物越来越高档;校园里的奇装异服、随地可见的塑料餐盒;酒店里就餐过后的打包。随后抛出问题:这些行为受什么心理影响?如何看待这些行为?我们应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因为这些现象和行为与周围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学生很容易就能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讨论,得出一些结果: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或是攀比心理的影响,再自然而然地会提出应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避免了照本宣科地回答教材的阐述,大大地提升了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单纯识记教材观点的情形。并且在那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勤俭节约,绿色消费悄然成风。
3.开发乡土资源,发挥学生能动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乡土资源的开发动手、动脑收集与教材有关的乡土资料,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地方,学生在资源开发的优势得天独厚。比如有一学生是衣架厂的亲戚,提供我们一般很少清楚的衣架发展资料等。
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停留在收集乡土素材的阶段,不用于研究性学习,那么乡土素材的作用发挥就要大打折扣。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我校政治教研组常常采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政治小论文克服了一般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安全等问题,学生在放学、放假后在校外或观察、或咨询、或调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观察厂区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乡土资源。有同学运用价值规律分析荔浦衣架的生产销售,有学生运用民主选举理论分析本村选举,有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分析当地文化遗产"瑶族礼服"的传承等,学生理论联系乡土素材使教学效果非比寻常。
4.引入乡土资源,促进教学方式的更新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机械地去接受,这其实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则是倡导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讨论,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获得知识,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处于"导演"的位置。如果引入乡土资源,则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因为很多乡土风情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既能充实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感知中关注家乡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现实生活,进而增加学生爱家乡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让学生课前去收集荔浦县当地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与传统思想的相关内容,然后都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探究、分析当地的这些传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特点。另外,学生还可以相互补充,特别是一些学生的家乡就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学生说起来特别的轻松。总之,通过这种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兴趣被大大调动起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引入乡土资源,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恩格斯说:"只有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候,引入乡土资源,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能引起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震动。
例如,在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候,我就用了荔浦县本地的资源——荔浦县的烈士陵园,带领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并结合学校的"重走长征路"活动让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带给学生心灵上的触动,体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