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
——以四川民族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2016-04-05 05:02陈安茹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

陈安茹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0)



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
——以四川民族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陈安茹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0)

摘要:农学在甘孜藏区的高等教育专业中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针对国家对新建民族本科院校的界定,要求其在办学结构和办学特色上准确定位和不断深入地调整。园艺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最直接、成效最好的一条途径。随着全州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发展,也给这种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民族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

1引言

新建民族本科院校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专科学校发展升格而成的本科院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体制的改革,以及对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之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我国的高等教育地方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批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但此类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整体实力弱,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以往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大众化模式,使这些新建的民族本科院校面对经费不足、社会影响力低、特色不明显等多重困难。与此同时,新建民族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生力量,承担了为地方、为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新建民族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四川民族学院就是在这一批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本科院校中的一份子。

四川民族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东部的姑咱镇,该镇是目前全州发展最快、经济最为发达的乡镇之一,也是甘孜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研基地。建校至今的30年间,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民院学子,在15.3万km2的甘孜大地上,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全州18个县从基层到管理、从教师队伍到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岗位都留下了他们奉献的足迹和辛勤汗水。而四川民族学院也随之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从民族专科学校升格为现在的民族本科院校,学院也时刻面临着社会的考验和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甘孜州的粮食总产量达到23.5万t,比上年增长8.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20万元,其中来自种植业的收入1628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9.66亿元,比上年增加130.51%,占GDP比重的32.08%。2010~2013年间,全州蔬菜生产以泸定县为首,初步形成蔬菜、油菜、蚕桑、中药材为主的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从2011年各项惠农富农政策遍布全州以来,在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重视和加强,形成多种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重点投入“调结构、育龙头、建基地、建协会、抓市场、创品牌”工作,打造出一批川藏高原特色有机农副产品。而对于甘孜州这个以农牧民为主,农业生产为第一生产力的民族地区来说,我系的园艺专业就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要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性农业人才,产学研教育的诞生和发展正主动适应了这一需求,成为高等教育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而进行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模式受到高等教育与企业补贴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特点约束,和各个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因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而各有区别。

2相关概念概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开创并推行,随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如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大学、英国大学等[1]。我国也于1997年10月,由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即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只被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推广,而在本科教学实践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在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以及利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对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及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结合倘若只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内容层面,是不能深化其内涵的,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逐步成熟的今天,新建本科院校将难以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2]。园艺专业作为本校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一大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而随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农学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园艺专业非常有必要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3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目前,在我国大力提倡新建民族本科院校一定要突出办学特色的催生下,各地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各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3.1与地方直接对接合作

是高等科研院校利用自身科研创新的优势,为社会全方位服务而形成的一种新模式。作为科研高校与地方整体对接的一种较高的合作模式,与企业单一合作的简单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3.2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下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它构建出科研、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3.3校地共建的大学科技园

立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依托于高校,整合地方与高校资源,采用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模式,促进研发和成果的转化,从而建立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3.41+1+1平台

是一种联合创新平台,是由政府主导形成的合作模式。”1+1+1”分别代表政府、高校和当地企业,由这三者共同建立了一个研发基地或重点实验室等极具核心技术的机构。

3.5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

政府搭建创新平台,进一步凸显出社会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现今的信息时代社会,创新形态的转变推动了科技创新动力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的转变,再进一步转变为“政用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3.6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

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讲座,如专题知识、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等,来帮助企业单位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除此之外,还通过推广内部科技成果,促进各方面沟通的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全新的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新模式。

4园艺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面对我国已经出现的各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园艺专业也应该针对自身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改革创新。

4.1准确定位,构建园艺专业发展的平台

四川民族学院园艺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省内各农业部门、园艺企业、园林公司以及自己创业等专业比较对口的就业去向,在这种大好的就业形势之下,园艺专业的建设一定要把握正确方向并坚持下去。找准专业特色和办学结构的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不断为农村、基层培养专业性人才,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学院自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界定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结构一般包括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园艺专业在办学层次结构上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学科结构上应注重扩展学科门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4.2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更好地实现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加强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把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带入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把产学研和实验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科研项目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同时,也应把园艺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和实践内容的训练融入到科研项目中。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考察他们在校4年学习情况最综合和最后的一个环节,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必须通过实践、直接接触实际生产,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这也给他们缩短适应工作环境时间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能使教师和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加强了教学指导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

4.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我系从发展之初至今,建立起多个实验室,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加强他们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园艺专业的大多数学生以前很少接触专业性农学知识,所以需要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来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除了在校内进行具体实践,希望学生能走出校园,所以我系园艺专业在实验基地的建设上还有待加强,应建立一些相应的实验基地,进行校企合作。不仅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参观、了解、学习到最后能够融入生产,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通过接触社会、企业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建立劳动观念,形成生产管理和企业经营概念,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4]。

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与园艺专业的

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融入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来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4.4构建素质拓展体系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和参与各种文艺、协会、社团等课外活动,构建综合素质拓展体系。

5结语

新建民族本科院校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具体表现,既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又使之在个性、人格和身心等方面都相对成熟。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发展规律,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将在新建民族本科院校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晓曼.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3(3):52-53.

[2]邝卫华.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15-16.

[3]党金宁.新建民族本科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1):68-70.

[4]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2):44-48.

收稿日期:2015-12-12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2014年自科项目“康定县果用仙人掌的产业化发展及其前景研究”

作者简介:陈安茹(1979-),女,讲师,主研农学、园艺。

猜你喜欢
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产学研形式下纺织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与探讨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科技创新对产学研合作的积极影响作用研究——评《产学研合作成效及其提升路径》
论“产学研”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