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促旅 以旅强农
——助推绵竹农民增收的思考

2016-04-05 04:19杜冬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思考

杜冬梅

(四川省绵竹市农业局,四川 绵竹 618200)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助推绵竹农民增收的思考

杜冬梅

(四川省绵竹市农业局,四川 绵竹 618200)

摘要:农业产业化规模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2015年,绵竹全市共接待游客684.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2亿元,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用事实证明了我市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助推农民增收的思路的可行性。

关键词: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民增收;思考

绵竹市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交汇地带,多年来,始终注重农业新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通过加强农业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联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1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

1.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发展

全市现有农业科技园、农业主题公园、农耕文化展示体验馆、农家乐等581个,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10家,农产品销售5000余万元。2015年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总收入实现46.2亿元,接待游客684.79万人次,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27.6亿元,占旅游总收入60%,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10万人次,占全市接待总人数59.9%,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

每年8月底,绵竹进入赏果节暨猕猴桃采摘季,遵道镇棚花村的猕猴桃采摘园里的红心猕猴桃货真价实,口感好,营养丰富。游客慕名前来。同一时段,九龙镇清泉村的美人指、黑加仑、碧香、贵公子等优质葡萄也陆续进入盛果期,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葡萄市场价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是普通葡萄价格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农业产业化规模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仅2015年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84.79万人次,同比增长3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2亿元,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用事实证明了我市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助推农民增收。

1.2科学谋划,乡村旅游推动了产业的提档升级

1.2.1科学规划,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绵竹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绵竹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绵竹沿山生态旅游带控制性详细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挖掘和整合资源,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布局,促进了农业、文化、体育、林业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

1.2.2强化招商引资,稳步实施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增强项目投资吸引力,经过对绵竹农业、旅游资源深入调研,2015年初,精心包装策划了涵盖休闲农业、文化、乡村旅游、康体等不同类别的13个招商引资项目;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信息搜集,项目筛选、建档、储备等线索,逐步完善四川省农业、旅游重点项目库工作。在成都成功召开“酒乡画城·山水绵竹”旅游推介会,向来宾介绍了绵竹丰富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同时,积极对接、协调,确保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一是中国玫瑰谷三溪文化小镇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及20hm2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玫瑰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玫瑰种植面积已达533hm2;三是年画村提升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了薰衣草、向日葵等五彩花海景观、观光绿道、沟渠改造、入口万佛广场、湿地景观等建设;四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沿(射水)河开发战略总体思路”,按照“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产业带”的目标,正全力推进中。

1.2.3创新市场营销,促进旅游形象推广绵竹确立了“酒乡画城·山水绵竹”的城市旅游营销形象,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推介,提升绵竹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继续以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宣传推销绵竹旅游;二是组织葵花节、啤酒节、滑翔音乐节、菊花展、郁金香展、牡丹展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活动以及花田喜事、滑翔婚礼等特色旅游活动,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和品质;三是积极参加省市各届组织的宣传促销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前往贵州、杭州、成都等地进行宣传营销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待咨询客人千余名;四是举办了“发现最美绵竹”摄影大赛,将选出的获奖作品精心编辑制作了《酒乡画城·山水绵竹》旅游宣传画册;五是拍摄《酒乡画城·山水绵竹》绵竹旅游形象宣传片以及《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巡礼》,并与绵竹电视台合作,努力扩大其播放影响范围;六是以各类主流媒体、户外广告为媒介,通过专版宣传、灯箱广告等形式,大力推广绵竹旅游;七是举办“川西粮仓杯”绵竹市首届最美新村评选活动。

201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纳入旅游统计的涉旅行业,共接待游客39.9万余人次,全市共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825万元,旅游总收入2.14亿元,全市平均床位出租率为85%以上。

1.3自律自强,不断加强行业监管

一是发起成立了绵竹市休闲农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三是在重大节日前对景区、企业、旅行社、农家乐进行了安全检查,全面排查了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四是开展旅游市场专线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排查整治不规范行为。

1.4品牌创建,提升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1.4.1积极推进农家乐评星工作对有意参评的农家乐指导其硬件达标,软件资料完善。

1.4.2开发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组织有关企业和个人参加各级各类评比一是选送手绘绵竹年画产品参加第四届春节文化论坛暨第二届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获得金奖,其中绵竹年画欢喜图获得优秀奖;二是在 “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暨东丰农民画赴联合国总部大展”上,三彩画坊的《风调雨顺》和《五福临门》两幅作品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绵竹年画产品有了国际影响。三是积极组织绵竹企业参加全国、全省的重大展会,展示了我市企业风采,开拓了视野,促进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向好发展。

2存在问题

规划和实施中的交通要道如成兰铁路、绵茂公路还未建成,区位优势改观不大,对招商引资有不利影响。尽管我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但缺少足够的项目支撑,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强县相比差距大,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和监管平台还需完善。希望上级制定针对示范县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

3发展对策

3.1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重大举措来抓,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休闲农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要引导休闲农庄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休闲产品,拓展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四是要突出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切实提高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努力将绵竹市建设成为休闲农业强县。五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每年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休闲农业工作会议,鼓励新闻部门进一步强化宣传报道。

3.2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指导

全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把休闲农业融入城乡发展规划中。特别是要指导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避免随意性和同质化发展。

3.3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要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编制规划、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和示范创建等。二是要合理解决用地,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配套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租用13hm2以上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休闲农庄,应采用整合闲置宅基地、滩涂荒坡废弃地等形式,提供一定的土地让其发展加工、餐饮等配套设施。三是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信贷扶持力度,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要实行税费优惠。

3.4进一步打造绵竹休闲农业特色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引导休闲农业向农业产业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促进种植和养殖等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从而形成三大产业的良性互动。二是坚持规模经营,引导休闲农业向园区方向发展。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引休闲农业向主题休闲农庄方向发展。每一个农庄都有1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主导产业。四是坚持开拓创新,引导休闲农业向创意休闲农业方向发展。以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运用到休闲农业中,使休闲农业更好地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

3.5加大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工作力度

一是开展统筹规划行动,启动全市休闲农业资源普查与规划设计,做到管理有机构、发展有规划、工作有成效。规范休闲农业准入机制,新建休闲农业庄园一律实行“规划先行,无规叫停”的管理办法。二是开展示范带动行动,启动绵竹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与评定工作。三是标准创建行动。依照农业部《休闲农庄建设规范》,结合绵竹实际,推动绵竹休闲农业朝建设标准化、管理法制化、指导常态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四是绿色创建行动,启动休闲农庄农产品原料基地绿色认证工作,形成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收稿日期:2016-3-19

作者简介:杜冬梅(1966-),女,农艺师,一直在绵竹市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314664613@QQ.com。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思考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基于农村宅基地制度谈农民增收的法律治理路径