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利 鱼翔 胡艳 孙锁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国家走创新发展之路等大背景下,探索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分类分层的理念和方法,尊重学生个性能力发展,实施课程内容模块化、学生上课分类化和教学方法实践化等教学改革,探索在大学数学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改革,实现因材施教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使教学更好的融入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体制,符合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教学
0 引言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背景下,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定位转型,提出了国家人才战略需求的新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对于转型高校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指明方向。
大学数学相关课程是各高校所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同时,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课程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同一大学数学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同一专业,不同数学知识储备的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而且这种个体差异性在地方本科高校显现的尤为突出,怎么体现因材施教、怎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怎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大学数学教学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等这些问题是高校转型发展时期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大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
1.1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已经融入生活得各个环节,教育也不例外,“微课”(微课程),“MOOC”等教育新媒介涌入传统的教育教学,这些初期阶段的改革是教育+互联网的思维,是利用互联网的思路去把教育从课堂教学转化到线上,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应用,形成一定时期非常受学生喜欢的远程教育、视频在线教学,突破距离和空间的约束,是教学拓展到更广的实现平台。这些前期的改革,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宝贵经验。随着国家提出来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得到深化发展,他的内涵进一步的丰富,对于教育来说,不再是简单的把课堂从线下转到线上,而是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为教育改革思维方式指明方法。
1.2 创新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科技带动经济,走创新型国家之路[2]。“大众创业、全面创业”是新时期的热点,从政府到经济主体掀起一股创业的大浪潮,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能墨守成规,需要科学大胆的创新,推进教育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指明了方向。
1.3 通识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
在国家对专业人才的急切需求时期,人才培养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一个狭窄专业知识领域,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仅仅强调专业的划分,已经无法跟上职业的变化,导致了理科专业背景下的人才缺乏艺术、情怀、文化等熏陶,过弱的文化陶冶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底蕴不够;而文科专业学生又缺乏理性思维的锻炼,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成为“全人”。面对这样困境,各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实践[3],它的成果经验已经被大家所认可,寻求教育的本源问题成为热点,为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指明了途径。
2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现创新性型国家、人才资源强国和加快经济转型,促使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配套的教育体系改革是关键问题。大学数学相关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缜密的理性思维,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分层教学[4-6]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分层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差异性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每个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数学相关课程,在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根深蒂固,注重统一模式,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手段、统一的评价体系下“齐步走”的固化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压抑了学生对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特长的发挥。在“互联网+”、国家经济战略转型、大众创业等的大环境下,应用型高等学校应抓住时代契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去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性,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
2.1 教学内容分层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时,最先应解决先前大多高校沿袭研究性院校的发展目标、专业规划建设,涉及学科面广,同一化严重,应用型院校和研究型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人才的个性化发展,课程内容也要顺应这种改革,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提出教学内容分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强调采用能够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化内容设计,克服不顾学生特点的“划一性”教学和“智力教学”。按照学生所学专业方向,根据大学数学内容,把教学知识模块化[7],知识的框架,划分成多个模块,利用知识模块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长集中攻关某一模块,每一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划分为几个等级,以满足专业需求。
2.2 构建新的师生上课体系
在学生上课制度上进行新的探索,注重学生学习层次和所学专业的要求,打破学生上课的院系限制,把被动接受教育,转变成根据能力层次的要求,自由选择模块层次,但是这种选择不是没有约束的,各专业要制定本专业发展的基本层次要求,达到所学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后,可以继续分层次逐级提升数学知识水平和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需求。在整个改革中,我们对于这种新的探索研究,使学生投其所好,为专业服务,也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不同专业及文、理兼收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也加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完善整个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例如,对于新生分层的主要依据标准是高考成绩,但是在构建大学上课分层体系,不能只依据数学成绩的高低,可以分配不同的参考权重,分数=数学成绩*60%+理科综合(文科综合)*40%,根据分数在全部考生成绩中的排名进行调整,按照专业模块区别等级,形成新的上课体系。构建出新的师生教学体系,打破传统班级管理,学生自己选择授课教师,在互联网+的数字化校园时代,这种选课方式从技术层面已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在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创新教学体制下的教学新常态,这种选择对于教师也起着间接的督促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趋于等级化。
2.3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相对应于教学改革实践,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以结论性评价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也应该逐步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目前大学生的“突击式”学习状况,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前松后紧、期末考试压力大,知识掌握得肤浅,没有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根基不实,没有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影响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以后的进一步深造,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传统的“一刀切”评价和我们所构建的分层分类教学的内涵是相违背的。随着考核体系的改革,相应的学生综合评价系也得随之变化,学生的能力不会用一次考试成绩去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出勤、课堂互动、小测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8]。在这种发展性评价体系的项目形成中,也可以实施类似于职业技能认证的考试办法,把学生学习的分级模块可以以不同试题库对应,形成“在线考试系统”,根据学生层级逐级过关的考察办法。随着考核人才质量标准体系的变化,引导学生向着理论联系实践方向的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3 “教学+实践”双重教学目标体系
3.1 “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高等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应用的类型和深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要加强与专业老师的交流,以增加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专业课将用到哪些高等数学知识,以及在什么地方用、何时用和如何用,了解大学数学知识和专业的适合度。高等数学课教师应该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起根据高等数学课的特点、专业课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计划。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例题要与专业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专业领域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和理解数学的“工具性”,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爱好来提高对高等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形成教学+实践”双重教学目标体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数学与实验”相结合
了解学生专业与数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应用点,把数学实验课程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使学生及时考虑数学和专业知识的契合点,积极主动的应用数学知识去
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数学实验课程的相关数学软件MATHEMATICA、MATLAB、SPSS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动态的图像,复杂的符号运算等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4 结语
大学数学教学不同于别的基础课教学,必须突出其专业特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理论为手段,注重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抽象数学的学习与熏陶,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知识与提高技能,乃是一种人们思想素质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从分层次教学的内涵来看,教师根据学生差异,有区别的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与发展,满足不同层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促使成绩不同的学生与高等数学的目标层次有效结合,而且这种具有差别机制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做到相互学习,却长补短,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心态。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应用数学软件、开设数学实验课程,使教学内容和专业衔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这种改革,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环节始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这样课程才更能强调实用性和创新型,符合新建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科正,王富平.分类与定位: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以陕西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21-23.
[2]邬小撑,吕成祯.论高水平大学创业教育的三个转变[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2)44-48.
[3]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3):99-191.
[4]朱靖红.分类、分层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5(2):158-160.
[5]郑月玲.普通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理论观察,2014(9):147-148.
[6]胡静波.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4):80-83.
[7]胡兰丽,曹文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24(1):156-157.
[8]张霞,陈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29-30.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